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

2021-09-15刘淑彬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刘淑彬

【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探究,进一步分析应用价值。方法:实验选取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90 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而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分析应用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的麻醉结束时间、麻醉发挥效力时间以及其阻滞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两组患者中麻醉情况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以及心率对比中,依然以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结果更优,差异显著(P<0.05)。最后,在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分析里,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3 %(43/45),对照组则为84.4 %(38/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在对患者进行上肢手术的过程中十分有效,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其麻醉应用效果,而且对患者的心率以及动脉平均压的影响相对较小,值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发挥效力时间;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168-02

上肢骨折多数由于直接暴力或者间接暴力所引起,可存在疼痛、畸形、肿胀等问题,需要及时的就医治疗[1]。很多患者需要开展手术方案,其中则需要通过麻醉方式为手术做好支持工作。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为常用的方案之一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认可,不仅可促使手术顺利进行,也具有安全性保障,有起效快、麻醉药物使用少的优势[2]。本次实验选取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对收治的90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现对结果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选取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90 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探究,具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23 例和22 例,年龄28~71(47.6±4.5)岁;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24 例和21 例,年龄29~70(47.4±4.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病情稳定后,取得其知情同意并签字,由研究者负责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再进行。

排除标准:排除有本次治疗药物过敏、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精神性疾病。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一般常用的麻醉剂量为1 μg/kg,2.5 μg/kg,然后将麻醉药品稀释,采用的稀释药品为100 ml的生理盐水,一般对患者进行镇痛的剂量为每小时2 ml,总共的锁定时间为15 min,总负荷量为3 ml。

研究组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首先在距离患者侧锁骨2 cm的未知进行扫描探测,从而获取患者臂丛神经的横切以及纵切的图像,然后再根据图像的情况找出患者的臂丛神经以及大血管,在B超的引导下,对患者的斜角肌进行穿刺,穿刺到达患者的鞘内之后,再进行调整,最终注射麻醉药,麻醉药的剂量为每千克0.4 mg。在穿刺过程中要注意麻醉药物的分散、扩散情况,确保麻醉药物能够浸润神经组织,保障麻醉效果。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可从以下两点进行结果分析:(1)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情况,包含麻醉结束时间、麻醉产生效力时间以及阻滞效果。(2)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后五分钟以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含患者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水平。(3)分析麻醉效果,即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是否感受到疼痛,以及术中肌肉是否松弛,对手术开展有无不良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 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针对麻醉效果、麻醉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上采用计量统计,在麻醉优良率上则为计数统计,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结束时间、麻醉发挥效力时间以及其阻滞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中麻醉情况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以及心率对比中,依然以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结果更优,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3 %(43/45),对照组则为84.4 %(38/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所示。

3 讨论

上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需要接受麻醉,而麻醉中很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为了能够改善这一状况,必须要对上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方式进行改善。相关调查研究发现[3],对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通过其向患者的臂丛神经干周围进行麻醉药物的充分注射,从而保障了患者麻醉部位的神经传导阻滞,不仅如此,该方式对患者的影响也较少。

在傳统的手术中,该方式无法获取较为准确的麻醉定位,所以在麻醉的过程中很难完全将麻醉药物浸润神经阻滞,这就使得麻醉中出现了麻醉不完全等不良现象。并且,传统的盲探臂丛神经阻滞方式整体成功率并不高,如果操作出现问题,还会对患者的神经带来严重损伤。而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方式能够对麻醉的部位更加精准的进行定位,其效果也十分理想。本文的回顾性研究探究了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而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方式能够对麻醉的部位更加精准的进行定位,其效果也十分理想。这种方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且用于局部的麻醉用量也不大,还有较大的使用范围等优点,这就使得在采用该麻醉方式时,能够很容易对肥胖患者或者解剖变异患者进行穿刺,还能在穿刺时实时监测麻醉药物分散情况[4-7]。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8-10],患者的解剖结构本身存在差异性,这也会导致麻醉药物的分布、扩散受到阻滞,在使用局部麻醉药物的时候,不一定可以注射在最佳位置,从而导致神经阻滞未被浸润,麻醉效果自然不够理想。而盲探式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其应用也会存在误伤问题,导致神经、血管损伤[11-15]。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方案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改善麻醉应用效果。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的麻醉结束时间、麻醉发挥效力时间以及其阻滞效果以研究组患者更优[16-20]。此外,观察两组患者中麻醉情况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以及心率情况,研究组情况更好,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采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在对患者进行上肢手术的过程中十分有效,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其麻醉应用效果,而且对患者的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相对较小,值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付志权,龚素娟,杨银燕,等.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7):1684-1685.

[2] 孟林克.锁骨骨折手术中联用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价值观察[J].健康大视野,2020,(17):238.

[3] 孙芳芳.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尺桡骨骨折患儿麻醉效果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0):162.

[4] 马娇.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J].健康大视野,2020,(9):221.

[5] 答卫,唐杰.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1):104-105.

[6] 钟远方.B超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4):163-164.

[7] 胡森.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探讨[J].科学养生,2020,23(2):146-147

[8]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9):175-177.

[9] 冒江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9):57.

[10] 付志权,龚素娟,杨银燕,等.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7):1684-1685.

[11] 于明帅.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2):56.

[12] 方略.麻醉的新方向—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2020,(3):6.

[13] 郑嘉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对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9):43.

[14] 何光权.对接受上臂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49-50.

[15] 罗琴.彩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2020,(5):236.

[16] 章启湘,倪晶.肌间沟超声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4):271-273.

[17] 王苗级.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校医,2020,34(2):131-132.

[18] 安静.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0,32(3):199-201.

[19] 陈茜,黄平.超声引导下C4聯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J].广西医学,2020,42(9):1085-1087,1109.

[20] 李凯,周洋,周玲.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对接受上肢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9):31-32.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