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工程生产实习的现实困境与激励机制研究

2021-09-16张宝刚陈翠柏胡远安代云容

大学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产实习环境工程激励机制

张宝刚  陈翠柏 胡远安 代云容

[摘 要]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当前环境工程生产实习面临着实习资源相对缺乏、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实践育人成效不显著等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采取“全员参与、化整为零、交流共享、凝练升华”的新型实习策略,将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动员全体专业教师挖掘实习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生产实习,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总结与分享,有效化解了上述难题。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证明其是行之有效的开展环境工程生产实习的方式。后续可通过政策扶持、思政引领、战略合作等方式,激励教师、学生和承接单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确保环境工程生产实习在人才培养中关键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环境工程;生产实习;困境;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9-0059-03

环境工程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生产实习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1]。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增强对环境工程专业的感性认知和深入理解[2]。生产实习对培养学生环保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知识转化、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所有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3]。尤其是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及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教育认证”的大背景下,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显得尤为重要[4]。

一、现实困境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在课程定位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各个学校由于地域、特色等的差异,具体开展生产实习的方式方法与内容不尽相同[5]。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进步,环境工程生产实习发展到现今,在服务学生培养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其功能的深度发展与持续发挥[6]。

(一)生產实习资源相对紧缺

由于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环境工程又是国家需求的热门专业,扩招现象比较常见[7],一个学校通常一届有2~4个环境工程专业班,规模60~120人不等。一方面,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生产实习,现有的生产实习师资队伍难以胜任相关工作,很多学校的实习都是青年教师带,而青年教师本人也缺乏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实际操作及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且原有的用于开展生产实习的社会教育资源也难以承受[8],这严重影响了实习承接单位的正常运转,导致生产实习承接单位的积极性日益下降,生产实习难以集中开展。另一方面,实习承接单位常以安全等因素为由,婉拒高校的环境工程生产实习,即使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每届只有一个班,也难以找到合适的集中生产实习点。

(二)生产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多数学校的生产实习时间约为两周,同时又受到经费、指导教师的限制。在如此短的实习时间里,实习内容十分有限,实习的效果也难以保证。环境工程的三大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之间是相互联系、逐级递进的[9]。认识实习的定位,是感性认知环境工程所需要的各种治污措施[10],但由于生产实习时间短,实习资源匮乏,生产实习也大都采取认识实习的方法,在实习单位停留的时间十分短暂,学生难以真正接触生产实习一线。另外,现在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操作要求严格,不经过严格培训,学生没有上手操作的机会,这也影响了实习效果。

(三)生产实习育人成效欠佳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课程开设的初衷,除将专业所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外,也在于培养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于投身环保事业的热情,坚定学生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11]。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实习资源有限,且变化较少,学生思想被束缚,以为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就只有这些去向。此外,由于所去的生产一线条件相对恶劣,生产实习反而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专业信念动摇较为严重。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工程的就业范围十分广泛,很多领域都是学生甚至教师未曾接触过的。

二、主要做法与激励机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全体教师组织生产实习专题研讨,在深入分析当前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后,做出了“全员参与、化整为零、交流共享、凝练升华”的生产实习策略,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持续两周,都是安排在暑假小学期进行,此外,小学期还有设计、实验等其他实践类课程,共持续6周,生产实习安排在小学期第一、第二周集中实习。小学期剩余的时间,也安排了零散实习,这样大大延长了生产实习过程,从时间上保证了实习质量。鉴于实习资源缺乏与环境工程专业就业范围广泛,我们发动全专业教师,动用个人的社会资源,建立实习点,通过供给侧改革,提供多种优质的实习内容。考虑到指导教师缺乏,我们采取环境工程所有专业教师都带生产实习的方式。现在环境工程专业有20名专业教师,每届有30余名学生,这样一名教师带1~2名学生,在集中实习期,带领学生到自己熟悉的实习点,手把手地开展有效、深入的生产实习。此外,学生在小学期的其他时间,也可以再单独去之前的实习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锻炼。增加分享环节,在小学期结束时,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分享,并要求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参与及点评,每一位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总结,汇报实习内容及学习心得,由其他学生提问,汇报学生本人回答,带队实习教师再给予点评。

目前,我校2018届、2019届两届学生都参与了相关实践锻炼。此生产实习的开展,调动了环境工程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实习载体和内容。以往学生只是去参观各种治污设施,现在可以实际接触工程项目、动手设计流程、开展创新实验等,学生也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亲自动手体验了相关工作,知晓了环境工程专业可能的就业去向。同时,分享环节也使得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增强,而思想政治工作的贯穿,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关键要素与激励机制

为保持此生产实习的顺利开展,形成稳定有效的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模式,学校需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

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这是保证此种生产实习顺利开展的基础。专业教师因教学科研活动密集,对外联络较多,拥有的实习资源较为丰富,这些资源在大规模集体实习中可利用的较少,但当化整为零,实习人数只是1~2位时,就可以充分利用了。这样,生产实习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增加了实习资源供给。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教师从事的研究领域不同,此种方式可使得生产实习资源多元化,利于学生的锻炼培养。下一步可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学院层面给予政策、资源及经费方面的适当支持,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与研究生培养、本科生生产实习有机结合,鼓励教师在过程中传递环保责任意识,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的全身心投入,是保证此种实习切实有效的关键。学生是生产实习的受体和执行者,其参与的程度与所得收获尤为重要。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统领整个实习过程,向学生传递生态文明理念,让学生自觉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行动者。同时,要让学生完整参与一个项目,大到国家战略如长江经济带、小到一个具体的环保工程,让学生拥有成就感,激发他们的专业热情。鼓励学生分享实习经历与心得,并在成绩中给予适当考虑。还要鼓励学生将生产实习与未来就业相结合[12],充分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

承接单位的积极配合与具体指导,是体现此种实习的重要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只是协助指导,具体由承接单位指定的相关负责人来完成。可见,激励承接单位及相关负责人也十分必要。可与承接单位沟通,了解其当前具体的科技需求,组织全专业教师集中攻关,切实帮承接单位解决具体问题,从而激发承接单位的热情,体现“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13]。同时可逐步与承接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14],加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产实习基地等牌匾,为承接单位输送优质人才等,全方位调动承接单位的热情。另外,对于具体负责人,也可了解其所负责业务及个人的科研与发展诉求,并协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具体努力取得的成绩,增强具体负责人的成就感。

三、思考与建议

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是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但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实给生产实习的开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尤其对集体开展的生产实习来说,冲击更为明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探索性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客观上弥补了之前集体实习所留有的缺憾,是可以借鉴和推广的新型的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方式。未来还可以深入挖掘此实习的内涵,一是鼓励专业交叉实习,鉴于环境工程是综合性强的交叉学科,跟化学、材料、机械等专业密切相关,未来可与同一学校内相近专业的教师集中研讨,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实习资源,甚至可以将此扩展到邻近高校或同类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二是可以逐步与承接单位建立起全方位、全天候的战略合作,除了解决承接单位的科研难题、向承接单位输送优质人才外,还可以与承接单位联合申请国家级等各种项目、联合开展党建等主题教育活动、联合申报相关奖项等,在双方合作的大框架下,使得环境工程生产实习的开展更为顺畅。三是采用现代化的手段,生产实习的现场实践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有些构筑物的内部结构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很难供学生系统学习,因此将现代化的手段作为生产实习的重要补充变得尤为重要。可以采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视频拍摄等现代化技术,真实呈现现场场景,供学生详细学习、反复揣摩、逐步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实习质量。四是努力打造“实习共同体”,实习资源的匮乏和实习经费的短缺,是大多数环境工程院校都面临的问题。同一区域、同一行业特色的高校,可以在实习资源上共享,有效丰富实习载体,并逐步形成行业里有影响力的实习基地。地质类院校在共享地质实习资源方面,就有成功的先例,如北戴河地质实习基地,每年吸引着国内主要地质院校的学生在此开展野外地质实习。面对共同的实习载体,每位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重点也有差异,鼓励教师带领自己指导的学生开展共同感兴趣的实习锻炼,分享不同的实习收获,也能获得良好的实习效果。五是开展不同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师生间的交流,尤其同一地区的高校,在共享实习资源基础上,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切磋。教师在科研探索、项目申报、教学经验方法方面可以相互学习,而学生可以在求职、就业、深造等方面互通有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将更为融洽,这会促进区域环境工程整体水平的提升。六是依托生产实习促进“双创”育人,因为有环境工程专业全体教师的参与指导,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为密切,也更熟悉指导教师所从事的科研内容及取得的成绩,学生可在深入了解后,继续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或者依托教师的科研成果创业,并与指导教师一起获取创业支持,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四、结语

经过两年的实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所采取的新型方式,以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合理的设计与优化应用,初步克服了实习资源匮乏、实习质量不高等相关问题,调动了教师、学生和承接单位的积极性,为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借鉴。基于此引发的思考,为兄弟院校依此开展实习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方法与借鉴内容。相关的建议也为未来此实习的走向提供了一些方向性的引导。由于实行时间短,此过程中的问题还未完全凸显,兄弟院校可在此基础上,明确当前面临的困境,借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已有的经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采取更具体有效的辅助措施,使得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继续在环保人才培养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梁宏,王兵,熊平.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探讨[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1):100-102.

[2] 陈永志,白圆,李健,等.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38-39.

[3] 陈男,胡伟武,冯传平,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中國地质教育,2016(4):72-75.

[4] 张宝刚,冯传平,匡颖,等.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13(4):9-12.

[5] 李娜,贾方,杨瀚宇,等.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5:16-19.

[6] 韦岩松,韦帮偶.高校转型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7(7):39-43.

[7] 沈丽,钟倩倩,罗胜铁.以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设计与实践[J].绿色科技,2017(7):275-277.

[8] 李友平,苟兴龙,廖运文,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149-151.

[9] 王代芝,徐洁.基于高校转型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82-86.

[10] 李雪娥,王黎,龚洁.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4):94-95.

[11] 王琳.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59.

[12] 占伟,叶恒朋,李佳,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产实习促就业的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8(20):122-123.

[13] 孟红旗,黄兴宇.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4):126-130.

[14] 邹路易,滕跃,顾文秀,等.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46):32-33.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生产实习环境工程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对话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的探讨
环境工程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生产实习管理与质量控制系统研究与实践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环境工程监理的相关认知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