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2021-09-16郭树华杨泽夏

中州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优化升级新时代

郭树华 杨泽夏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沿边区域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加快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柱。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呈现由区域的单一突破到多方协作、以吸纳外资为主转为双向投资、以出口为支柱到进出口并重以及从稳定发展到辐射中心建设质的提升等特征。但目前我国沿边区域还存在着基础弱、特色少,边贸规模偏小;资源难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地处内陆而优化发展的要素支撑不足;“逆全球化”挑战加大,边贸合作多阻滞以及开放空间格局发展受限等问题。为此,应通过整合资源要素,扩大边贸规模;因地制宜,优化布局,统筹产业发展;突出区域特色,优化要素配置;制定并实施合理沿边区域发展政策,弱化“逆全球化”影响;强化科教赋能和军民融合作用,破除发展屏障等措施来推进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新时代;沿边区域;优化升级;开放空间格局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7-0035-07

一、引言

沿边区域是新时代我国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的前沿阵地。新时代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的优化调整也步入了新阶段。因此,對新时代我国区域空间格局优化的效果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早在20世纪初,西方国家就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空间结构理论体系。西方空间结构理论体系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基础的异质性,通过设定不同发展条件,来对不同区域进行分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心地”学说和“中心—外围”论。国内学者汲取西方理论研究中的关键要素,针对我国国情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产生不少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总的来说,学术界对于我国沿边区域发展的研究,经历了古代时期治边研究,近代的沿边边政学研究、沿边丈地研究、舆地学研究以及现代的沿边区域综合治理研究等不同阶段。近年来,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对沿边区域空间格局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比较多,但从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角度出发,结合沿边区域空间要素优化布局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为数尚少。本文将沿边区域空间地理要素与开放空间维度转换相结合,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手法,系统诠释沿边区域作为开放空间地理要素的内涵和本质,梳理了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发展历程与现状,剖析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的特征与所处困境,以优化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为目标,重点研究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的政策体系、经济转型路径以及对策选择等,建构起符合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强化系统性与综合性分析法以及区域性与民族性分析法的运用,深化沿边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进一步推进沿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 发展历程与现状

我国的开发开放政策对沿边区域的开放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沿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不同视域下的发展历程

第一,从空间经济学视域看经济全球化在我国区域开放空间格局的发展历程。我国区域空间演进大体上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边沿江地带—内陆省会城市的区域地理空间开放发展的历程。具体来讲,我国沿边区域开发开放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即启动开发和曲折开放阶段、稳步开发和递进开放阶段、增速开发和增速开放阶段、大力开发和提升开放阶段以及高质量开发和规则性开放阶段。我国沿边区域开放发展整体上实现了从保护性向进取性,从经济性向综合性,从外生性向内生性以及从政策性向规则性嬗变的实践过程。

第二,从地理环境要素上看我国沿边区域开放战略发展进程。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复杂的区域环境、多变的边境贸易发展状况使我国沿边区域开发开放战略在40多年间历经了数个不同阶段,各区域在不同时期以及自身发展的特定阶段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与任务,开发开放区域从最初的沿海,发展至内陆与沿边,开放经济发展战略也从初期的均衡发展战略,转变为非均衡发展战略,直至演变为协调发展战略。

第三,从开放发展的演进历程看我国沿边区域开放发展战略。其发展战略大致经历了四大阶段,第一阶段:1992—2003年,主要意图是解决东北区域经济转型发展问题与西部区域发展滞后问题,为此我国在1999年和2003年分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第二阶段:2004—2006年,我国明确了“西部开发、东部率先、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第三阶段:2007—2012年,党中央首次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并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该战略表明在沿边区域开放发展中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行的发展理念,这使沿边区域开放空间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和内涵。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我国在区域开放空间格局战略上不仅有了新目标还具备了更高的国际视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该倡议构想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机遇,也为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发展现状

第一,从地理区位看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我国沿边区域经济开发开放是由南到北进行的,以广西东兴为起点一直延伸至黑龙江漠河口岸,其中包括广西、新疆、西藏、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云南9大沿边省区,与其接壤的主要有俄罗斯、蒙古、印度、哈萨克斯坦、朝鲜、缅甸、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以及越南等11个国家。我国陆地边境线延绵2.2万公里,以广西北部湾畔为起点,一直到辽宁鸭绿江口,其分布着沿边9省区的140个陆地边境县(区、旗、市),与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不丹、老挝、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越南、朝鲜等14个国家相接壤。沿边区域的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沿边9省区与周边国家领土相连、民意相随、水陆相接、人文相敬,不断彰显出区域开放的深度发展特性。

第二,从我国沿边区域开放发展战略看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我国沿边区域开放发展战略自1992年提上日程,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沿边区域逐步形成由边境贸易、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自由贸易区等组成的多平台、多层次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沿边区域虽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但同时也是最具潜力的区域,并逐步发展成为开放区域的“桥头堡”。“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有助于加快沿边区域转变为开放前沿,打造对外开放发展新高地,助推我国新的区域增长极的形成。

第三,从数据分析看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区域开发开放战略布局与总体战略部署不断被注入新内涵。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经历了从始于守边、强于固边,到旺于兴边、盛于富边的过程,逐步从我国区域开发开放相对滞后区域发展成我国区域开发开放版图中的前沿。2012年,沿边区域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即GDP10.29万亿元,工业生产总值11.1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4.38万亿元,分别是1992年的19.04倍、19.01倍和21.68倍,沿边区域近20年间的GDP增长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①截至2020年底,沿边区域9省区国内生产总值即GDP达到14.39万亿元,常住人口为3.23亿人,沿边区域9省区进出口总额超过万亿元②,与周边国家开放发展相比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各地都加大政策力度,努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空间格局。

三、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 的特征与面临的困境

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目前所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判断,是对我国发展的新定位。新时代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有着涵盖空间维度广、发展层次高等特点。因此,对新时代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应侧重于空间格局优化的范围以及方向。具体来说,就是在分析新时代沿边区域空间格局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难点,探析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战略的演变历程及其基础要件,进一步明确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的事实特征

1.从区域的单一突破到多方协作

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从沿海区域开放为主,转为沿海沿边内陆协同开放、整体开放、共同开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的加速推进,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日益加速,沿边区域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全方位开放格局日益彰显。尤其是国家相继在中西部布局10个国家级新区,新设28个综合保税区,落地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100多个国家级口岸,形成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开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以吸纳外资为主转为双向投资

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的投资方式从吸引外企与引进外资为主,转为对外投资、贸易进口和出口并重并举。《2019中国沿边开放发展年度报告》显示了沿边区域9省区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全面转变,进出口总额由1993年的199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2961.7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12.6%,对外投资总量逐年增加,并超过引进外资总量。该报告也显示,沿边区域9省区自实施沿边开发开放战略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增长迅速,其中第二、三产业增速最快,2018年沿边区域9省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1993年翻了4番,年均增长12%,第三产业则由1993年的2325.4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67335.9亿元,年均增长14.5%。③

3.以出口为支柱到进出口并重

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的进出口模式从增加出口为主,转为扩大进口与鼓励出口并重。以云南省为例,据海关统计,2019年云南外贸进出口总额2323.7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1037.2亿元,进口总额1286.5亿元。④2020年,云南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2680.4亿元,较2019年增长15.4%,高于全国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1891.6亿元,增长19.7%,拉动云南外贸整体增长13.4个百分点,进一步优化了外贸结构。⑤可以说,沿边省区较大幅度地提升进口总量,既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满足沿边人民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沿边区域与周边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

4.从稳定发展到辐射中心建设质的提升

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的发展策略从与沿边区域、周边国家和谐共处、稳定发展,转变为加快沿边各省区建设面向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以云南为例,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对云南发展提出的新定位,进一步提升了云南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了云南在国家周边外交中的独特优势,对云南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样对沿边区域9省区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沿边区域开放空间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間格局优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1.基础弱、特色少,边贸规模偏小

当前我国沿边区域进出口贸易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沿边区域边境贸易发展缺乏完备的工业基础支撑、产品品牌化特色化不足、外贸进出口难以均衡发展、边境贸易与沿海区域相比规模偏小。就新疆而言,经济发展整体较为滞后、现代产业体系尚不健全、产业链较短、许多加工制造业因缺乏相关配套产业链而难以发展,因此制约了外向型经济发展。就吉林而言,外贸进出口发展不均衡、外贸依存度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进出口贸易产品种类少且附加值比较低、少量附加值高的产品如汽车进出口“一业独大”的现象极为突出。黑龙江同样存在外贸依存度低、外向型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问题。

2.资源难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滞后

我国沿边区域由于产业支撑与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高新技术发展不充分、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利用外资能力不足,难以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导致沿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举步维艰。譬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虽有富饶的资源,且沿海城市分布比较多,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但出口商品结构不够丰富,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低附加值商品占比较高,外贸出口产品的结构性问题依旧较为突出,近些年来进出口加工贸易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屡见不鲜。同时,沿边区域吸纳的外资在产业、国别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外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中外资的利用相对不足。

3.地处内陆,优化发展的要素支撑不足

我国沿边区域需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沿边各省区分布于我国内陆地区,区域内多有蓝天、碧水、绿树和净土,也有各自独特的环境与气候特征,但是就自然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对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还比较多。譬如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形成了极端干燥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风沙较多;水资源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突出,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有限性进一步决定了可利用土地面积有限;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西藏的陆地区域以青藏高原为主,其平均海拔高度达4000米以上,拥有着即使在全球也得天独厚的生态地域单元,种类繁多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对保障我国、东亚乃至全球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沿边区域生态环境还较为脆弱,保护和开发矛盾较为突出,为此如何利用好当地特色生态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至关重要。

4.“逆全球化”挑战加大

“逆全球化”效应加大了沿边各省区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难度。在“逆全球化”效应扩张的背景下,沿边各省区所毗邻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会对我国沿边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一般而言,贸易保护主要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策略上以本国优先为主,并积极推动区域同盟与排他性双边自由贸易谈判,这对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产生不利影响。譬如,针对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东盟各国与我国沿边各个省区经贸合作会相应地进一步加深,但也存在着一些国家一方面希望搭乘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便车,另一方面又进行着自我贸易保护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周边国家既有与我国沿边省区进行经贸合作交流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存在一些顾虑。比如,毗邻我国沿边区域的一些国家在与我国推进互联互通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有着“被通过”的心态,认为在通联、互利共赢项目里我国获益最大,对于修建直达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还心存芥蒂。还存在极少数国家不愿让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独占先机,不仅与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签署替代“一带一路”建设的基建方案,还试图与个别国家合作编纂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提案。此外,少数与我国沿边区域相邻的国家为保护其国内产业,使其产品成本更具有所谓的竞争力,近年来不断向我国出口的产品强制性征收反倾销税,也给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

5.全方位合作多阻滞,制约开放空间格局优化

我国沿边各省区与所毗邻的国家以经贸合作为主,科教文卫交流合作相对滞后,缺乏长远合作战略安排。境外边民走私与毒品犯罪监控机制以及跨区域跨国家合作治理机制不健全。譬如,“金三角”地区与我国西南沿边区域毗邻,人烟稀少,地势蜿蜒,路途险峻,民族杂居,毒品犯罪相对较多。我国西北边境区域与“金新月”地区相邻,其主要种植大麻和罂粟,毒品犯罪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彼此之间正常的经贸往来。此外印度、老挝、缅甸、越南、阿富汗等沿边区域邻国科教文卫水平相对较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我国沿边开放区域不但有着独特的边境文化,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历史背景,还具有“多元共荣”和“二级汇聚”以及“包容开放”等特点。沿边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缘政治环境复杂程度高,使沿边开放区域面临着主权分歧、边境争端、境外势力渗透所带来的种种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的进程。

四、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 优化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沿边区域各个省区开放空间密度在不断提高,经济合作距离在不断缩短,市场分割因素逐步得以消除,这表明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步入深度调整阶段,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存在新的契机。沿边区域各省区面对出现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必须将目光聚焦在优化升级沿边区域对内与对外开放空间战略布局和政策选择上来。

(一)整合资源要素,扩大边贸规模

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加快推进沿边区域开放空间优化发展进程。具体来说,就是在达成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升级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对外开放资源要素,规避沿边各区域之间的同質化竞争,形成对外开放发展和优化空间格局的合力,从根本上做到沿边区域各省区开放空间优化的资源整合。从目前情况来看,依据现有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资源基础,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有效整合。

1.加大沿边区域口岸资源整合力度

整合沿边区域开放空间口岸资源,首先是要做好产业发展定位、规划布局以及与口岸功能作用的衔接,加强口岸联检设施和智慧口岸建设,优化通关流程,压缩审批环节。其次要发挥沿边边民互市贸易区作用,使沿边区域口岸资源和市场资源有效整合,优化空间布局。对部分口岸功能作用水平发挥较低的区域,要依据沿边口岸处理办法进行“停、关、并、转”,以此实现沿边区域口岸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口岸资源空间布局。

2.创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沿边区域口岸发展布局

创新推进口岸整体运行模式从“点对点”转变为“以一点为中心,带动整体发展”。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沿边区域口岸发展运行体系,推动形成以沿邊区域口岸发展带为中心的新发展模式,统筹规划沿边口岸发展方向。构建以沿边区域口岸发展带为中心的新模式,应立足沿边口岸所具有的资源、市场、区位、通道、环境等优势,以跨境大通道和口岸建设为重点,公路口岸为主,内河口岸、铁路口岸和航空口岸为辅,建设面向国内区域和沿边国家的交通设施,优化沿边区域口岸空间布局。争取更多的国家战略平台落地,解决沿边口岸建设问题的难点和堵点。

(二)因地制宜,优化布局,统筹产业发展

1.统筹规划,个性化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沿边区域开放空间优化升级,各区域应根据区域板块特点,立足自身发展条件、水平和潜力,对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分层分类指导,统筹规划我国沿边区域空间产业竞争与合作关系。积极支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主体的发展方针,引领各沿边区域从整体上把握好自身的产业发展方向与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促进沿边区域产业发展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使沿边区域空间格局优化发展内容更加详细、更具可操作性。

2.构建“人地协调”模式,转变发展方向

在发展过程中应转变“只见物、不见人”的定式思维,使用与新时代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着眼于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与禁止开发四大主体功能区,统筹把握沿边区域产业空间聚集开发的重点与难点。各沿边区域需结合自身优势,抓住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工作着力点,推动沿边区域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把握绿色发展的社会实践、系统协调、全球共担的特点,以绿色发展可持续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第二代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及自然系统间的协调性功能,将经济目标从追求纯粹的“GDP增长”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GDP”转化。

3.构建协同发展模式

依据沿边区域各省区资源环境现状与承载能力、区域发展规模与潜力,构建以城市群为目标,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推动沿边区域空间经济向更注重沿边城乡区域互动、多民族和谐相处、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的目标发展,进一步推动沿边区域各省区城市化进程,朝着城镇化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空间结构更优化、产城高度融合的方向联动发展。

(三)突出区域特色,优化要素配置

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应结合各区域特色,构建起协调开放、包容互惠、互利共赢的绿色发展理念,让沿边区域、周边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要素自由流动,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的发展应紧跟我国对外开放方针政策,结合沿边各省区所处经济走廊空间走向,实现市场要素优化配置。紧抓“一带一路”建设,使沿边区域呈现“点”状分布的空间格局,根据各区域发展实际强化区域要素合理流动,有针对性地确立不同的发展模式,向沿边区域注入更多的技术要素,强化新动能,促进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升级。

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应加快自贸区建设,充分发挥沿边区域特色,将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建立沿边各省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全覆盖为目标,实现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沿边各省区应依托富有活力的小城镇和城市的发展来促进产城融合,更好地吸引人、留住人,为沿边的长远发展提升内生力量,同时加强政策协同,扩大沿边区域治理权限,使我国沿边区域的资源布局更加合理。

(四)实施合理沿边发展政策,弱化“逆全球化”影响

在“逆全球化”效应与沿边毗邻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环境下,我国仍需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充分发挥沿边区域经贸合作作用的同时,不断推动沿边各省区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

从空间维度来看,要更突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多重空间内涵与跨区域属性,强化边境经济合作区,尤其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沿边开发开放重要窗口所起到的“内引外联、东联西出”的中枢功能,深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沿边区域由开放末梢转变为开放前沿的步伐。由于沿边各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不同,各区域发展模式也应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契合,充分发挥多项政策的叠加效应,推进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

从沿边区域全局看,要遵从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从我国沿边区域各省区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出发,依据不同区域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基础条件,推行差异化发展。西北沿边区域可采用贸易互惠、关税减让、研发生产的合作模式,增强开放合作力度。西南沿边区域可以根据自身空间资源现状,在短中期内重点推行以发展旅游观光业为主,周边国家人文互通为辅的互惠型贸易模式。总之,沿边各省区要在贯彻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所秉承的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精神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沿边区域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紧密融合,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和人文联系,不断推动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

同时要从现实发展维度出发,加紧建构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核心支撑的沿边开放空间新格局优化发展的指导方针,指引沿边各省区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与周边国家开放合作水平,实现沿边区域各省区以高标准高质量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沿边区域对外开放前沿和新高地。以开发开放边境经济合作区、沿边国际级通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及自由贸易实验区等为重点平台,深化我国沿边各省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

(五)强化科教赋能和军民融合作用,破除发展屏障

我国应坚持以教育为本,将科教与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开放发展中充分发挥沿边区域的特色,突出沿边区域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并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因势利导,保留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族文化与传统,以科创为基,以兴边富民为策,提高宣传和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优化沿边区域开放格局的同时,做好保边护边工作,沿边各省区应遵循以创新为动力源的军民融合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按照生产要素的通用性和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要求,建立独具特色的沿边区域军用经济与民用经济、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相互融合的合作体系,从军民结合走向军民融合,并进一步向“军民一体化”演进。

沿边区域应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加快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持续吸引市场、科研、投资、咨询等资源向军民融合产业汇集,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沿边各省区要结合自身区域特色,確立以教育、科技、创新、军民融合为主体,以保边护边、兴边富边为目标的发展模式,破除发展阻碍因素,推动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新格局的优化发展。

注释

①史本叶、程浩:《新形势下我国扩大沿边开放的新战略》,《经济纵横》2016年第5期。

②《2020年各省份GDP出炉,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关口》,华融融达期货棉花研究中心网,http://news.10jqka.com.cn/20210204/c626807696.shtml,2021年2月4日。

③《沿边地区打造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361049995_275039,2019年12月17日。

④《2019年,云南省外贸进出口2323.7亿元,比去年增长17.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dybg/202001/20200102931794.shtml,2020年1月20日。

⑤《【关注】2020年云南外贸同比增长15.4%,增速高于全国13.5个百分点》,澎湃云南网站,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1163234,2021年2月5日。

参考文献

[1]郭楠.“一带一路”战略对区域经济新格局的影响[J].改革与战略,2016,(11).

[2]何敏,欧明刚.广西口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国际经济合作,2016,(1).

[3]胡伟,于畅.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国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0,(2).

[4]靖学青.中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宏观区域划分及其模式选择[J].经济地理,1998,(4).

[5]李兵,颜晓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新比较优势——公共安全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8,(1).

[6]刘慧,程艺.“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沿边地区发展影响的区域分异[J].区域经济评论,2018,(6).

[7]李小帆,蒋灵多.“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开放与地区经济发展[J].世界经济,2020,(10).

[8]渠立权.中国西南沿边地区地缘经济格局重构及其实现路径[D].云南师范大学,2018.

[9]孙久文,唐泽地.我国内陆沿边地区建设自贸区的路径探讨[J].上海经济研究,2016,(10)

[10]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等.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1]魏后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变迁——从不平衡发展到相对均衡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8,(5).

[12]张汉飞.新常态下的空间经济优化升级[J].区域经济评论,2015,(2).

[13]张宪洲,何永涛,沈振西,等.西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3).

责任编辑:刘 一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Opening Space Pattern of China′s Border Regions in the New Era

Guo Shuhua   Yang Zexia

Abstract: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a′s border regions have actively implemented the opening-up strategy,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transforming regional advantages in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made world-renowned achievements, which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ions and build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In the new era, the opening space pattern of China′s border regions present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a single regional breakthrough to multi-party cooperation, from mainly absorbing foreign investment to two-way investment, from export as the pillar to both import and export, and from stable development to qualitative improvement of radiation center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hina′s border areas, for example, there is weak foundation, few characteristics and small scale of border trade; resources are difficult to use,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lag behind; the supporting factors of optimizing development are insufficient; the challenges of "anti globalization" are increasing, the border trade cooperation is block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pening space pattern is limited. Therefore,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opening space pattern of China′s border areas, we should expand the scale of border trade by integrating resources;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optimize the layout and coordinate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ighlight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factors;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reasonable polic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 areas, and weaken the influence of "anti globalization"; strengthen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empowerment and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and break down the development barrier.

Key Words:new era; border areas;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opening space pattern

猜你喜欢

优化升级新时代
试析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优化建议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试论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