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反馈治疗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9-15曾萍萍张方芳姜百灵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4期

曾萍萍 张方芳 姜百灵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临床收治的初产妇8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给予生物反馈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干预),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指标和性生活质量和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产妇的盆底肌最大电压值、盆底肌平均电压值和盆底肌评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产妇性生活质量满意度为95.4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 %,研究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27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法能改善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提升产妇产后的性生活质量,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反馈治疗;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性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102-02

在女性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其生殖系统和盆底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女性盆底肌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盆底肌肌力、增加肌纤维受损风险,最终导致女性在产后出现一系列的不适感觉和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其产后生活质量[1-2]。因此,针对于改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研究价值。鉴于此,本文为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选取我院于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初产妇88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给予不同治疗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选取的临床资料均为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临床收治的初产妇,共计88 例,年龄25~38(28.35±3.15)岁,孕周38~43(40.25±3.16)周,BMI为(25.04±2.84)kg/m2。随机将患者分成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临床收治的初产妇;(2)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过敏体质者;(2)严重精神病史;脏器衰竭。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产妇给予常规的临床干预,首先对患者的盆底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并给予产妇积极的人文关怀和有针对性的临床饮食指导。定期指导产妇开展提肛及收缩阴道等相关的盆底功能锻炼计划。

1.2.2 研究组

本组产妇给予生物反馈治疗干预,在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后,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情况,采用不同能量和频率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以此来达到增加女性盆底肌弹性、肌力的目的,从而使其盆底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具体可采用下述方法:预先对产妇盆底肌受损情况进行科学、专业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不同能量和频率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在产妇感觉舒适的情况下,逐渐增加电流强度,持续时间为30 分钟,每隔一天治疗一次,10 次~15 次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指标和性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 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Fisher χ 2检验和t检验,当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最大电压值、盆底肌平均电压值和盆底肌评估分值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产妇的盆底肌最大电压值、盆底肌平均电压值和盆底肌评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治疗后性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治療后,研究组产妇性生活质量满意度为95.4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

盆底功能障碍总发生率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女性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其生殖系统和盆底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降低盆底肌肌力、增加肌纤维受损风险,其临床症状主要有性冷淡、阴道宽松、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以及阴道前后壁膨出等[3-4]。由于不适感不明显,所以很多产妇并不重视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最终导致女性在产后出现一系列的不适感觉和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其产后生活质量。

根据临床治疗观察,发现对产后女性给予不同能量和频率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有助于改善其盆底肌功能。根据对产妇盆底肌受损情况的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盆底肌群锻炼计划可有效改善产妇的局部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阴道宽松、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有效增强了女性产后的生活质量[5-6]。

相关研究显示[7-8]: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安全性高,患者无需服药,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痛感,亦无创口,在祛除病因之后,辅以盆底康复器进行训练。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医学领域预防及治疗女性盆底功能最有效的手段,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相关临床研究认为[9-11]:对于产妇而言,盆底功能的快速恢复能够有效地控制盆底功能障碍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生物反馈治疗方法的临床意义更具现实性,主要原因在于生物反馈能够有效地通过生物信号输出分析产妇个人生理状态,并根据这一信息对产妇自身内脏器官活动进行有益的调节。在电刺激的帮助下,可以对产妇的盆底活性因子进行充分的激活,从而达到了改善产妇盆底肌力的临床目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促进盆底肌细胞数量的增加。

从本文研究结果分析:治疗后,一方面,研究组产妇的盆底肌最大电压值、盆底肌平均电压值和盆底肌评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一方面,研究组产妇性生活质量满意度为95.4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盆底功能障碍总发生率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不仅充分证实了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同时也与国内外类似报道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法能改善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提升产妇产后的性生活质量,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丁晓燕,王璐璐,陈晓明.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55-58.

[2] 杨心源.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8):80-81.

[3] 陈银杰,孙雪英,卢蓉.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7):956-958.

[4] 张高艳.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2):135-136.

[5] 张彩红,张锋英,吕喜云,孙海云.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与单纯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妇盆底肌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6):908-909.

[6] 吕艳英.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14):123-125.

[7] 林月梅.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0):107-110.

[8] Hagen S,Elders A,Stratton S,et al.Effectiveness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with and without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for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2020,(371):3719.

[9] 王海清,胡杏軍,刘芳,等.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11):1342-1345.

[10] 陆佳红,肖韵悦,张薏,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2):133-135.

[11] 马玲,李花,穆兰芳,等.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锥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12):928-93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