浅谈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2021-09-16张熠
张熠
摘要: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近几年,埇桥区始终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格局中统筹考虑。经过多年实践,逐步探索出标准化秸秆收储建设模式,秸秆能源化原料化利用模式,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模式,秸秆离田存储利用等综合利用模式,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将其模式总结,供其他县区交流。
关键词:基本情况;秸秆;解决措施
1 秸秆综合利用总体情况
2020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254.89万t,主要为玉米秸秆104.47万t、小麦秸秆129.06万t、大豆秸秆17.29万t、其他秸秆4.07万t。秸秆可收集量为195.75万t,全区80家企业秸秆综合利用总量为178.5万t,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1.19%。其中秸秆机械化还田91.32万t,占秸秆利用总量的51.16%;秸秆产业化利用87.18万t,占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比例达48.84%。产业化利用当中,秸秆肥料化利用量
5.51万t(不含机械化还田),占利用总量的3.09%;秸秆饲料化利用量16.49万t,占利用总量的9.24%;基料化利用量1.88万t,占利用总量的1.05%;农作物秸秆发电利用29.62万t,占利用总量的16.59%;秸秆能源化利量(不含发电)13.02万t,占利用总量的7.29%;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量20.66万t,占利用总量的11.57%。另外,经统计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合计63.3万t,占利用总量的35.46%。埇桥区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利用和收储模式建设格局。
2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分类
2.1 饲料化利用模式
2020年,对两家企业的秸秆饲料化利用仓储进行扩建。已建成秸秆收储棚5232m2,青贮池1450m2。配套购置了大型拖拉机、青贮粉碎机、铲车、夹包机等机械设备12台套,配套了消防监控等设施。以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基地为载体,带动区域秸稈饲料化消纳能力。饲料产品销售到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2.2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清洁生产模式
建设造粒厂房2400m?,秸秆颗粒仓库1440m?,混凝土场地3840m2,购置了秸秆固化(颗粒或压块)成型机械1套,配备了秸秆粉碎、烘干及其他必要的设备设施。年可生产秸秆颗粒5万t,年可利用秸秆6万t,达到了清洁生产的标准。
2.3 秸秆收储模式
2020年新建收储点14个。目前全区已建设完成标准化收储点32个,村级秸秆临时堆放点385个,发展秸秆收储经纪人150多人。收储运网络已实现乡镇全覆盖。同时,出台秸秆打捆离田奖补政策,对秸秆打捆离田收储量达2000t以上的企业,每个企业给予10万元奖补,较好的促进了秸秆打捆离田,提高了秸秆离田率[1]。
2.4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园建设模式
埇桥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是我省第二批3家省级示范园区之一。目前,产业示范园已有安徽盛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淮宿建材有限公司、宿州市运堂秸秆加工有限公司、安徽禾田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等4家秸秆利用企业入驻,其中安徽盛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淮宿建材有限公司、宿州市运堂秸秆加工有限公司3家企业已建成投产,年可消纳农作物秸秆15万t。已培育吸纳农作物秸秆超3万t的龙头企业1家。
3 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做好埇桥区秸秆综合利用,制定了埇桥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政府办相关业务负责人及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颁发了《埇桥区2018~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了资金来源及补贴方式[2]。
3.2 强化宣传,落实奖补
埇桥区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召开推进会、创建微信群、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等多种途径强有力地宣传报道了我区有关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工作的新闻动态、做法等。2019~2020年,经过审核、筛选,与近百家企业签订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包含原料化利用企业3家)收购利用协议,其中大型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21家,秸秆收储运企业13家。经第三方审计部门进行严格审核、认定,兑现奖补资金近2000万元。
4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秸秆利用总体能力偏弱,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二是秸秆收储运模式尚需完善;三是资金短缺及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用地困难。解决的办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技术高端,规模较大的企业,提高秸秆高值化利用占比;二是加快收储模式建设,实现秸秆收储运网络全覆盖。进一步加大秸秆收储激励制度,试行秸秆保护价收购政策,充分调动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群众的积极性,坚决啃下“收储难”这块硬骨头;三是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支持、引导秸秆利用向产业化、高值化、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妍,接梅梅,韩姗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法浅析[J].污染防治技术,2010,23(4):87-88,92.
[2] 刁一峰.辽宁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研究[J].新农业,2017(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