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应用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及对强化心功能的影响
2021-09-15蓝神林
蓝神林
【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应用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及对强化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本院接收的慢性心衰患者共72 例,均分两组,分组方法为抽签法,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开展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估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 %,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8.34 %∶5.5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DD、LVSD、LVEF、BN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DD、LVSD、BNP低于同组治疗前,LEVF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LVDD、LVSD、BN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促使其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鑒。
【关键词】心衰;慢性;阿托伐他汀;心功能;BNP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072-02
慢性心衰临床发病率较高,属于复杂临床症群,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其中65岁老年人发病率可达6.0 %~10.0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心衰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患者若未接受及时有效治疗,其心脏功能会进一步衰退,死亡率较高,且患者预后较差,因此临床重视探究慢性心衰有效治疗方式 [1-3]。针对慢性心衰患者,既往治疗以扩张血管、利尿和强心为主,可缓解患者症状,但是无法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患者预后不佳,而阿托伐他汀能够促进心室重构,改善患者心肌纤维情况,更利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应用价值较高[4-6]。为了进一步探究慢性心衰治疗方式,评估阿托伐他汀治疗情况,本文以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评估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本院接收的慢性心衰患者共72 例,平分两组,分组方法为抽签法,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 例,女性14 例,年龄56~78(67.63±3.9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1 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5 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4 例,女性12 例,年龄56~79(67.98±3.7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0 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患者;(2)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患者;(3)入组前未接受抗心衰药物治疗患者;(4)全部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完全知情;
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者;(2)伴有先天性心脏疾病患者;(3)药物过敏史患者;(4)伴有精神病史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接受系统检查,医生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创建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病情状况,给予患者服用洋地黄、利尿剂、ACEI类药物治疗,配合吸氧、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并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191,规格:50.0 mg)治疗,初始剂量为12.5 mg/次,每天给药2 次,随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调节剂量,25.0~50.0 mg/次,每天2 次。
试验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258,规格:10.0 mg)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治疗,用量为10.0 mg/次,1 次/d,饭后口服。
两组均持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估,参照文献[7]评估,制定如下三级标准: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体征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心功能分级改善≥2 级;有效:患者治疗后体征、症状均改善,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无效:不及前两个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个等级占比之和;(2)不良反应率统计比较,包括:便秘、胃肠道不适、头晕、恶心等(3)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收缩末径(LV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4)脑钠肽(BNP)水平检测比较,叮嘱患者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验,5 ml,离心操作10 min,3000 r/min,使用快速荧光免疫法检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于出院时评估;心功能指标及BNP水平于治疗时和治疗后3 个月检测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1/12/31/qkimagesyxslyxsl202104yxsl20210435-1-l.jpg)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 %,高于对照组77.78 %(P<0.05),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率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8.34 %∶5.5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1/12/31/qkimagesyxslyxsl202104yxsl20210435-2-l.jpg)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1/12/31/qkimagesyxslyxsl202104yxsl20210435-3-l.jpg)
2.3 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LVDD、LVSD、LVE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DD、LVSD低于同组治疗前,LEVF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LVDD、LV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2.4 BNP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BN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1/12/31/qkimagesyxslyxsl202104yxsl20210435-4-l.jpg)
3 讨论
目前我国慢性心衰患者较多,且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此疾病为各种心脏疾病终末期表现,患者心肌受损严重,导致心肌功能及结构发生变化,引发心室泵血,导致其充盈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同时慢性心衰病情呈惡化发展趋势,初始发病后,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兴奋性升高,过度激活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心室重构,逐渐加重心功能恶化,而这一过程又进一步促使炎症因子激活,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心脏功能和BNP水平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如下:(1)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冠心病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此药物属于新型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对辅酶A的还原性具有抑制作用,而其在肝内胆固醇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药物作用于机体后能够抑制肝内胆固醇形成,降低血浆、组织细胞中胆固醇含量,达到有效降脂效果,抑制脂质浸润,预防泡沫细胞形成,从而阻断细胞内信号途径,进一步缓解心肌损伤进程,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同时,药物能够促使氧自由基减少,对胚胎基因再表达起到抑制作用,预防纤维细胞增生,更利于心血管形成,进而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此外,既往研究显示[8],BNP在慢性心衰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患者心脏功能损伤程度加重,其水平升高,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BNP水平降低明显,进一步说明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理想,阿托伐他汀除上述作用外还能够抑制心肌肥厚,而心肌肥厚在患者病情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阿托伐他汀给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联合常规治疗,发挥协同作用,抵消损伤因素,在提升疗效的同时,安全性较高。
综上,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促使其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志广,马高峰,王雪,等.左卡尼汀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和血清CRP,IL-6,TNF-α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3):323-326.
[2] 刘素阁,齐亚娟,王淑锦,等.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保留慢性心衰合并阵发性房颤的疗效[J].西北药学杂志,2018,33(6):98-102.
[3] 张文,肖勇,高妍,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二丁酰环磷酰苷钙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64-68.
[4] 迟少丽,刘岩,王海兵,等.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伴有高血压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4):657-660.
[5] 冯宝儿,张启杨,戴文锋,等.阿托伐他汀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12):1401-1403.
[6] 黄巧,刘感哲,陈文莉,等.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J].微循环学杂志,2019,29(1):64-67.
[7] 贺继忠,李慧婷.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8,41(9):106-109.
[8] 陈瑜,秦艳.目标剂量螺内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8,40(21):2548-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