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分析学情的具体策略
2021-09-15陈丽美
摘要:精准分析学情是优化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前提。本文从基于课程标准和基于学生学习方式两方面谈精准分析学情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精准 学情分析 具体策略
在以往的学校教案检查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的教案中没有“学情分析”这一栏,即使有,也是方法比较单一,多数是经验性判断。诸如“学生基础不扎实,两极分化严重”“学生对拼音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笼统的一两句概括,缺乏针对性,内容不明确,与整体教学设计割裂。这样的学情分析形同虚设,毫无用处。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的课堂肯定是不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019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就提出要将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主阵地,优化教学方式,教学中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这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 “精准分析学情” 要求,可见它是当前复杂、多元、快速发展的教育环境的迫切需求。
“精准分析学情”的界定是,面对现有班级授课下的教学对象——班级全体学生,从学习目标出发,结合不同学生的准备状态、认知能力、兴趣特点与学习风格等维度,分类分析学生的学习差异与学习需求,能为设计课堂差异化教学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所以精准分析学情是优化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前提。
那么教师如何精准分析学情呢?
精准分析学情的关键是教师根据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个或若干个维度去研究学生的学情,切忌空泛、笼统、形式,方法是“分类分析学习差异与学习需求”。精准分析学情的角度有横向的群体分析和个体分析,纵向的可以从学生对知识(基于课程标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多元智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下面主要从基于课程标准和基于学生学习方式两方面谈谈精准分析学情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情分析策略
1、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对照课程标准,整体上把握学生所在年段的已知、已会,应知、应会。
研究学生的学习是与课标研究,教材研究联系在一起的,当我们把课程标准的要求放在具体的学生、具体的教材中来研究的时候,教学目标才可能是精准的、合理的。因此,精准分析学情首先是要“以学定教”,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对照课程标准,把握学生所在年段的已知、已会,应知、应会。
2接着要摸清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教学起点。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特别是数学科,知识系统性和新旧知识的连贯性特别强,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新旧知识点的联系,设法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架起通向新知的桥梁,运用寻找异同点、解剖典型、分析迁移方法来达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老师在设计《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对知识掌握新旧衔接进行分析:本课时的学习涉及比较多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拼成平行四边形之后,学生需要认真观察才能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之间是等底等高的。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需要指导他们动手画一画,摸一摸才能更好的发现和理解。由于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具体做法及形状类型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方法的指导。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分析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4.分析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难点所在,才能制訂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并且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
例如:六(1)班邹老师在《只有一个地球》设计前对本班学生的学情从知识基础方面进行精准分析:本班学生44人,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大多数学生对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连词和副词的使用方面,在如何得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方面,有部分学生会存在一些困难。教学时要做好适当的引导,先扶后放,逐层深入。
因为教师在备课中关注和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得产生的原因,并做了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突破了难点,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基于学习方式的学情分析
教师从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入手,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风格是受遗传素质决定的,在后天学习环境中形成的、个体所特有的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学习方式。
1.通过学习风格量表调查,把学生的学习风格分为以下四种形式:视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动觉型学习者、混觉型学习者。
2.根据学习风格量表调查结果,结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访谈,综合这三个方面确定学生学习风格。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采用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4.尊重差异,利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策略。
例如,在设计《鲁滨逊漂流记》阅读交流课时,老师先进行学情分析:为了落实课外阅读要求,在寒假期间就布置学生提前准备、阅读了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是其中一本。这本书情节曲折,细节生动,大部分学生能按计划完成阅读,但有7位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积极性不高,经过学习风格分析,有两位同学是视觉型学习者,3位同学是听觉型学习者,2位同学是动觉型学习者,这几位同学平时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量小,阅读能力较弱,对于整本书阅读感觉有难度,无法把整本书读下去。为使学生对这本书阅读更深入,更有目的,我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提前进行了阅读方法的个别指导,比如让视觉型的2名同学采用边读边画的方法,听觉型的3名同学采用你读我听的阅读方法,鼓励2名动觉型的同学用表演重现情节的方法推进阅读。从最终的结果看,这几位同学都完成了整本书阅读。
本班学生学习风格为视觉型的有18人,占全班的46.15%;听觉型6人,占全班的15.38%;动觉型7人,占全班的17.95%;混觉型8人,占全班的20.51%,视觉型的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百分比较高,在阅读汇报环节一定要配合呈现原著文本,以保证学习效果。针对班上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特点和特长,采用异质分组策略,达到组内成员互相启发,彼此促进的作用,使全体学生都能最好地完成《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的阅读实践和交流活动。
总之,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必须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精准分析学情,才能准确制订教学目标,高效地实施教学。
參考文献
[1]教了不等于学会了 学校如何发展课程[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03):129.
[2]余琴.学情分析:有效语文教学的原点[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Z2):35-40.
[1]朱来军.精准学情分析的必要性和落实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89-90.
广州市天河区棠东小学 陈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