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讲理”教学的探究
2021-09-15孙锦春
孙锦春
【内容摘要】生物课程作为高中阶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好生物课程也是确保学生顺利进入下一学习阶段的必要条件。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教师要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入讲理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事实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强化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此,本文就在论述高中生物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从说明原理、倡导推理、讲清哲理三个层面论述了高中生物课堂上讲理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讲理教学 方法创新 策略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确保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加快教学的创新步伐,带领学生更好地明确生物课程学习的本质和内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生物课程学习的规律,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更深入的学习,推动高中生物教学持续健康发展。
一、高中生物“讲理”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遵循提示指导原则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目标完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活动,具体来说,教师要认真遵循提示指导的原则,要充分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能够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准学习的切入口,更高效地完成现阶段的学习任务,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具体的提示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区别对待,灵活开展,要教会学生主动感受生物课程学习的本质内涵,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引导,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帮助学生在巩固以往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学习突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推动教学活动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①。
2.遵循动手实验的原则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为了仓促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只注重知识的单方面传输,严重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教师则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刻的反思,找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要辩证地看待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及占据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正确结合实验学习的特点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更准确地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掌握知识迁移转化的技巧。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支撑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领悟、观察、体会、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强化知识获取的能力,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埋下伏笔。
3.遵循探究引导的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多门课程的学习,学习任务相对比较重,这也就决定了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掌握是学生学好各门课程的必要前提。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要遵循探究引导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在主观能动性学习优势的支撑下获得更均衡的发展。通过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就能帮助学生在其中找到自身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条件下提高生物课程学习的效率,并灵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学好生物课程的信心,确保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支撑下在生物学习课堂上游刃有余,取得更优异的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对学生生物思维、动手能力、学习方法及技能综合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生物“讲理”教学的实施策略
1.说明生物课程中的原理
原理一般来说是指某一领域及学科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理论,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定理。在高中生物中,包括了细胞学、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及免疫学原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详细地为学生讲清楚原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找到生物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铺垫②。
比如,在学习到高中《生物细胞的分子组成》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由于其中涉及细胞学和生物学相关的原理,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把握正确的方向,抓住关键的教学原理,完成深入浅出的解释和阐述。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内容的解读,大致了解这一章节中涉及的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学习心理准备和课前学习规划。接下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围绕“生物圈中的动植物”这一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有哪些异同点,从而把握时机完成生物學原理的渗透,帮助学生了解到动植物是组成生物圈的重要部分,其二者的区别在于植物借助光合作用完成生命活动,而动物则借助呼吸作用完成生命活动。在这样的导入环节中,学生就能够快速了解生物课程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下来,教师要联系生物学理论的定理为学生讲解细胞的定义,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区别。与此同时,在完成理论的陈述之后,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的复述,在这其中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找到教学活动中的知识漏洞,有侧重地查缺补漏。当讲清楚生物课程的原理之后,学生就能更准确地认识到在环境因素中,水分、温度以及气体的浓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会直接影响到呼吸环节酶的活性,让知识点能够更好地串联起来,在不同原理的结合下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量,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生物课程学习的种子,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讲清生物课程中的推理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原理的探究中,感受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优势下确保高中生物教学真正与实验结合起来,完成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③。
比如,学习到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这个细化的知识点时,由于这一内容在考试题中考查的频率相对比较高,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出准确的推理,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这节课堂上不能只是给出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让学生识记,而是要突破这种局限单一的教学模式,有效借助相关的科学史料作为教学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到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和价值,为学生梳理光合作用图的创建过程,有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首先,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完成资料的搜集整理,为学生展示二十世纪英国人借助叶绿体做实验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案例中明确叶绿体中的色素具有吸收、传递以及转换光能的作用。进而把握时机提出“ATP的形成以及氧气的释放与叶绿体中的色素是否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一问题,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逐步完成新知识的推导。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ATP的形成需要的条件思维图的绘制,引导学生构建光反应的模拟图。在这之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教学资料,为学生展示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借助绿藻作为实验材料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围绕“暗反应中CO2合成葡萄糖过程”进行研究,让学生能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思考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探究,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实验中树立越挫越勇的学习意识,主动扫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团体学习中展现自我,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一来,不但能让学生掌握生物课程的原理,更能引导学生养成反思学习的好习惯,实现合理的教学过渡,帮助学生在原理探究环节感受生物课程学习的魅力和乐趣,有效完成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
3.阐述生物课程中的哲理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师不仅要注意为学生传授知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格,更要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突出教学的实效性特点。教师要结合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找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展示生物知识背后蕴含的哲理,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生物课程的内涵,爱上生物课程的学习④。
比如,在学习到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以及这几个过程的特点和意义,教师要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任何事物的发展和消亡都有自身的规律,找到生物现象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领悟生物课程对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指导作用。当完成知识的传授之后,教师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抓住时机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珍惜和热爱生命的意识,正确看待生命,努力学习生物课程知识,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除了为学生讲哲理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探究,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掌握知识迁移的技巧。借助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学科知识,更能在这其中完成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真正突出生物课程的教学价值,彰显生物课程的魅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不只是把固化的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过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角色,要注重挖掘教学的本质,在教学中讲原理、讲推理、讲哲理,为学生更系统地呈现生物课程的本质,让学生能够做到究其源,追其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为学生输送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高中生物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注释】
① 梁愈. 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及教育教学行为指南[J]. 中学生物教学,2016(7):9-10.
② 童庆年. 新课改理念及对生物学教师的要求[J]. 中学生物教学,2016(11):9-10.
③ 胡继飞. 论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的观念转变[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