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培育研究

2021-09-16刘泽杉

理论观察 2021年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泽杉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具有强大的精神导向性和价值引领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培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协同管理机制、教师队伍机制、教学融入机制、实践育人机制等方面渗透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在机制优化下有序工作,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4 — 0036 — 03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指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培养人的工程,在机制培育全过程中必须深刻领会内涵,通过创新优化,确保其在全过程中始终占据制高点,助推青年成长成才。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培育的必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基础性重要站位,要坚定不移地将其看作全党、全国人民意识形态领域的目标导向。高校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主阵地,必须严格遵循其要求,在机制运行的基本方向中把控重点,确保有效工作、扎实育人,从而助力中国梦的实现、规范大学生的思潮、推进新人才的培育。

(一)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伟大旗帜的引领下找准目标、把握方向。“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共同体在时代发展中呼吁的诉求,反映了大众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作为新时代国家、社会、公民的思想统领和精神支柱, 有必要倡导这一价值认同的关键,在根本导向下,找准核心、凝聚力量,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离不开思想上的统一,需要在精神动力的支撑下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目标导向,以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为价值导航,把握教育的“新航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培育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就是以高校为育人载体,从顶层设计出发,引导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夯实体系,建立坚实基础、培育优良人才。同时,作为主要根据地形成辐射效应,引导全社会自觉探索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支撑,通过价值传递、精神渗透,增强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度把握和内化,自觉把中国梦同个人理想紧密相连。

(二)为大学生的思潮提供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社会发展中最符合广大人民理想的价值追求,是社会思潮价值辨析中的精华。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存在思潮倾向多元、价值观念多类的现状,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规范思潮、对主流价值观产生内在认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要深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机制培育中的主导地位,从青少年时期入手,抓好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以稳定机制为工作落实的保障,确保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正确认识思潮、甄别文化,增强思潮辨析能力。在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机制培育,深化了对社会思潮的理论剖析和价值辨析,规范了大学生群体间的主流意识形态,增进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三)为新人才的培育提供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养人”的目标要求,就是从时代的高度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与育人结合起来。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密切关注现阶段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战略命题,通过了解时代诉求、阐明现实需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要善于运用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青年、培养青年的“活教材”,优化素质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的是责任心强、素质高超、能力过硬的新一代,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培育中,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养什么人”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解决“怎么培养人”。通过机制调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方面协同营造人才培养的氛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深化“立德树人”理念,强调人才诉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一致,通过思想引导、价值引领、精神引申、行动引航设定新型人才的培育方案,在教育过程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输出人才,为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从高校阵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培育的实践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有效机制保障;在机制培育的全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以人才培养为问题驱动,坚持立德树人。机制培育要充分肯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环节的相关性,从協同管理、教师队伍、教学融入、实践育人等方面整体把控,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肯承认、真理解、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再生活力、培植育人动力。

(一)强化协同管理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内化,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统筹管理工作各环节,深层次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责任监督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奖惩机制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管理层面有效统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强制力下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首先,设立责任监督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培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求高校在管理层面加大权责分配力度,高校党政、行政部门要进行明确分工,实行分权管理、联合培养的责任监督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全过程中以强制力保证领导班子强化责任、工作队伍团结协作,同时明确个人权责,严格实行集体统一领导、个人分工明确、团队运行合理的工作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贯彻落实进院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内部。

其次,设立考核评价机制。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坚持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作为组织要求和制度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考核评价标准的确立。要从组织上构建专职考评小组,用贯彻落实党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政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实考评内容,囊括领导、教师、学生等多层次考核者,做到形式丰富、标准统一、结果公开,从思政表现、教学成果、精神面貌等均衡考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水平,充分发挥模范效应和推进功能,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最后,设立激励奖惩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合理的激励奖惩机制带动下,调动工作者发挥积极性。在设定奖惩办法时,坚持以价值观为导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统一,在目标、情感、成果上与考评联动做到全方位评价、以模范带头,用物质、精神协同作用形成激励效应,通过示范先进的方式塑造教育工作者人格魅力,以“奖”激励、以“惩”制约,实现培优推优。

(二)健全教师队伍机制

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环节,认证教师队伍高素质、有文化的个人能力标准,强调高校教师队伍全体要自觉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严格定位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教师队伍机制的培育中,要坚持上岗培训、持续学习、实践体验,确保教师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协同提升。

首先,树立思政课教师上岗培训机制。思政课教师上岗硬性标准必须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强化育人情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意识,从任职前抓好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在上岗培训机制的保障下,思政课教师入职前要进行专项培训,采取现场演示、实地演练等形式,从思想政治水平、教学能力与方法、师生有效沟通反馈等多角度进行培优,保证思政课教师在持证上岗的基础上有机提高个人素质、能力和工作质量。

其次,树立思政课教师持续学习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是长期的、长效的,必须将其最新指示和理论成果通过学习和培植有机内化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一方面,依托党支部或教研室成立中心学习组,制定集中学习时间安排和频率强度,在例会制度和督导制度下确保学习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开展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小组研讨等形式,把持续学习当作一种日常活动,丰富思政课教师持续学习的内容并提高其学习自律性。

最后,树立思政课教师实践体检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从理论育人逐步转向理论实践协同育人,教师在构建实践课堂的同时需要通过切身体验增强问题意识,提升实践创新能力。高校在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要拓宽教师队伍培养途径,一方面要利用校内师资与实训基地相结合开展实践演练,深入社会相关领域内组织教师在实质性的调研中发现问题,增强教学运用意识;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短期技能培训、教学交流交换、社会组织挂职锻炼等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提高育人水平。

(三)完善教学融入机制

要提高以育人为根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时全程融入,在合理的机制调配下使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与环节产生协同效用,在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课堂运行、教学成果总结各阶段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督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阶段融合、全程优化。

首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方案设计。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全面落实到教学目标,通过教案设计对教学内容分析、教育对象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方法选择等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全流程的紧密融合,同时,在学科计划、课程计划、教研组计划中高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使教学方案突出“培育人”的针对性和教学的包容性,满足学生需求。

其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课堂运行。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方向为课堂导向,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法,引入具体实例和多媒体,构建师生交互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协同多学科合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格化教学课堂,在课程配合、教材选用、教学运行全流程中紧扣人才培养要求,引导学生在创新的育人氛围中参与教学、融入教学,使学生通过课堂体验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教学成果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依靠教学总结提高内化效果,通过教学成果的反馈展现教学实施情况,以阶段总结、成果汇报、经验交流等形式,检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教学成果转化率,考察教学方案设计可行性,分享教学课堂运行经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验传递中渗透进教学思路的再循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同时,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导向。

(四)创新实践育人机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培育,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其效能,必须高度重视实践育人这一教育工作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才适应性需求与实践育人机制运行规律深度融合,从社会实践、基地调研、校地合作等多维出发,将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理论与实际在教育工作开展中实现内化。

首先,拓展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要有序结合教学进度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并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纽带。在“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实践等活动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主题、实践取向的结合,通过实践评比表彰、实践活动节等从内容和形式上增添教学内容吸引力,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深刻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具有专业性和实用性的校内实践基地,是高校补充理论课堂结构与内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需求和重点保障。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内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依托重要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研学,以实验室、科研中心、创业中心等为平台,加强科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助力,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出发,完善大学生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素质。

最后,增强校地联合培养。高校要引导学生“走出去”,创新打造校地联合的培养模式拓宽实践平台、丰富实践资源,发挥高校优势和地区优势。高校在与企业、基层等对接时,要从组织上保障人才选拔得当、实践顺利开展,同时确保在基层服务时向专项活动靠拢,基地实习有课题或项目依托,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向外辐射性建设,推动人才培育。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C〕.北京,2014-05-04.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学习时的重要讲话〔C〕.北京,2013-12-30.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