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堂在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中的应用
2021-09-15陶青霞
陶青霞
【内容摘要】在当代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和标准与以往大大不同,现代化教育更加重视教学的效率和教育真正能给学生带来的益处。特别是在信息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必须要让信息技术走进地理课堂,微课堂无疑是一种最合适的方法。微课堂作为一种新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彻底改变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形式,给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利用微课堂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微课堂在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意义和举措。
【关键词】微课堂 高中地理课堂 高效 應用
微课堂是信息时代下伴随教育改革而诞生的一种新兴产物,由于微课堂鲜明的特点和其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给当今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启发。微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精炼化,微课堂更加注重学习的关键点和细节之处,对于学生各种学习的能力培养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微课堂这种全新的课堂模式十分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一、“微课堂”的含义及构成部分
关于微课堂到底是什么,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综合多位学者的意见,我们可以将微课堂的定义基本概括为: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媒介,以课程标准为主要的教学方向,围绕着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或者重难点问题展开的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将某部分教学内容具体化、精确化,加深学生对于特定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丰富教育的形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微课堂主要是以简短的教学视频片段作为课堂呈现的主要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对微课堂的观看完成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既简单又直接。微课堂与传统的规范课堂相比所占时间更短,教学任务比较单一且集中,往往一节微课堂只围绕一个重点问题而展开。虽然微课堂的时间不长,但它仍然应该具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步骤。微课堂教学也需要制作相应的微课件,也需要教师写微教案,同平时上课一样,也要有导入、教学过程、课后练习与反思、布置作业等各个环节,最终组成一节完整的微课堂。
二、“微课堂”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长较短,容易让学生保持注意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40~45分钟,而微课堂与之差别较大,一节微课堂的时长大约在8~10分钟,时间非常有限。传统的长时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课疲劳,学生很难全程都将注意力放在听课、学习上面,越到课堂后期学习的效率可能就越低。根据科学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会在十分钟左右时达到顶峰,这个时段是他们学习热情最高涨,学习效果最佳的时刻,将教学时长控制在这个时间段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微课堂在时长方面很好地适应了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2.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教学内容简明精炼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讲课的内容比较宽泛,一节课会涵盖很多个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急于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却很少考虑如此多的知识在一节课上就全部讲完,学生是否会真正地吸收和理解,久而久之,教师感觉自己讲了很多,学生也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听了很多,但学习的效果却很差,教师和学生都压力很大,苦不堪言。而微课堂就能很好地扭转这个局面,微课堂呈现的内容更加明确具体,往往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具有很强的专门性和针对性,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心理特点,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会觉得更加省力。
例如,教师在讲一个章节或者一个专题的知识点时,可以将其进行详细的解剖,形成若干个微课堂。如在讲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涉及的内容有很多方面,需要考虑不同方面的意义,教师就可以把这些小的部分都转化为一个个的微课堂,让学生先了解这个问题的枝叶,最终把这些小专题组合在一起,构成对于这个问题的整体认知。这样设计既能让学生的学习具有逻辑性,也有利于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整体而全面的掌握,培养学生具备思考地理问题的微观乃至宏观视角。
3.碎片化教学,便捷性较强
微课堂由于其较短的时长和精炼的内容而受到师生的共同青睐,作为一种视频模式,可以随时随地供学生观看和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它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便捷性,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堂来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且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借鉴可取之处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在课后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要求更低,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也能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听课习惯,在细微之处做到时时学习,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普及。
4.课程类型多样,适应性很强
微课堂的呈现方式可以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固定的形式,而是采取灵活多样化的设计和制作方法。知识讲授和巩固练习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微课堂形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很多新奇的尝试,例如将实验演示、益智闯关、情境陶冶等多种形式作为微课堂的主题,只要可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的方式都可以积极尝试。这些有趣的视频既能够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让他们在无形当中认为学习也很有趣,还能够让学生进行快乐的学习,打破以前一直被动学习的常态,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新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利用微课堂,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1.教学语言生动凝练,合理配置微课堂教学资源
微课堂时长较短,因而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精髓,不能多讲一句累赘的话,如果教师的口头语言太多或者过于重复将会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导致在短时间内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不透彻,难以达到微课堂的教学目的。教师一定要合理设计并熟悉自己的教学语言,让教学语言尽可能地精炼和生动,发挥自己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能够被教师的生动丰富、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感染,完全沉浸地理课堂学习当中。
只有教师的语言足够精炼,字字句句都在点上,才能让微课堂具备更高的实效。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微课堂中的所有有利于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便更好地为微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服务。特别是有关板书的设计,在微课堂中,教师的板书一定要适度,内容太冗杂或者太精简都不能满足微课堂高效教学的要求。
如果板书过多,教师在板书上花费的时间就很长,教师的讲解时间就被大大压缩,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板书过于简短或者不写板书很容易让学生难以抓住微课堂的重难点,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尝试提前将需要板书较长的部分做成PPT,讲到这一块儿时点开即可,这样既增加了教师有效讲课的时间,也向学生展示了所有应该展示的内容,一举两得。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授《大气热力环流》这一节课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可能很难想象出大气热力环流到底是怎样运作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大气热力环流的整个过程做成一个视频,或者从网上精心选择下载一个视频制作成微课,让学生通过微课堂能够直观看出大气热力环流的全过程,学生自然会对这部分内容产生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知,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就会变得轻而易举。利用微课堂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抽象的地理原理的效率。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微课堂的完整性
虽然微课堂只有十分钟左右,但教学的内容也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不能混乱无序,整个微课堂到最后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对要讲授的内容进行精准、合理的规划,学会取舍和选择,抓住一个重点来开展自己的教学。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安排好每部分大概需要的时长,再决定自己有多长的时间主要用来讲解,再根据这个时间来安排讲什么以及怎么讲。这样既能够保证整个微课堂流程的完整性,又能让自己有一个明确的授课思路,让自己的微课堂安排条理清晰,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
例如,在设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相关内容的微课堂时,教师不可能利用一个微课堂的时间就将这些内容全部讲完,这时就需要地理教师自己进行精密地思考和选择,按教材因果推进的思路,选择其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微课堂教學。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对微课堂结构的设计,开头应该有一分钟的导入时间,然后是自己的讲解时间,可以控制在七、八分钟左右,最后还要有一个两分钟左右的总结,这样才算让学生完整地学习了该知识点,才能够让地理课堂变得高效。
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微课堂的参与度
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心理,因此,高中地理微课堂要想使地理教学变得高效,就要重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培养和激发。只有能引发学生高度的关注,才能让他们在有限的十分或者八分钟这样短短的时间内学会最大容量的知识,只有对于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更感兴趣,关注度更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才会更好。因此,在进行高中地理微课堂设计时,地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让看似平淡无奇的地理知识引发学生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进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课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微课堂的导入环节给学生出示一幅路南石林的风景图,利用优美的图片让学生回答从这个图片中能看出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哪些,以问题导入和图片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欣赏热情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快速地投入到微课堂当中,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微课堂的参与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微课堂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微课堂教学能够让高中地理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精炼,学生也能够在微课堂中感悟地理知识的魅力,提升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和应用地理微课堂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日益增长,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吸收和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觅、贺斌、祝智庭. 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 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
[2] 柏林、李水. 高中地理教学微视频的开发与应用[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37-3.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