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分析
2021-09-16马亚庆武贝博
马亚庆 武贝博
【摘 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当前各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精神指导作用。将其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能够丰富教学素材,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实现民族精神教育,促使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文简要分析优秀传统的内涵,探讨当前学校德育的现状,并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实效性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德育 实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2.014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质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但将其融入到教学中的同时,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及时进行创新,赋予其更加饱满的内涵,充分体现出时代的新需求。深入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各种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具有丰富的育人作用,如兼容力,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成果,促使自身更加完善。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有效途径,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開展德育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爱国情怀。同时,在实践教学中要重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实现个性化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当前德育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各个领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缺少传统文化学习意向,不利于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的融合。主要由于学校在进行顶层设计时,没有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在建设校园环境时,没有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导致校园无法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当前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但很少愿意主动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校园内人文底蕴难以提升,阻碍了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融入。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人文方面的提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没有融入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不利于学生深入认知优秀传统文化。很多教师只是关注自身专业相关的内容,缺少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关注,在课堂中对相关内容的融入也有限,难以取得理想的德育成效。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世界范围内均能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国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但在各种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下,对媒体行业的限制逐渐消失,每个人都能在网上发布信息,但缺少相应的监管体制,导致各种信息内容充斥在互联网中。在这种环境下,各种文化和思想不断碰撞,正向能量受到影响,不仅不利于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融入,也不能保障其充分发挥自身的功效。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必要性
(一)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需要加强对人们的精神引导,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到其中存在的精神价值,并且真正认同其内涵,自觉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各种新鲜事物都产生较强的好奇心,不愿意主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重要渠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其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心,使其在长期的熏陶下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
(二)增强德育课堂的感染力
学校在长期的思政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主要围绕课堂展开教学,再结合相应的校园活动进行补充,但当前只有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实效性。在学校实际开展德育工作时,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渠道,具有引导学生思想观念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授课条件和教学理念的限制等,很多学校在实际开展德育教学时,还是采取的“灌输式”教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虽然能够有效落实德育工作,但课堂教学内容缺少感染力,不能够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而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精神理念,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以及较强的感染力,将其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能够有效增强德育课堂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充分发挥其精神引领作用,让学生深入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促使其道德修养不断提升。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学校德育相结合,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在实际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应紧跟时代的发展,促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能够为社会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应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德育元素,将其合理融入到德育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优秀传统文化中含有许多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在整体校园内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正确认识自己,深入感知孝顺、忠义以及廉耻等涵义,实现自我升华,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当前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德育教学的干预,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正能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具体途径
(一)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活力,需要积极进行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当前翻转课堂和慕课等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为德育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德育素材,将其融入到德育课堂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对于各种经典故事,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相应的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经典,感受经典中的深刻内涵。同时,教师对各种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也直接影响着德育效果。通过熟练应用各种移动设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传统文化故事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在整个班级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还要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通过主题交流会和班会等各种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自由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也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围绕课堂教学,实现文化浸润
对于德育教师来说,应充分掌握教材资源,找出其中的德育素材。并合理利用这些素材,将其作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讲授“认识自己”的相关内容时,其中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样一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其进行拓展,引入老子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明白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并体会到古人的智慧。教师应加强对这些素材的有效运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师应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兴趣点着手。首先,要抓住一些重要节日的契机,如清明节和重阳节等,在节日即将来临之前,在课堂上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通过相关活动的举办,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认同感,促使其积极主动传承民俗文化。其次,在学校周围举办的各种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并在课堂上分享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感受。比如,让学生参与到农业文化活动中,为他们讲解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的影响,使他们主动保护民族文化,并积极传承下去。抓住教育的契机,采取科学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理念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三)组织各种课外活动,逐步提升道德素养
现阶段,学生承受了较大的学习压力,所以应适当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根据当下的热点话题,集合优秀传统文化,合理组织相关教育活动,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在设计课外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应融入一些时政案例。同时要丰富活动形式,确保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所以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富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真正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如开展校外采风活动、义工活动和献爱心活动等。
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勤俭节约,进而取得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例如,某校开展了“汉服制作活动”,其中包含汉服文化内涵、汉服制作以及汉服欣赏等多个环节。在整体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汉服的构造和制作方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汉服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使他们积极去了解汉服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历史、地理和政治这三门课程结合,共同开展“走进名人故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探寻名人故居,感受古文化。通过多学科结合,能够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四)弘扬先进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新的发展时期,广大青少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先进思想,并自主践行,勇于面对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具备高度责任意识,勇于承担时代赋予其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学生不具备独立意识,不能理智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挫折,很容易出现迷茫的情况。因此,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融入传统文化中的正向能量,不断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让其能够直面挫折,具备应对各种困难的勇气,逐步实现自我提升。同时,要积极鼓勵学生自主了解传统民俗,正确看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不断实现自我教育。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可以广泛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并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不断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进,加强对自我的要求,逐步实现自我成就。
(五)构建新媒体平台,实现传统文化与德育的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本质发生了转变,网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了实现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的深度融合,学校应重视新媒体平台的构建,在实现二者融合的基础上,充分彰显时代优势。对于学生经常使用的信息软件,如抖音和微信公众号等,将其作为学校德育的新渠道。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建立官方媒体平台。在完成平台建设后,将传统文化不断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将其与德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一起,增强传统文化的网络影响力。另外,通过该平台可以进一步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如通过微信公众号为学生推送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认知程度。学校可以利用平台推送革命纪录片,也可以发布一些传统文化的节目,从不同的视角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样也能更好地与学校德育相融合。学校也要对网络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建立相应的资源库,为视频教学提供便利,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帮助其掌握信息技术,为德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软件的利用,定期在校园网络中呈现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确保信息资源的实用性,以合理开展德育教学,确保教学的人性化。此外,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积极进行反馈,并对创新性意见进行采纳,增强学生积极表达的欲望,确保平台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应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德育元素,将其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充满学习热情。根据传统文化的内涵,采取合理的方式,将其以各种形式融入到德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作用,实现个性化教育,提升德育教学质量,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高度责任意识,能够自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全面发展。【基金项目:本文系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度创新创业发展能力提升工程《漯河抗战文化德育资源挖掘及融入高职院校思政革新探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LYZSKXM020。】
参考文献
[1]张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3):120.
[2]李明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现实困境与具体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8):128-130.
[3]谈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