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案例教学法在口腔医学研究生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21-09-16李中杰王丽莉余丽霞赵志河李晓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17期
关键词:弹响上颌下颌

岑 啸,李中杰,张 莉,王丽莉,余丽霞,刘 洋,赵志河,李晓箐△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1.关节科;2.正畸科,四川成都 61004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选学课的21名2016级硕士研究生和20名2013级八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课程时间安排,将2016级硕士研究生纳入CBL组,将2013级八年制学生纳入传统教学组。CBL组平均年龄(24.1±8.4)岁,其中男7例,女14例;传统教学组平均年龄(24.2±7.9)岁,其中男6例,女14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CBL组教学内容包括临床病例检查分析、颞下颌关节弹响分析、咬合关系的转移与分析及上颌稳定咬合板的调等,课时安排为24个学时,具体如下,①临床病例检查分析,根据学理论课的讲解和实验课的示教、练习,学生对患者进行问诊,对患者进行颞下颌关节专科检查(包括最大自由张口度、最大被动张口度、前伸距、左右偏动距、开口型、弹响、运动试法、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群触诊等)、口内咬合情况检查及薛氏位片、双侧颞下颌关节CBCT等辅助检查,并进行信息整理、归纳、总结、报告。②颞下颌关节弹响分析: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K7仪器记录并分析患者开闭口运动过程中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情况。③咬合关系的转移与分析: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患者进行上下颌牙列取模,并记录咬合关系,将上下颌牙列的咬合关系转移至吉尔巴赫全可调架,进行咬合分析,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咬合问题。④上颌稳定咬合板的调: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调改上颌稳定咬合板至患者在正中颌位时,下颌全牙列均匀、平衡地接触上颌稳定咬合板;前伸运动时,仅双侧下颌侧切牙和中切牙均匀、连续、平衡地接触上颌稳定咬合板;侧方运动时,仅工作侧下颌尖牙均匀、连续地接触上颌稳定咬合板。(2)传统教学组:实验带教老师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统一讲解内容,学生分小组互相实操练习,专题内容包括咬合检查与模型的制备、面弓转移、吉尔巴赫全可调架的使用及分析、稳定咬合板的蜡型制作,课时安排为24个学时。

1.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设计主要分为临床思维模式和临床实践能力两大板块,共10个问题,其中临床思维模式板块包括“用学思维分析自身专业问题”“总结固有诊断、治疗思路的优势与不足”“调整固有的临床问题诊断思路”“调整固有的临床问题治疗思路”;临床实践能力板块包括“提高对咬合、咀嚼肌群、颞下颌关节等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咬合、咀嚼肌群、颞下颌关节等相关疾病的诊治能力”“提高对临床问题的系统性诊断能力”“提高优化临床决策的能力”“提高对临床预后的判断能力”“提高自身专业的理解、应用能力”。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其中“1”代表“不同意”,“2”代表“不太同意”,“3”代表“不确定”,“4”代表“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评价1~3代表“不满意”,评价4~5代表“满意”。

2 结 果

2.1教学后两组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比较 CBL组的学生临床思维模式自评问卷各项目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其中“用学思维分析自身专业问题”及“调整固有的临床问题诊断思路”项目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教学后两组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自评问卷结果分析[n(%)]

2.2教学后两组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比较 CBL组的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各项目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其中“提高对咬合、咀嚼肌群、颞下颌关节等相关疾病的诊治能力”及“提高对临床问题的系统性诊断能力”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教学后两组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自评问卷结果分析 [n(%)]

3 讨 论

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而我国绝大多数高等医学教育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实践教育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往往不能很好地同步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衔接的难度。此外,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地理解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真正掌握能够用于临床的操作技能。如何更好地使临床医学知识从书本到实践、从理论到应用过渡,是现阶段我国高等医学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颞下颌关节弹响是一种口腔临床常见症状,患病率高,对正畸、修复等口腔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影响[7]。本研究中的改良CBL,学生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颞下颌关节弹响分析,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颞下颌关节弹响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也有助于对专科临床问题的诊治。稳定咬合板可减少异常肌活动,改善牙位-肌位不调,并使颞下颌关节处于稳定、舒适的位置,在正畸、修复、咬合重建等咬合治疗中应用广泛[8-9]。本研究中的改良CBL,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稳定咬合板的调,不仅可以直观地观察下颌静止及运动过程中的咬合接触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与带教老师交流,促使学生反复消化理论知识点,多层次、多方面沟通与协作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并通过该实验课的学习实践,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病例诊治,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小 结

猜你喜欢

弹响上颌下颌
关节弹响是病吗?
关节弹响是病吗
膝关节有弹响 该如何治疗?
膝关节弹响如何治疗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