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荆浩“绘画六要”浅谈仿生设计要素

2021-09-16石梦迪

河北画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气韵技法山水画

石梦迪

郑州轻工业大学

中国山水画经过唐代的发展,到五代时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山水画的理论方面,五代时期的画家兼画论家荆浩创作了《笔记法》,对山水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画从精神理念到形式风格,从材料到技法都崇尚亲近自然,非常重视意境及主观表现形式,这本就是抽象的主观精神境界的外化表现。而仿生设计是以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的设计,同时结合仿生学的研究成果,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仿生设计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契合点,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正逐渐成为设计发展过程中新的亮点。因此,中国山水画家与仿生设计有着相通之处,都是将抽象的主观思维转化为实体进行表现。选择荆浩的“绘画六要”是因为它既是技法又是绘画要求,与设计要素相同,是作品呈现前的准备也是作者和设计师考虑的因素。通过分析山水绘画家荆浩的“绘画六要”思想内涵,然后与仿生设计要素之间做关联,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家的绘画思想在设计中的通用性。

一、荆浩“绘画六要”思想概括

荆浩,字浩然,沁水人,隐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绘画六要”是荆浩《笔法记》之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是继南齐谢赫“六法”论之后而应用于山水的重要理论。[1]《笔记法》中的“六要”是荆浩专门为了山水画创作制定的六条标准,“六要”继承和发展了谢赫提出的“六法”,在“六法”的基础上作了创造性的发展。

“绘画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六要”是实现“图真”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概括为三部分:气韵论、思景论和笔墨论。

(1)气韵论,荆浩认为气是生气,是一种表现山水之活力而有生机;韵是指物体的一种神情,一种韵态。故曰:“气者,心随笔韵,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亦不俗。”[2]荆浩的气韵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山水形态本身所呈现的气质、风韵;另一种是从画面笔墨技法上,呈现出一种审美形式,以笔取气,以墨取韵。荆浩的“气韵论”是谢赫“六法”中气韵含义的提升。

(2)思景论,“思”指作者的艺术构思,是主观对客观形象加以概括提炼,通过聚精会神地思考,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即“思者,删拨大要,凝想物形。”“景”狭义地指山水画的景;广义地指一切画面的形象。即“景者,制度是因,搜妙创真。”荆浩提出“景”就是要达到目的就是创“真”,在《笔记法》中曰:“真者,气质俱盛。”[3]荆浩在“思景论”中主张:主观主体要对客观客体进行主观的艺术概括,这就涉及到了绘画艺术的本质,因此绘画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讲的就是概括。所以“思景”的最终目的就是“气韵”,两者是相通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气韵俱盛的好作品。

(3)笔墨论,中国古代画论很早以前就谈到用笔,未谈用墨。随着唐代水墨画的兴起,人们才逐渐重视用墨。荆浩将墨提取出来,并把“墨”作为“六要”之一,从此“墨”取得了与“笔”并列的地位。荆浩对用笔用墨都提出了要求,笔者,虽依法则,但要灵活运用,善于变通,不拘泥于对象的形、质,要如飞如动。“笔”与“气”相通。墨者,晕染出物体的高低浓淡,区分出物品的深浅变化。墨虽然要依附于笔,但是要取得文采自然的效果,绝非仅仅依靠用笔,而绝大部分功劳应归功于用墨。“墨”与“韵”相通。荆浩开创了以笔墨评论绘画作品的先河。

“六要”论是荆浩对从事绘画最本质、最人性化的提法,解释了自然审美对象和绘画艺术的辩证关系。荆浩“绘画六要”也告诉我们,在绘画过程中要忘掉技法,用主观精神来作画,只有技法完全溶于精神,才能画出传神的作品。一切技法都是表达作品内在精神的工具,技法在有利于作品精神的表达时有用,在不利于作品精神的表达时没有用。这充分说明合理运用远比技法的熟练程度有意义。荆浩“绘画六要”地提出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对山水画的发展和绘画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荆浩“绘画六要”在仿生设计要素中的体现

荆浩“绘画六要”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可以把“气”“韵”“思”“景”“笔”“墨”看作手、眼、脑的关系。气韵就是画面的整体效果,是作品的内在精神,是脑、眼、手的结晶。思可以表示为脑,是人的主观思维,是精神之源;景表示为眼,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笔墨表示为手,是绘画技能的表现形式。画面要想达到气韵生动,就要使脑、眼、手达到完美统一。即荆浩《笔法记》中提到的:“眼中有戏、脑中有数、手中有活。”[4]只要三者协调统一了,画面气韵生动的效果便会自然产生。

与荆浩“绘画六要”相通,现代设计中的仿生设计,就是对自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等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产品形态的突破与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仿生设计本身也不是要求设计师完全按照生物的形态一比一的复制,同样是在保证客户需求和产品功能的前提下,追求生物外部形态美感特征与人类审美需求结合,最终产品是既符合生物的某些形态和美感,又有达到产品使用功能的要求。所以荆浩“绘画六要”中提到的山水画技法与仿生产品设计的设计要素其实是相通的。

(一)功能与“气韵”

十八世纪发生的工业革命完成了设计由传统的手工艺向现代设计发展的转折。而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芝加哥学派的建筑设计师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奠定了功能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产品造型设计中,功能是产品的用途和其性能,功能决定造型,造型承载功能。[5]而在仿生设计中,功能是设计的关注点,必须要确定产品的具体共功能。前期设计者会从发现问题的角度去思考,产品将要解决什么问题,使用的地点、人群、环境等问题的思考,这与“绘画六要”最终体现的是作品的“气韵”相通。

“气韵”是一种绘画方法,同时也是绘画的总基调,作者绘画开始应该先定气韵,而在仿生产品设计的开始,同样是要确定产品的功能,产品只有确定功能性,才能保证下面设计流程的正常进行。而最终的产品的形式,都是由功能决定的,解决功能问题就是解决人们的使用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只有在解决功能的前提下产生的形式,才会有它的识别性。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还是先确定功能再考虑形式,从众多功能相同但造型不同的产品中选择最终自己想要的产品。同样欣赏者在欣赏山水画时,不管是画面的内容还是用笔用墨,最后都是向欣赏者呈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形式与“思”“景”

在设计要素中具体设计阶段,产品造型设计中要求具有美学基础,产品造型要有美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设计者要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时代特征、民族风貌,通过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等一系列要素构成形象,产生审美价值。[6]仿生产品设计构思阶段,更多的是从模糊、不具体的设计思考慢慢进入到具体的造型设计的过程。设计者观察各种生物,运用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对生物的色彩、意象、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再创造性设计,保留生物的某些造型、色彩、功能、结构在产品上,使产品既是仿照某种生物形式又符合人类的审美需要。

而在“绘画六要”中“思”与“景”就是山水画的审美构设,作者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要懂得通过联想集中素材,进行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删除其芜杂的赘余,取其最能表现物象审美特征的部分。荆浩提出的“思”其实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理性思考,而是一种直觉的想象思维,就是跨越多个景象,将其联系到一起的精神创作过程。“景”是“思”的结果,景既是我们看到的景,也是作者思考、创作后的景,就如同仿生产品的形式,及包含参考的生物某些内容,但是又有设计师对其进行再创新的形式。所以在仿生设计要素中也要有“思”与“景”两步走,既有设计师的思考,又有生物的造型参考,最终呈现具有功能性的仿生产品设计。

(三)物质技术与“笔”“墨”

物质技术是设计要素到设计呈现阶段时就显得特别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体现产品功能的保证,包括结构、材料、工艺、配件的选择、生产过程的管理以及采用合理的经济性条件等。[7]其实在考虑产品造型时就应该同时考虑到材料和加工工艺,有时工艺也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造型形式。而在“绘画六要”中“笔”与“墨”就是山水画的审美呈现,在中国画中最具艺术特色的组成部分就是“笔”与“墨”,讲究用笔用墨又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荆浩对“笔”的观点是辩证的,提倡用笔要有法则可依,同时不能墨守成法,要画出物像的本质,但又不能离开感性的审美形象。“墨”同样是一种画面呈现,墨的黑、浓、湿、干能够区分物体的深浅、物体的明暗面。“笔”与“墨”是无法分离的,它相当于产品生产物质技术,只有通过它们画面和产品才能呈现,前期的“气韵”“思景”最终都需要“笔墨”表达,而功能、形式同样需要物质技术去实现。技术的快速提升,是产品实现不同可能性的前提,有好的技术就可以将设计师设想的方案实现,例如塑料材质和其应用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产品使用材质局限的问题,而且也将很多难以完成的产品造型得以实现。所以物质技术就是设计要素中功能与造型的基础,也是实现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也无法取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全文以荆浩“绘画六要”为研究线,将“绘画六要”与仿生产品设计要素相结合进行阐发和论述。“绘画六要”中所谈论的绘画技法一直被后世所讨论和研究,同时也丰富了人们对绘画的审美视野。而将绘画六要中的技法拆解与仿生产品设计要素结合分析,两者确实也存在相通之处,两者都是绘画和产品设计时,所要遵循的流程和要素。由此也可以得出,古代绘画思想对于现代设计是有可以借鉴的内容,现代设计师在借助先进科技的同时,也应该立足传统文化领域,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设计创作中的设计要素产生链接,并成为发展中国设计的动力,促使中国现代设计形成一种传统文化推演的路径。

猜你喜欢

气韵技法山水画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手绘技法表现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作品一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