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16江南静雷勋明朱书瑶皮光环

卫生软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缺铁性成都市贫血

江南静,雷勋明,庞 英,朱书瑶,皮光环,陈 艾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四川 成都 600031)

贫血指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较特定性别、年龄、生理状况人群正常血红蛋白水平更低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贫血类型有营养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中有约有50%的贫血可归因于铁缺乏[1,2]。儿童缺铁性贫血是全球广泛存在的儿童营养性疾病,学龄前儿童为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儿童出现生长迟缓、智力减退及神经系统异常,并对其免疫力及活动力造成影响[3]。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而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在国内多个地区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虽然目前国内关于学龄前农村学年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人群饮食习惯具有较大的差异,有必要对不同地区人群进行调查[4,5]。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成都市农村学年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1-9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成都市新津县、郫县及简阳市各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镇随机抽取1所农村幼儿园,对483例学龄前留守儿童及其主要监护人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3~6岁;②父母双方外出工作1年以上;③在调查地区长期居住2年以上;④调查对象监护人已获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调查前1个月内接受过贫血治疗者;②合并有内分泌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者。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获取调查对象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留守儿童性别、年龄、BMI指数、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年龄、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是否挑食、近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病史、近6个月内腹泻病史、肉类摄入频率、蛋类摄入频率、海产品摄入频率、新鲜水果蔬菜摄入频率、动物内脏摄入频率。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6]:①血红蛋白水平<110g/L;②平均红细胞容积<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10g/L;③血清铁蛋白<12mg/L。符合上述3项标准即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根据调查对象有无缺铁性贫血将其分为2组,比较2组上述各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缺铁性贫血的综合作用。

调查与质控方法:①由2名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实施调查,在问卷调查前先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调查对象家属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并对问卷填写方式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要求问卷由调查对象家属自行填写并在30分钟内完成,过时回收问卷;②为避免调查对象家属在接受调查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问卷调查在独立房间进行,调查期间房内仅有被调查对象及调查人员在内,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③在数据录入过程中采用双人同时录入,再对不同结果进行核对方法以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无误。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缺铁性贫血单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的483例学龄前留守儿童中共有41例(8.49%)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留守儿童在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年龄、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挑食情况、近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病史、近6个月内腹泻病史、肉类摄入频率、蛋类摄入频率、动物内脏摄入频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成都市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单因素分析

2.2 缺铁性贫血多因素分析

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赋值后以似然比法筛选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年龄增加、家庭人均月收入增加、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为成都市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保护性因素,主要照顾者年龄增加、挑食、近6个月内腹泻、肉类摄入频率每周2次以下、动物内脏摄入频率每周2次以下为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贫血为发展中国家儿童常见病,其中缺铁性贫血约占一半,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此时期儿童生长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大导致体内储存的铁含量缺乏而引起血红素合成减少,进而引发以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关[7]。多项研究证实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习惯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出现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行分析[8-10]。研究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483例学龄前留守儿童中共有41例(8.49%)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11]。

表2 成都市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多因素分析

留守儿童年龄增加、家庭人均月收入增加、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为成都市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保护性因素,主要照顾者年龄增加、挑食、近6个月内腹泻、肉类摄入频率每周2次以下、动物内脏摄入频率每周2次以下为危险因素(P<0.05)。具体分析如下:①留守儿童年龄方面:学龄前儿童因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体内对铁的需求量大增,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生长速度逐渐下降,因此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贫血[12]。另外年龄较小的儿童咀嚼及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食物种类较少,从食物中吸收Fe2+能力较低也可能是导致贫血的一个原因[13]。②家庭人均月收入升高也是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保护因素,刘晶芝等[14]对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可能与家庭月收入较低的儿童接受外在的营养补充较少,难以规律性接受补铁因而贫血的风险更高[15]。③主要照顾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留守儿童因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主要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进行隔代抚养,年龄较大及文化程度较低的主要照顾者对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认知度明显不足,此类照顾者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较为缺乏因而对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关注度较少[16-17]。④挑食及肉类、动物内脏内食物摄取频率方面:人体中的铁元素主要由通过摄取食物中的Fe2+而来,挑食者食物结构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人体对铁的需求。食物中的铁主要有血红素铁及非血红素铁2种,其中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肉食中,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而非血红素铁则主要存在于素食中,必须经过溶解、游离呈Fe2+后才能被人体所吸收,只有合理的饮食结构才能保证有足够的铁元素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18]。本研究中仅发现肉类、动物内脏摄取频率低为成都市农村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本次纳入的留守儿童中蔬菜水果摄取频率普遍较高有关[19]。⑤食物中的Fe2+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被吸收,因此近6个月内有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可对铁的吸收造成影响,因此对于此类儿童应更注重铁元素的补充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20]。

综上所述,成都市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主要与留守儿童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上可根据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缺铁性成都市贫血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