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分析与策略

2021-09-16唐红晶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公众微信图书馆

唐红晶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以SU=‘高校图书馆’and ‘微信公众平台’为检索式,共获取到 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刊发的相关期刊论文1 199篇。从发文年度来看,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相关期刊论文,2013年发文仅9篇,研究热点主要是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服务、应用等进行介绍,并与微博、SNS等多媒体模式进行平台特征、用户行为、定位方式等方面比较分析研究。2014、 2015年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相关研究呈现“井喷”长势[1],2014年同比增长达到1 100.00%,2015年同比增长148.33%(与2014年相比),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的阅读推广、学科服务、入馆教育等;2016年和2017年增长速度减慢,2016年同比增长37.58%,2017年同比增长28.78%,研究方向主要是引进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理论、模型等;2019年呈现负增长,主要是针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力评价、研究热点主题及趋势分析等方面研究。但根据CNKI发表的年度趋势预测[2],2020年相关论文发文量将达到287篇,同比增长32.25%,论文发表量有所回升。可见,在Web 2.0新技术新趋势带来的自媒体时代驱使下,高校图书馆读者获取信息行为、途径和方式发生直接变化,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与读者沟通和提供服务的新型模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根据教育部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3](截至2019年6月15日统计),对安徽30所(不包括民办)本科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采用微信搜索—添加—关注的方式,开展为期31天(2019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整体调查[4]。

2 调查与分析

2.1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情况

参见图1,2012年以前,安徽省没有任何高校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统计数字为0),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率先开通,2014年安徽农业大学和铜陵学院开通,2015年安徽大学等9所院校开通,与2014年相比急速增长350%。根据爱迪思生命周期模型[5],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在2015 年达到峰值,之后,2017年相较2015年呈现下滑趋势(下降67%)。但因目前本科院校总数是固定不变的,当接近全部开通,呈现这种下滑波动趋势是正常的。另外,根据《中国图书分类办法》,从学科分布统计看(表1),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相关期刊论文涉及14个类别。首先,与图书情报相关研究发文1 121篇,占被统计学科分布统计论文总篇数的93.49%。其次,以17≤发文量≤71按多到少来统计,依次为计算机软件、特种医学、新闻等四个学科,共计发文186篇(占15.51%)。最后,教育理论与管理、互联网技术、轻工业手工业、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中医学、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企业经济等都有涉猎,但相关文献较少。可见,相关期刊论文学科分布呈现相对集中与高度分散的非均衡性分布特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也推动着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

表1 学科分布统计

图1 2012—2017年微信平台开通分析图

2.2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平台介绍”和关注后“自动回复”无法产生具有吸引力的“第一印象”

在CNKI中对1 199篇与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相关期刊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发现,关键词使用频次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微信传播指数、微信服务、阅读推广、微信交流、移动图书馆,出现频率占63.65%(表2),表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微信平台服务、推广、交流等方面,而达到这一目的前提是读者“关注”。

表2 CNKI关键词统计

195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洛斯·希钦斯提出“第一印象”效应,属心理学范畴,是指人们开始接触所形成的印象对其后期的认知产生重要的影响[6]。根据表3,微信公众平台介绍简单的院校图书馆公众平台有12所(占63.15%),此处的“简单”是指表述不足,质量不高,无法揭示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没有起到功能介绍的作用,给用户以最初印象和感知的效果,如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的“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官方微信平台”。但微信公众平台详细介绍功能的7所院校(占36.84%),能够精准概括公众平台功能,让用户获取所需的信息,例如安徽工程大学图书馆的“安徽工程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为您提供读者互动、信息推送、个人借阅信息查询等服务”,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公众号提供淮南师范学院推广特色、推介馆藏资源、图书馆资讯等服务”。可见,只有小部分院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介绍详细具体,大部分介绍简单,无法给读者提供醒目的“第一印象”。关注后自动回复分为四种类型(表3):第一种,使用“简单欢迎语”的院校图书馆占47.36%;第二种,无自动回复内容的院校图书馆占21.05%;第三种“图片式自动回复”的院校占5.71%,即采用一张精美的图书馆图片,以视觉感官吸引读者,如图2;第四种,“创新型自动回复内容”的院校占5.71%,即以创新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自动回复,收到较好效果,如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唐红晶欢迎关注图书馆微信平台,绑定图书正好可获得更多个人信息”,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的“2017级新生请注意,登录完成本科新生图书馆知识学习与测试,建议使用电脑操作”。以及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自动回复(图3)。图片式自动回复和创新型自动回复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给用户以深刻“第一印象”,但所占比例不高,大多数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后自动回复可能无法吸引用户。

图2 图片式自动回复

图3 创新型自动回复内容

表3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基本情况

2.3 “嵌入式服务”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应用有待“全盘设计”

目前,移动学习媒体是个人结构化联接各类学习资源的新服务模式,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一颗新星。参见表3,安徽省16所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进行嵌入式服务,占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总数的84.21%,包括e博在线、云图有声图书馆、知识视界、智读·微阅读等21个嵌入式学习库。可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选择嵌入式服务种类呈现高度分散与相对集中的非均衡性分布特征。另外,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嵌入式服务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呈现出学习资源重复建设,例如e博在线中的“我的声书”与云图有声图书馆,在类型和内容上存在重复。第二,教育功能定位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例如智读·微阅读、天天微学习等属于通识性内容;第三,呈现形式单一,没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规划性前瞻性不足。

3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策略

3.1 内容为“王”

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的内容是师生获取感兴趣或需要的信息出发点,是公众平台的灵魂。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校师生群体,这是一个综合素质较高,对周围的事物敏感度较高的人群。高校图书馆在运营微信公众号时,根据读者的兴趣和需求,传递精准、有效、有价值的信息。另外,多推送原创作品。在“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下,内容的原创性可提到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首要的位置上。另外,根据各类消息用户阅读数、点赞数等数据,“投其所好”[7],满足高校读者群体“本位需求”。

3.2 语言为“相”

研究发现,“爆文”最大特点在于语言的触动性和贴近性。首先,使用强烈情感触动性的语言。“震惊”“惊呆”“杯具”“哇塞”等词语的使用;其次用“饥渴营销”策略。饥渴营销是指传播者营造出一种仿佛大家都接受的想法或行为的气氛[8]。例如:“关于活人图书馆,都传爆了”“火速转给别人”等词句的运用。最后,采用拉近距离语句。例如“某学校”“某食堂”“某宿舍”等热词,最大可能地掀起用户的好奇心。

3.3 进行“品牌定位”

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自媒体“形象大使”,在运营中必须呈现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内涵、文化特色、文化底蕴。不同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团队要具有不同综合素养和特色,极大限度获得读者对运营者的信任,从而产生依赖性追随关系。安徽大学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针对本校大学校园文化特点,采用叙述抒情夹杂文言、从小处入手的真实文风,深受读者欢迎。另外,根据不同院校特点,找准用户群体的需要,开展有目标性的专项服务栏目。例如,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小图书单”“听课令牌”“小图课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的“图书推荐”“出版速递”,安徽大学图书馆的“品书评影”“一周热点”“舞文弄墨”等。打造“品牌”是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可行之路。

3.4 打造“嵌入式服务”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教育功能的发掘应用,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成为移动学习平台的后起之秀,是学生学习的必要补充。如,在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中,已有19所院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嵌入e博在线、云图有声图书馆、超星移动图书馆、天天微学习等24种数据库,极大地满足了读者远程学习的需要,但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缺乏教学设计支持、表现形式单一、交互性不强等问题。根据现在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对资源进行分类。在框架上,分析各资源模块构造,确定各资源模块下布局结构。在内容上,分为专业型知识和通识型知识。其次,参照联通主义理论进行服务组建,注意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联接能力”。最后,进行绩效评价。评价反馈是考核手段,可以通过设置学习结束的打分环节,以及收集使用者对于嵌入式服务资源的内容、质量、呈现方式等方面的评价,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4 结 语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模式的日渐完善,高校图书馆可借助此移动应用平台,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并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信息智能化服务水平。目前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如何优化推送内容、提高图书馆与读者的交互功能、推送个性化服务、提升精细化服务、进行品牌定位,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平台的二次开发等,仍有待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公众微信图书馆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图书馆
微信
飞跃图书馆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