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家校共育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2021-09-16伍云丹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家访学校文化家校共育

【摘要】本文分析现阶段家校共育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论述推进家校共育的方法:更新家校共育理念,构建家校共育体系;建立科学的家访制度,积极组织家访活动;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完善家校共育渠道;以学校文化丰富家校共育内涵,提升学生品质。

【关键词】家校共育 家访 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020-02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当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家校共育的观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推进家校共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使其德行品质得到显著的提升。学校推进家校共育就是要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高度融合,搭建家校共育之桥,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让家校共育凸显教育合力,家校共同为孩子的品质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推进家校共育的意义

推进家校共育意义深远。首先,教育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工程,各个教育因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人的成长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作用都不容忽视,而且缺一不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因此,推进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其次,现如今孩子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普遍关注,家校共育更能突出孩子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孩子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怀和来自教师的关爱,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学习感受,提升学习幸福感,继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实现个人成绩的不断提升。尤其在德育方面,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更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进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后,家校共育对学生、家庭和学校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校而言,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更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为学生制订符合个性需求的培养计划。对家长而言,一方面,能够通过家校共育更新自己教育孩子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学思想,更好地促进孩子全方位成长。对学生而言,家校共育能够取得一致的教育方向,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家校共育是推进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家校共育的问题

当前家校共育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校共育认同度高,但行动落实不到位

家校共育的认同度较高,但是行动落实不到位。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需要家校共同协作完成,但是很多家长只是想法上的认同,在实际的行动落实上却不到位。比如,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指责孩子的过错多于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自己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甚至有时与学校的要求背道而驰。

(二)家校共育过于形式化,欠缺沟通和交流

家校共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学校和家庭是家校共育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班级中家长的素质、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教育的需求也存在多元化现象,家校之间沟通途径是否畅通关系着家校共育的效果。目前家校共育以家长会为主要形式,而且家长会的召开总是千篇一律,以介绍学生的成绩为主要内容。一般学校也会采用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促进家校共育,但是教师在家长开放日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活动,在其过程中却无暇顾及交流;而家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教学任务重的教师而言很难去坚持。这些问题都导致家校合作沦为了一种形式,并没有实现家校的协同,无法达到家校共育的效果。

(三)缺乏家校共育体系,共育效果不理想

学校并未建立家校共育体系,导致家长在家校共育中不清楚自身的教育责任。家校共育教学体系的缺失,一方面,让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自身在家校共育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该发挥的作用,很难真正参与到家校共育中;另一方面,也存在家长过多承担学校教育工作,导致家庭教育的生活功能和德育功能被辅导作业、检查背诵等工作挤压,因而造成家庭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三、搭建家校共育之桥的途径

教师和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才能搭建家校共育之桥,实现教育教学的顺畅开展,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更新家校共育理念,构建家校共育教学体系

教师和家长都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在学生的教育中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只有家校双方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合作與沟通,学校和家庭要充分认识到,虽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各不相同,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建立和谐统一的家校共育体系,进一步明确家校共育的目标,并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实践家校共育理念,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到家校共育培训中,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在家校共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校共育。

(二)建立科学的家访制度,积极组织家访活动

家访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校只有建立科学的家访制度,才能更好地通过家访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学校构建科学的家访制度,要积极地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各学科教师积极地深入到家庭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温暖、送知识、送实情”的家访大行动。学校领导、班主任在家访中可以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家访成效的凸显主要依赖于家访的形式以及沟通技巧,为此学校要将家访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之中,培养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以及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并通过家访活动与家长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传输给家长。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校共育更好地发挥效果,实现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三)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完善家校共育渠道

新时代,家长素质逐渐提高,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家长渴望参与到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之中,并希望获得平等的身份以及更多的自由空间,积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为家校之间的平等对话提供更为广阔的渠道。学校应通过不断完善家校共育平台,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共促学生品质提升。

首先,教师可充分发挥微信群或者QQ群等网络工具在家校共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班级群的建立,积极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促进家校共育方式的有效落实。班级群的建立能够保证信息的及时沟通。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及时沟通,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够更加有效且快速地解决问题;通过家长之间的沟通,可以各自分享家庭教育经验,为推进家校共育出谋划策。其次,在微信群或者QQ群中,教师可以分享一些家校共育的案例,让学生、家长各抒己见。通过这样的讨论,家长及时找到在家校共育中的不足,并及时找到应对策略,促进家校共育深入开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通过传统方式和现代技术的充分利用,搭建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增强家校共育的实效性。

(四)以学校文化丰富家校共育内涵,提升学生品质

学校、教师要以学校文化丰富家校共育内涵,以学校文化提升学生品质。我校致力于构建“善美”文化、培养“善美”学生。“善”即力行善德、说善言、做善事、积善德;“美”则是以真理相劝,以坚韧相勉,包括语言美、行为美、道德美。我校将“善美”学校文化构建与家校共育推进结合起来,以“善美”文化为引领,汇聚家长和社会资源中“向善的力量”,以“善美”文化丰富家校共育内涵。我校注重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家校共育辅导,探寻多元家校交流与共享的活动形式,从而更好地推进家校共育,提升学生素养。

此外,我校借助中国传统节日开展比较有教育意义的家校共育活动,通过挖掘中国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在清明节开展寻找家族英雄活动,在中秋节开展赏月、赛诗、晒家规等活动,一方面通过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活动的开展实现对学生的立德修身教育,提升学生的“善美”品质。

家校共育的推进实现了学校教育的延伸,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推动了学生成长成才。在教学实践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家校共育的推进,积极促进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而家长需要在家校共育的推进过程中学会以身作则,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积极地配合学校教学工作,从而搭建起一座家校共育之桥,形成协作合力,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维.家校共育模式助力中職学生成长的策略探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9(7).

[2]沈志坚,尹弘敏.共育、共建、共享、共生: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家校合作共育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9(Z1).

[3]顾惠芳.家校共育,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J].华人时刊(校长),2017(12).

[4]龚昌莲.创新互动方式 促进家校共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

【作者简介】伍云丹(1979— ),女,汉族,湖南耒阳人,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柳州市第二十五中学,研究方向为家校共育。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家访学校文化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家访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