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视域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探究

2021-09-16吴滑

河北画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思政人员评价

吴滑

渭南师范学院

在移动设备广泛普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信息传播途径逐渐增多,为思政教育网络化的发展创设渠道。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发现互联网在教育方面拥有的作用,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主要选择。高校应该在此背景下转变教育思想,将思政教育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提高两者的融合程度,为思政教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一、“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改革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应该尊重学生,予以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更好的参与课程活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在思政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在思想层面存在的问题,需要疏导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等新兴技术高速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现代人才需要掌握行业知识,对新兴技术有一定了解,可以应用技术完成工作任务。现代就业市场的竞争越加激烈,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改变,在具备过硬专业能力同时,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思政教育人员清楚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在主体性原则下开展教育工作。通过适当的干预方法,解决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借助互联网创新教育模式,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感。

(二)时代性原则

高校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在时代性原则下调整工作目标,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使用动态视角关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应该重新定位人才标准,确保思政教育工作可以为社会、国家培养优质人才。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应该掌握不同时段,国家与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创造出适合时代特征的思政教育模式,可以发挥其在人才意识构建方面的作用。思政教育人员应该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工作,按照国家对教育工作下达的指示,确定思政教育方向与目标,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实效性原则

思政教育者在实效性原则下,确定教育目标,收集学生的背景资料,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了让教育工作可以获得良好的培育效果,以互联网为基础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教育工作的价值、目标与作用,将其作为创新教育方法的参考依据,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拓宽互联网教育渠道。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可以将教育资源与互联网对接起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学生掌握思政教育更为全面、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学生分析课程知识,快速掌握各板块内容的关键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政教育人员在实效性原则下,搜集海量的资源丰富教育内容,还可以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划分学生各类资源。研究相关资料,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排解学生成长困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三观有极大的益处。

(四)个体性原则

思政教育人员按照人才培养要求,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工作。教育工作需要围绕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要求进行,结合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高校思政教育期间,借助互联网完善教育内容。按照学生个性特征编制教学计划,为学生创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新的知识。思政教育人员必须起到表率作用,规范自身行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经过一段时间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政教育人员在个性化原则下,考量学生的喜好,建设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课程知识。

二、“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面

思政教育内容编排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授课效果,教学内容是思政知识的传播载体,也是思政教育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思政教育人员没有合理应用网络优化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沿用以往教学方案素材,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思政教育人员当下所用的教材,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填充、重置教育内容,致使教材知识过于陈旧;教学内容设计缺乏个性化元素,教育人员不清楚大学生想法,对大学生需求定位不准,难以科学的编排教材。在此情况下,教材设计新颖性低且内容欠缺个性元素,难以推动学生朝个性化方向发展。

(二)教学手段方面

思政教育人员在教学期间,充当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传授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思政教育质量。在“互联网+”时代下,很多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应用灌输式的方法。同时教师没有在课前精心备课,虽然灌输式教育方法可以快速完成教育任务,但是在此方法下会使本就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无聊,难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思政课程,没有为学生提供过多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此外,教学活动内容单一且由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

(三)教学评价方面

思政教育人员在课程教育工作进行阶段,一般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检查教学工作,可以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发现教学方法应用存在的不当之处,由此为教师完善教学工作提供意见。然而,思政教学评价工作没有展现出职能作用,教学评价方式过于陈旧,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学生能力的指标。思政教育人员在评价工作中,一直为工作主体。因为评价主体单一,不能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一旦教师受到个人情感支配,作出非理性的判断,不能准确评价思政教学工作,出现某些同学评价过高、有些同学评价过低的状况。

(四)教师能力方面

思政教育人员负责传授学生思政课程知识,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与素养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教育效果。经过调查发现,高校中很多思政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不达标,同时也没有满足工作需要的职业素养,无法良好的完成思政课程教育任务。高校思政教育人员教学能力整体水平偏低,与高校没有积极开展培训活动有一定关系,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同时监督控制力度薄弱。在此种情况下,没有办法随着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监督等行为。高校领导没有检查思政教育监督工作的执行情况,难以及时发现工作出现的问题,对思政教育会形成负面影响。

(五)学生思想方面

作为思政教育面对的对象——学生,其也会对思政教育工作形成一定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青春期思想不成熟,学生思想问题会干扰思政教育,也是教育人员一直头疼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移动智能设备获得大量的信息,学生接触大量信息,思想问题也随之增多。网上的信息没有经过筛选,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其中含有很多宣传负面思想的内容,在大学生辨识能力不高,思想意识薄弱的年龄,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作出危害自己与社会的行为;很多学生喜欢在网络中认识新的朋友,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学生的交友方式,导致学生在现实中出现脱群的情况,对学生社交形成一定的冲击。

三、基于“互联网+”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

思政教育人员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编制符合当下时代环境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政教育人员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条件,摆脱教材对教学工作形成的束缚,在互联网教育资源下丰富教育内容,将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的关联在一起,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思政教育人员选择时事新闻,让学生关注国家政治与社会热点事件,为学生将来踏足社会做准备。教师围绕教学要求编制具备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借助内容引发学生深思,为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思政教育人员需要多与学生沟通,清楚大学生的想法,结合掌握的信息编写教学内容,解放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创新教学模式

思政教育人员必须发现过往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为了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应该按照学生个性特征与教学任务,设计互动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以生为本的原则下设计活动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思政教育工作能否获得良好的教育表现,与教育方式关联巨大,思政教育人员必须改变学生过往被动学习的状态,肯定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阶段取得的进步;思政教育人员必须增加课上活动比重,借助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思考课程内容,内化思政课程知识。思政教育人员还会借助微课视频等资源,同时在课下与学生在网络中沟通,解答学生的各类疑惑。合理应用网络资源,对教师学习思政内容,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有巨大的益处。

(三)完善评价体系

思政教育人员转变评价方式,考评学生日常表现时,围绕学生日常表现与考试成绩进行,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度与全面性。思政教育人员需要丰富评价主体,仅有教师自身参与评价活动,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降低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在教师评价的同时,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综合各类评价信息,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以反应学生阶段情况。

(四)引进优质人才

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与教师能力息息相关,学校应该发现教师整体业务水平无法满足教育工作需要的情况,建立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负责思政教育工作。高校一方面会开展培训活动,让思政教育人员接触专业领域的更多知识,弥补教育人员的教学短板。另一方面,加强思政教育监督管理力度,监督思政教育人员阶段工作情况,考核工作人员行为。在监督管理下,约束思政教育人员的行为,为思政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五)转变学生思想

思政教育人员为顺利的开展教育工作,考虑到学生思想问题对工作形成的不良影响,在当下留意学生日常动态,使用社交软件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思政教育人员可以通过对话,发现学生思想方面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重塑正确的三观。教师还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为班级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加班级学生对彼此的熟悉度,促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高校推进思政教育改革,适应时代环境,在“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下,按照课程教育要求与人才培养任务,创新教育模式。在思政教育改革过程中,思政教育人员关注学生的发展,掌握学生在各阶段的思想状况,创新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方式。高校关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高素质教师团队的引领下,为学生创设优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人员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跟踪导练(四)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