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西藏高中语文的德育功能探析

2021-09-16常丽纳

南北桥 2021年22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西藏课程思政

常丽纳

【摘    要】由于文化关系,西藏地区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影响颇深,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分离,并不能充分发挥出语文“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本文探讨“课程思政”视域下西藏高中语文的德育功能,了解西藏地区高中语文“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优势,并分析西藏地区高中语文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希望能够实现西藏高中学生文化知识与道德素养的共同进步,为我国西藏地区未来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  西藏  高中语文  德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2.017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革,对于西藏地区高中教育来说,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西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有帮助,还能对其道德思想进行塑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西藏地区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仅仅是按照教材进行讲解,所教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课本中的文化,将文化知识延伸到思想教育上的少之又少。这就将西藏地区高中语文课程的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相分离,将西藏语文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文化知识上,而忽略了其能够提高学生思想素养的重要作用,最终降低了西藏地区高中语文的德育功能。因此,要使西藏地区高中语文的德育功能得以完全发挥,就要重视西藏地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使高中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同时,还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一、西藏高中语文“课程思政”的内涵及优势

(一)内涵

从通俗意义上讲,“课程思政”指的是教师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开展,形成协同教育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突出强调教师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与文学知识教育相互融合。高中语文教师凭借“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本身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西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实现“德育”“智育”双发展。

(二)优势

德育教育能够与不同学科进行融合,而在西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西藏地区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学生可以通过语文教育接受到不同方面的德育教育。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登高》《劝学》这两篇课文主要给予学生思想政治和学习方面的教育,在《登高》这篇文章中,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也能学到人生即使遭逢挫折失意,依然可以积极进取,笑对人生,昂扬向上。《劝学》这篇文章告诉学生对于学习要锲而不舍,同时探讨了学习的意义与方法,阐述了学习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二、西藏高中语文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所表达的都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多文章的主人公都勇于追求、忠于信仰,具有高尚的品质与坚定的人生信条。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将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能够建立正确的“三观”。

例如,《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向学生传达出来的是中华民族曾经备受压迫、折磨、困难的惨痛历史,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后留给学生一些反思问题,如“课文究竟讲的是什么?是反动派的残暴还是刘和珍女士的大义?”通过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背景下学习我国历史中爱国人士为祖国英勇献身、遇到困难时团结互助的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包含德育内容的文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高尚的品质。

(二)在写作指导中落实德育教育

学生在对写作题目进行选题时,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立意角度。在写作时应该时刻提醒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带动文字,在写作的过程中体现出健康的思想。教师应该将教文与育人相结合,将写作能力与思想品质的培养合二为一,通过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实现“课程思政”。

例如,当给定材料中体现出“挫折”这一词汇时,就要让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刻的解读,了解到人生并不会一帆风顺,而是时刻都会面临困难与绝境,想要更好地生活,就要坚定不移、不屈不挠地走下去;当给定材料中体现出“环境”这一词汇时,就要倡导学生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好,培养学生珍惜眼前、愛护环境的品质;当给定材料中体现出“母亲”这一词汇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多注意母亲,了解母亲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照顾我们的,了解母爱是平凡而又伟大的,理解母亲的给予并不是应该的,我们应该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这种感恩也可以延伸到父亲、祖父母以及教师、同学。通过作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其渐渐地了解生活、面对生活、享受生活,从而健康地成长。

(三)语文作业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业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一般分为两种,其一是与教材配套,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参考进行作业的布置;其二是与高考内容相联系的专题作业布置。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编制一些讲义作为知识的补充。作业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部分,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进行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作业的布置可以从传统节日入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假日渗透德育教育,这也是“课程思政”提出的德育要求之一。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基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将民族色彩融入到作业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的感知,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进而实现德育教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设计不同的作业主题。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将传统节日特点与语文作业相结合,在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提升传统文化韵味。在清明节,布置以“回望历史,缅怀先烈”为主题的写作作业,让学生铭记历史,学会珍惜现在和平、美好的生活;在端午节,布置“纪念屈原,热爱祖国”的相关作业,培养学生浓浓的爱国之情和拳拳的报国之志,让学生努力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中秋节,布置以“月圆人圆,阖家欢乐”为主题的相关作业,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家人一直以来的无私奉献与细致照料;在国庆节,布置以“回望过去,把握现今,畅怀未来”为主题的相关作业,让学生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对党、对祖国充满无限信心。

(四)在合作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

对语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中,学生要在相互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文蕴含的真谛。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交流探讨中感受德育教育内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积极地查阅相关资料,踊跃地表达观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锻炼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一些能够描绘这篇课文的图片或者视频,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大家可以探讨这篇课文讲述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在今天是否仍然受用;作为当代学生,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与生活”。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探讨和总结发言,在课堂上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会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思考、勇于思索的习惯。

(五)利用课堂氛围来渗透德育教育

《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充分信任教师的情况下,才愿意敞开心扉接纳教师的教导,才会对学生的教育有所帮助。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及知识储备,成为一个有着渊博知识、广阔视野、时新角度的教师,能旁征博引解答学生的质疑,能以激情化解学生心灵的郁闷,能以三言两语拨开学生内心的迷雾。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喜欢,才有利于知识、思想的传播。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说,“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因此,教师在加强自我修养的同时,也要从内心深处关心和尊重学生,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改变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积极努力地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平等对话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展开思维,进行师生、生生的交流,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德育教育。

1.与学生做朋友。学生都喜欢渊博、智慧、有幽默感、与他们有共同语言的教师,在课堂上是教师,在课堂外是朋友。教师在课后可以跟学生打打篮球、跳跳操、散散步、谈古论今。当学生将教师视为朋友,就会和教师无话不谈。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加强师生彼此之间的了解,为教师上课时的情感教育创造条件。

2.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个人受教育、学习习惯等的不同,会造成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差异。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避免“一刀切”,引起学生情感的反逆。

在西藏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启发、引导与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积极思考,获得思想道德教育的提高。

(六)有效结合互联网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和教育事业的深度融合使当前教学实践的改革效益更加明显,不仅实现了西藏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资源的丰富,也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的高校学习提供了切实保障。在西藏高中语文课堂上,在“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有效结合互联网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教材内容为线索,收集整理与之相关的德育素材,采取更加适合学生需求的德育教育方式,给予学生更加丰富的德育体验。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对教师所实施的德育教育工作增强认同感,主动支持,积极配合,最终有所收获。

例如,在“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这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前导入环节,语文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中外著名的物理学家,展示这些物理学家的生平经历、取得的成就,不仅仅给学生展示有关他们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更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的纪录片来吸引学生观看,使学生能够感受这些优秀人才飞扬的神采,使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够同他们一样创造出屬于自己的价值?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学生必然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知说出勤勉努力、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等内容。这时候语文教师再向学生渗透:“之所以物理学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对整个社会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都是因为有无数的物理学家耗费青春,燃烧生命,投入到对物理学的探究过程中,经过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才有所突破。这正如同学习一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你们今天所有的努力都会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应有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教育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家的精神与态度,学习他们身上可贵的品质。

(七)引领学生积极展开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认知

西藏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课外阅读,实现课内外教学的结合,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延伸至课外,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多的文本来感受德育内容,丰富学生的认知,深化学生的德育认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八)适当组织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渗透不仅仅通过理论教学实现,更需要教师加强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例如,在《师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整篇文本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有所把握,对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和要求有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实践任务,比如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社会调研或者问卷调查,广泛收集各类资料来了解整个社会对于教师的形象认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对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的态度、方法、素养、方式,对教育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认识等内容有更加明确的把握。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就可以了解到,多数教师都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对自身教育使命有明确的认识,并且有着非常崇高的理想追求。但是也存在一部分教师仅仅是把教书育人当作一份谋生的工作,态度非常不认真,缺乏责任感,专业素养也有待提升。在学生完成调查分析工作后,就可以形成调查结果,相互之间讨论分享,撰写调查报告,语文教师再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思考一下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师德,这样可以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使教师能够及时反思、调整并提升自己。

三、结束语

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养高的人才,在西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养。本文结合“课程思政”这一背景,进行了西藏地区高中语文德育功能的研究,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实际,分析了西藏地区高中语文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希望能够促进西藏地区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德育素养,为未来社会培养出综合素养高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陈丽.“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语文的德育功能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63.

[2]罗丽华.对我国高中语文教材德育功能的思考与建议[J].考试周刊,2009(09):27-28.

[3]李存霞.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6):118-119.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西藏课程思政
都是西藏的“错”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一个人的西藏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