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苏州段人文景观的信息可视化调研*

2021-09-16马露婷方琳琳赵雨晴

大众文艺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大运河可视化

马露婷 方琳琳 赵雨晴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本文研究的“大运河”是指京杭大运河,它始建于春秋,完成于隋朝,是中国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运河之一,也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在江南文化的孕育下,大运河苏州段的两岸已形成了许多人文景观。如今,信息可视化的表现方式促进了这些人文景观内涵与特征的传播。对于这些信息可视化的方式、类别和特点的调研及梳理,有助于把握苏州地区对传统文化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创新和经验。从而为其他地区传统文化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提供值得借鉴的发展策略。

一、研究背景

历史上的“大运河”曾在多个维度推动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经济上,大运河流向从北到南,流经四省两直辖市,贯通五大水系,使得沿运河的城镇人口密集,拥有巨大的生产力,带动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上,大运河代表着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水利航运技术,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从而可以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这条凝聚了中华民族祖辈智慧与心血的大运河从古至今一直对中国南北地区的社会发展与交流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大运河苏州段”是指京杭大运河流过苏州的这一段,苏州可谓是一座建在运河上的城市,整座城从古至今都是繁华之地,这与大运河的滋养与孕育脱不了关系,大运河让苏州的航运能力提升,使它的经济稳定发展,并且具有蓄水调节的能力,大大的控制了太湖的水患使周围的居民生活安定幸福。苏州也是大运河经过的城市中唯一一个申遗“古城”的城市,五条运河古道,七个相关的遗产点,它们使苏州这座古城变得更具历史魅力,也使苏州成为大运河沿岸最具代表的景观城市之一。

“大运河苏州段的人文景观”有很多,桥是为水路相连而产生的建筑,大运河苏州段桥的样式就极多,且各具特色其中以如同腰带一般连接水路的“宝带桥”最为出名,其他的还有三里桥,吴门桥等造型各异的七十余座桥梁点缀在城市之中。与其并列的还有运河十景,如枫桥夜泊,平江古巷,水路盘门,横塘驿站也呈现出大运河独特的历史文化。但在,大运河苏州的文化景观的当代传承与发展中也存在的一定的问题,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的杨昀通过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研究后,提出这些人文景观的文化挖掘缺乏融合意识。[1]运用信息可视化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觉着这个问题,也是本研究的关注点之一。

“信息可视化”是通过利用现在高度发展的图形图像技术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帮助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理解世界,可以以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世界。在现在信息图形,科学可视化,视觉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一类信息,不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图像还是文本,可以清晰明了的找出想要的答案,发现平常不易察觉的问题。信息可视化一直致力于用用最直观的方式来表达抽象的信息。清华大学的付心仪等提出未来信息可视化的发展趋势是静态向动态、可交互、智能化发展。[2]

大运河对苏州的城市发展、变迁,以及苏州特征文化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大运河的研究主要是从考古或人文思想领域入手的。但都没有较为系统的整理和揭示如何运用现代化数字传媒手段传承并推广苏州段大运河两岸的人文景观。当代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数字化传媒,而信息可视化则是数字化传媒中的重要方式。所以本研究从信息可视化调研入手,探究大运河苏州人文景观的当代传承与发扬方式。

二、研究目标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二,研究大运河苏州段人文景观的具体手段与方法;经过调研,本研究团队发现展现大运河苏州段人文景观的方式基本以报业媒体为主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介绍运河之美。或者用视频记录风景建筑然后再配上文字解说。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发展大运河这一宝贵资源引起了本研究团队的思考。所以根据以上调研研究大运河苏州段人文景观信息可视化的具体手段与方法重中之重。

其三,基于上述研究,总结适合当代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方式。景色是苏州段大运河的特色之一,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拍摄独特景色的纪录片与图片。并找到它的文化属性以此来挖掘它独特的视觉元素,例如以宝带桥为例就要抓住它像玉带的特点来制作属于它自己的logo。还可以建立属于苏州段大运河自己的博物馆,馆内采用互动装置紧跟时代潮流,让人一进入馆内就被吸引,如同身临其境仿佛就站在大运河旁边,使视觉效果大大增强。

本文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在线调研的方式,基本无须实地调研,在今年的特殊环境中避免发生意外的可能。分别在百度、微信、微博、电视端等地方对大运河苏州段相关的地名、人文关键字,获取相关的信息进行搜索,类别以媒体形式(如APP、Html、小程序、视频等)、媒体类型(如广电融媒、报业媒体、私营新媒体企业、自媒体等)以及商业属性(盈利及非营利)进行分类。而后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和调研。凝练出上述信息可视化的方法、特点和创新性,为研究苏州地区的当代非物质文化传承奠定基础。

三、调研过程与结果

在2020年下半年,接近十月份参与这个项目之后本研究团队并没有很快就开始对大运河苏州段人文景观的信息可视化调研的工作。本研究团队进行了线下的汇集,大家对调研的一些工作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首先本研究团队希望了解当地文化的当代传播与创新。希望通过该课题的调研,将有关大运河苏州段的信息可视化展现方式进行系统的梳理,为苏州文脉的当代数字化传承研究提供系统、准确的一手资料,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开阔自身在数字媒体设计领域的眼界,促进自身的专业课学习和将来的职业发展。

本文设计的滤波器的交叉耦合相位特性可用图4表示,图中S表示信号源,L表示负载,R表示谐振器,其间电感电容表示各谐振级间耦合关系。

大运河对苏州的城市发展、变迁,以及苏州特征文化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大运河的研究已经比较多了,但主要是从考古或人文思想领域入手的。如南京市博物总馆的田萌,深入、系统地梳理了民国时期大运河江苏段的治理过程,江南大学的连冬花探讨了大运河工程中蕴含的工匠精神等。但都没有较为系统的整理和揭示如何运用现代化数字传媒手段传承并推广苏州段大运河两岸的人文景观。

当代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数字化传媒,而信息可视化则是数字化传媒中的重要方式。所以此次研究从信息可视化调研入手,探究大运河苏州人文景观的当代传承与发扬方式。

所以基于一些基本的研究调查上,本研究团队于二〇二〇年九月底,十月初起始,每个月完成六十条左右的资料收集与在线调研。每月底进行一个信息的汇总。

资料收集与在线调研的第一步详细地讨论了分工问题。本研究团队将现在社会几大主流媒体软件,搜索引擎,视频平台一一罗列出,组内每个人选择一至两个软件、方向,就大运河苏州段人文景观的信息可视化进行调研,也就是通过不同的、与大运河苏州段相关的、关键词关键句去进行视频或者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的搜索以及记录,完成对大运河苏州段的文献、图画、相关信息的收集。

本研究团队罗列出现社会几大主流媒体软件,搜索引擎,视频平台分别是微信;知乎;腾讯新闻;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百度;豆瓣;抖音。选择这几个主流媒体第一是因为覆盖面广,政治性、权威性、影响力都很强。各种信息的囊括非常全面,且其中包含权威信息等。除去这些搜集资料的软件,还划分了多个方向。从时间上:大运河苏州段的古往今来;从区域上:苏州城内吴江、昆山、姑苏等地区,苏州城外周围城市南京、无锡等;从大运河本体出发:运河上的船只;各个支流的桥;各个河口周围环境;每个河段的治理管理;大运河苏州段本体的价值等。组内三人分别选择了二至三个方向去调研。

因为本研究团队采用在线调研的方式,搜索大运河苏州段相关的地名、人文关键字,获取相关的信息,并用文本形式对其分类记录。而后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凝练出上述信息可视化的方法、特点和创新性。所以在进行资料收集和在线调研后,还需要进行资料分类以及资料梳理。

本研究团队在以知乎、腾讯新闻、哔哩哔哩弹幕网站、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百度、豆瓣、抖音与央视新闻网为主,学习强国、腾讯新闻、360百科、中国江苏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为辅的网站上搜索了以下关键词:胥江、忆江南、景观、古镇、建设、古桥、国际、文化遗产、地标、城市设计、苏州样板、平江路、纪录片、弹评、景观、文化博物馆。

信息可视化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概念,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可视化带领人民加入了一个读图时代,提高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为了更好地贴和调研的课题《大运河苏州段人文景观的信息可视化调研》,且中国正在进入这样一个“视觉时代”。本研究团队又进行了二次分类,此次以媒体形式、媒体类型、商业属性进行了划分。

调研结果的阐述:依靠二次分类的资料整理。发现展现大运河苏州段人文景观的方式基本以报业媒体为主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为介绍运河之美、运河所带来的繁荣昌盛,伟大发展;或者用视频记录风景建筑然后再配上文字解说。

例如央视新闻报道大运河苏州段规划纲要,即配合苏州吴江地区段大运河图片信息以及周外改造施工图片,和关于施工地区,施工现场,施工进度的报告完成了对大运河苏州段的信息可视化;而另外一个报业媒体转网络媒体的人民日报则采取了另一种信息可视化方法报道了苏州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将大运河苏州段周围施工地区的每日进度利用图片和视频衔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类似于快闪的视频画面,配上文字旁白与字幕解说,以另外一种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将大运河苏州段的规划展现了出来。两种方式不甚相同,但是都是非常经典的信息可视化案例。

信息可视化的方法数不胜数,借助图像语言简化诠释复杂的信息内容,它是信息关系的脉络,是辅助沟通的桥梁。随着信息可视化的出现,以文字为主的信息表达方式带来的阅读疲惫将大大减少,或者说不复存在。信息可视化将成为当下与未来信息传递的主流方式。梳理例如最常见的几种信息可视化:短视频,快闪,GIF动画,H5等等,在这些基础上也有很多的创新的方法,例如在微信上利用小程序低流量,高速度,信息最简化普及大运河苏州段的文化遗产;或是在学习强国中利用H5制作交互动画,将大运河苏州段的周边地区一一划分,列举每个地区出现的名人名事,与苏州大运河之间的关系,通过小游戏完成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更有新浪微博上将大运河苏州段古往今来利用c4d软件,3dmax软件,Premier等软件进行数字化操作,将扁平的文字变得立体,清晰,一目了然。

四、调研结果分析

纵览信息可视化在苏州段大运河人文景观上的作用效果,与时代接轨、与青年代接轨已然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论题。苏州段大运河人文景观的信息可视化发展目的不只在于回应历史人文、铭记灿烂的历史荣光,更在于将历史遗产与现实需求相互交融、使之镀上新时代的光彩,以熟悉而又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基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以下三点种信息可视化的表现方式。

其一,勃发展现的文化信息流与历史发展缩影。

苏州段大运河自诞生起便一直在当时社会中起着不同领域下的影响和作用。作为一段历史、一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存在的意义已然融进苏州文化,成了苏州地域中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存在。当代信息可视化方式方法等同于为当代人架立起一座桥梁,便于人们跨越时间长河、重新直面苏州段大运河人文文化与历史印迹,在高楼大厦间回看社会发展与人民奋斗的过往历史,将民族荣誉感、民族使命感担于肩上、印在心间。

其二,熟悉的、顺遂潮流的信息展现方式。

作为时代发展中活力最为鲜明张扬的人群,对任何信息展现方式和平台都最容易第一手接触、率先适应运用的青年代自然在工具渠道上也最为挑剔。在诸多信息可视化作用下,苏州段大运河人文景观的展现就像是钻入时代浪潮的一叶扁舟,在不断改进与适应下终于找到合适的角度和方式、顺利的游到了人们的眼前。在这浪潮之中,人们看到了新方式下焕然一新的苏州段大运河,也在新的信息展现中掌握到新的工具,为自我的工具库添置了新的“零件”。在这样的碰撞接触中,信息带来的不只是老旧信息的更迭新貌,更是方式途径的新学习渠道。

其三,逐渐步入社会发展前驱流的导向力。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中遍布开拓创新、一往无前的声音与组织,但向前迈进的同时人们也在回望着磅礴辉煌的、中华民族那些已然落尘的历史成就。翻旧为新、让老文化老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逐渐成为当代社会中的一个重点项目。苏州段大运河人文景观的信息可视化发展正是这样趋势中的一大助推动力,它既是现代人们的努力成果展现,也是号召更多“旧物翻新”行动的号角声;在这样的发展前驱流中,当代青年代也会在更多的影响力下不断摸索,努力找到适合每一处推陈出新的信息可视化发展策略。

五、结语

苏州段大运河人文景观的信息可视化发展是成果也是一种趋势的象征,它体现出的不只是人们对于古今文化融会贯通的重视,还有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呈现力。在本次调研探究中得到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合理的多渠道发展信息可视化利于文化发扬。

文化本身存在形式很多,在现下背景中所对应的需求也不同。针对各个文化制定多种不同方向领域的信息可视化呈现形式(例如画面字符、影视、音乐、书籍、周边商品、旅游业宣传等),取其精华扬长避短。同时多方面多平台的有效宣传也是一大重点,坚持一切宣传尊重实际,从真实角度合理宣传。

其二,创新发展不可脱离文化基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发展至今沉淀出的深厚文化底蕴是整个民族的宝藏;文化基底赋予时代创新更加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与内含意义,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二次加工便等同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过程一旦脱离了原有的文化基底,整个信息可视化呈现将会出现理念空壳、粗泛媚俗等问题。

其三,遵从时代与受众需求,永葆文化青春。

类似苏州段大运河人文景观发展的这类文化在研究创新方面都具有部分考古意义,针对这类项目最重要的是将文化从历史带进现实的同时保证其对受众的吸引力。在当下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中,信息可视化项目务必保持与时代接轨、与时代同步、甚至以合理的前瞻性去发展时代,让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跑在时代前端。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大运河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短道速滑研究可视化分析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水经注》都城人文景观研究——以洛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