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处置消毒作业与消防洗消作业的对比研究

2021-09-15刘伟

消防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处置消毒作业与消防洗消作业两者的概念、处置基本程序、作业区域划分、实施方法、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合对比研究的结论,提出了消防救援队伍遂行防疫消毒作业中有关技战术运用和加强今后相关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防疫处置消毒作业;消防洗消;对比研究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2月起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于根据疫情防控总体要求,各地相继成立了防疫消毒处置专队。为加强遂行疫情防控任务的专业指导,安徽总队依据疫情防控期间灭火救援相关的指导性规范文件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下简称《防控方案》)、《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2015)等国家规范性和标准文件,组织专班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处置消毒行动指导手册》,并制作了专业教学和行动规程示范视频。

参与疫情防控处置对于转制后的消防救援队伍是一个全新命题和陌生领域。笔者经过学习与思考,特别是参与“手册”的编修以及防疫处置消毒工作,对疫情防控消毒作业与消防危化品处置洗消作业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肤浅的思考,遂总结下文,以供全体指战员参考、批评。

一、防疫处置消毒作业和消防洗消作业的区别

“防疫消毒”和“洗消”的概念容易混淆,一些场合也常以“消防洗消”的概念代替“防疫消毒”,而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和差异。

(一)概念的区别

本文中的“消毒”主要是指传染病消毒,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一是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疾病发生;二是防止感染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三是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有些机构也将“消毒”称为“消杀”。

“洗消”源于军事术语,是指对染有毒剂、生物战剂、放射性物质的人员、装备、物资、工事、道路等进行消毒和消除沾染的措施,目的是使受染的部队避免或减轻伤害,使受染的装备、物资等可正常使用。消防救援洗消沿用了军事洗消的概念,并将其主要作业程序和实施方法用于危险化学品事故、生物事故和核事故处置之中。

(二)处置基本程序的区别

1.防疫消毒:国家防控方案中对于新冠病毒的防控消毒措施明确了两种即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是指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消毒处理。通过收集我支队和其他消防救援队伍参与防控消毒作业的案例来看消防救援队伍主要参与的是终末消毒。国家防控方案中对于“终末消毒”指出,应遵循国家颁布的《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2015)中的有关作业程序要求。

2.洗消作业:洗消作业是核、生、化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事故处置环节中主要体现在初期管控的“简易洗消”和处置结束的“全面洗消”。“简易洗消”的洗消点应设置在初始警戒区域外的上风方向,力量到场后15分钟内搭建完成,用于对初期疏散人员和救援人员的紧急洗消。“全面洗消”是指现场已设置洗消站,对离开危险区域的疏散人员、救援人员和车辆装备进行洗消。部局指导手册中特别指出“对于污染场地的洗消应由环保部门或专业单位负责洗消和清理回收,消防救援队伍协助。”

3.对比两者的实施程序可见:洗消作业是属于核、生、化事故处置程序中的一项,而疫情防控处置消毒作业则有国家标准依据且实行相对独立的作业程序。

(三)作业区域划分的區别

1.防疫消毒:目前针对防疫消毒作业,没有明确的国家指导文件来实施区域划分,通常参考或借鉴医院病区划分,主要设置有“三区”“两通道”“一缓冲”。“三区”即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两通道”即医护通道和病员通道;“一缓冲”即污染区与半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应当设置缓冲区。再对照防控方案中要求的“不必对室外环境(包括空气)开展大面积消毒”,所以防疫消毒的区域划分主要对建筑室内进行划分。

2.洗消作业:洗消作业时通常由消防救援人员利用警戒装备明确划分出相应区域,一般有等候区、洗消区、安全区、检查点、补消点,此外根据人员组织的特点还要设立调整哨和警戒哨。由于洗消作业需要搭建简易洗消点或洗消站,所以洗消作业的区域通常在室外进行划分。

3.对比两者的区域划分可见:作业区域基本上都依据污染源或泄露点向外扩散浓度的大小来确定范围,防疫消毒作业在区域划分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建筑室内区域的划分,而洗消作业的区域划分更多的是在室外进行,所以需要更多地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如风速、风向等。此外,洗消区域中还要设置检查点,目的是检查经过洗消的人员有毒沾染洗消后的情况,而防疫消毒作业区域没有此类区域的设置。

(四)防护装具的区别

1.防疫消毒:根据防控方案中“特定人群防护指南”中的指导意见,涉及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个人防护,按照7类疫情防控岗位人员所面对的处置对象而不同。其中环境清洁消毒人员的防护要求是,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在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2.洗消作业:根据危险化学品处置规程中的要求,洗消作业主要位于轻危区等外围区域,按等级防护要求,人员应当落实三级防护,即穿着防静电内衣、二级化学防护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或简易滤毒罐。

3.对比两者的防护装具可见:洗消作业中防护要求是按照所处区域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防护要求,而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指导意见中,针对不同作业人群来确定不同的防护要求。洗消作业中无论是几级防护均要求使用了呼吸保护装备即要求穿戴空气呼吸器或滤毒罐,而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指导意见中主要还是采用具备防护等级要求的口罩进行呼吸保护。

(五)实施方法的区别

1.防疫消毒:防疫消毒中主要采用喷洒、擦拭、熏蒸、紫外线照射、焚烧等方法来进行消毒。喷洒法主要使用背负式的农药喷雾机(器)来兼做消毒药剂喷洒器具,擦拭和熏蒸使用日常用具即可;紫外线照射法主要使用紫外线灯,焚烧主要针对医疗废物、尸体等。

2.洗消作业:针对处置对象、沾染物的不同洗消方法主要有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其中物理方法有吸收、刷刮、隔离处置、真空收集、清洗等;化学方法有吸附、化学降解、消毒或杀菌、中和、固化等。

3.对比两者的实施方法可见:由于洗消作业所面对的对象和种类的不确定性,规程中所提出的方法较多,而防疫消毒主要针对病毒和病菌沾染,所采用的方法相对固定,虽然两者的实施方法不同,但分析总结已有的实战案例,洗消和防疫消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选择喷洒、喷淋以及擦拭的方式。

(六)效果评价的区别

1.防疫消毒:根据《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2015)中的要求,消毒结束后需要对物体表面、空气和污水污泥样品进行采集,而后进行一系列相应的菌落检查,其主要采用“平板沉降法”来测定消毒后的菌落情况,并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2.洗消作业:洗消效果评价在洗消流程中是必要的一个步骤,其效果评价主要是依据肉眼观察和仪器测定,仪器测定的方法也与侦检一致。

3.对比两者的效果评价可见:洗消作业的效果评价是即时的,能较快地通过仪器的测定来评价洗消效果,但主要也只是针对化学品、核沾染以及少量的生物毒剂沾染进行即时的检测评价。防疫消毒的效果评价有一系列国家指导性规范标准来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消毒后的效果评价没有专门的指导要求,目前还是参照《疫源地消毒总则》中的有关规定来实施效果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效果评价主要还是依靠实验室核酸检测来进行评价,如此前新闻报道中在感染者家中的地板、门把手等地方检测出新冠病毒,都是通过实验室核酸检测得到的。可见由于检测方法与洗消不同,新冠病毒防疫消毒作业的效果评价无法实现即时性。由于防疫消毒的效果评价不能及时,所以在实践中我们提出了“深度洗消”或“二次洗消”的规程要求,即在现场消毒结束后实施洗消程序,归队后还应再执行洗消程序,以确保病毒、病菌的消毒彻底。

二、两者对比研究后对于消毒作业技战术运用的思考

(一)不能简单代换

虽然两者有着类似的处置原则,但经过深入地学习和实践后发现两者虽然在“面”上一样,但实施细节和装具的使用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简单地将此前我们所熟知的技战术“代换”到疫情防控处置消毒作业之中。

1.一些指导性文件中要求在消毒作业过程中,凡进入消毒作业区域内的人员个人防护要按照危化品事故处置中的一级防护标准落实(穿着特级防化服),虽然能显著提高人员在危险区的防护等级,但客观来看由于已经背负空气呼吸器,且防护服内已经充气形成正压,作业人员无法再背负消毒器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员行动十分不便。采取此种防护相对国家防控方案的防护要求来看已经过度,虽然带来更高等级的防护,但是人员的行动效率却明显降低,追求防护的绝对高等级而导致行动效率的降低和体能消耗的增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也会增加人员的安全风险。

2.防化服穿脱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感染风险。防化服的设计主要考虑消防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或全面罩式滤毒罐来使用,二级防化服的帽子部分开口较大主要是配合全面罩来扎紧,如果作业人员佩戴医用护目镜和口罩,防护服帽子部分则很难扎紧,即便通过胶带粘贴也无法提供可靠的无裸露防护,而人员脱除防化服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二次感染风险,防护服脱卸时会较早解除面部防护,如脱除空呼面罩,而較早的暴露口鼻,在防护装具脱卸过程中会增加潜在二次感染的风险。

3.现行的洗消作业程序中,对于防化服的脱卸没有明确的细节步骤规定,原则上通过洗消和检测后就可以直接进行脱装。而防疫处置消毒作业的脱装则要求很高,每一个装具的脱卸均有非常严密的要求,以手卫生(洗手)为例,医用防护装具脱卸过程中最少要执行7次消毒。

(二)落实防护是核心

传染病防控的个体防护分为了由低到高的一至三级,在此次新冠病毒防控处置中还将防护要求细化到了7类特定人群。对于医用防护装具的穿着和脱卸虽然没有官方明文指导要求,但是此次疫情处置期间各医疗卫生和疾控机构对防护装具的穿脱均给出了明确且细致的要求。我们通过学习和总结,归纳出了医用防护装具穿脱程序共有38个步骤,其中穿戴14个步骤、脱卸24个步骤,可见其要求远高于我们所接触过的任何一类灭火救援防护装具的穿脱要求。

(三)对于消毒/洗消药剂危害的关注

此次疫情防控消毒中主要使用的是含氯或醇类消毒液,在实际消毒作业过程中更多的使用含氯消毒液,在国家防控方案中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有着不同浓度的配比要求,其中浓度最高的是5000—10000mg/L有效氯浓度(约100—250ml84消毒液与1L水混合),主要用于消毒患者大量的血液、分泌物或呕吐物,浓度最低的是小于500mg/L有效氯浓度(约10ml84消毒液与1L水混合),主要用于日常清洁消毒以及预防性消毒。根据含氯消毒液的理化特性,含氯消毒剂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人体产生损伤,特别会产生皮肤腐蚀、神经系统和呼吸道的损伤并会诱发慢性病,通过医学实验观察普遍认为氯会对人体会引起“三致”伤害,即致癌、致畸变、致基因突变。

由此推而广之,我们在洗消过程中如果使用化学洗消方法(即使用洗消剂)对污染物进行中和反应,均会对人员产生不同程度健康影响,不同的洗消剂所产生的影响不同,且不同的中和浓度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这一点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三、加强今后相关工作的思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规定表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消防救援队伍也将更加深度地参与到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对之中,在各类突发事件应对中体现消防力量,发挥消防作用。此次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于消防救援队伍来说既是“大战”,也是“大考”,更是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跳出专业看专业”的机会。

(一)加强专勤力量建设

消防救援队伍自2018年改制以来,因国内区域性突发事件而推动建设的有两个专勤队伍,一个是2018年因山东寿光台风内涝后所推动建设的排涝处置专队,一个是2019年因我国多地暴发非洲猪瘟疫情而推动建设的防疫处置专队。我省消防救援队伍均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建设,进行了专队人员的编组和拉动训练,但都未曾投入实战。此次新冠病毒防疫处置工作中,全省消防救援队伍都深度参与了辖区内各类型公众场所的消毒处置任务,也接受了更为专业的培训,专业队伍得到了实战的检验,积累了经验,同时也给今后工作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是突出专业性。在开展“非传统专业领域”专业力量建设时,要注意学习和采纳国家层面的有关专业指导文件,积极邀请相关专业领域专家进行指导。将指导文件和专家咨询建议梳理总结,形成易于队伍掌握使用的行动规程和作业守则,不能“大而化之”,更不能做简单的“等量代换”。

二是围绕自身特点。消防救援队伍在遂行“非传统专业领域”应当更加注重自身定位,在遂行此类任务中要突出体现消防救援队伍快速响应、整建制投入力量、较为完整的自我保障体系等消防专业特点,要充分发挥消防装备的多用性,在已有灭火救援类处置规程基础上针对“非传统专业领域”的作业要求特点来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优化和改进,切不可按照“包打天下”能力来开展专队建设。

三是注意建设体量。由于此类任务并非常发、多发事件,在专队建设体量和规模方面不应全面铺开,要坚持建设骨干队伍,平时要开展“种子队”和“孵化队”的建设,保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或短训的体系,在平时可以保持相对较少的人员,在战时可以通过快速培训和短期轮训就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建制的专队力量。

(二)防护装备使用的新認识

一是牢固树立“无感知防护”的意识。在实战中,由于受限于场地警戒条件和仪器测定精准度和有效性等客观因素,加之一般经验告诉我们在实战中所处置的危化品物质大多为可见、可触、可感知的,回顾历次实战中的个人防护落实,并未能够严格按区域划分来落实防护,更多是感知到危险源后才进行防护,如在刺激性气体泄漏现场,呼吸道感受到明显的刺激性气体后才执行个人防护,然而依靠感知来落实防护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血的教训。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危险源(病毒)既无法感知也无法通过仪器即时测定,所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全防护的状态。由此,我们在危化品处置过程中也应当借鉴疫情防控处置的个人防护规程,树立“无感知防护”意识,一切防护要求遵照现场的区域划分严格执行。

二是将常用医用防护装具作为基础防护装备列装配备。此前我们已经明确了接触伤员特别是有开放伤的伤员应当内戴医用橡胶手套后再外戴作业手套进行接触操作,由于我们在日常灭火救援中很难甄别被困者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救援队员佩戴医用橡胶手套接触伤员也是国际上的通用做法,对有大量分泌物的现场还要佩戴口罩等。建议将医用防护服、医用橡胶手套、医用护目镜、N95/KN95口罩、免洗洗手液等作为随车常配装备,并进一步明确接触各类伤员的防护等级要求,特别是近距离处置遇难者遗体,应当参照传染病防护标准执行。

三是对防护装备的探索革新升级。美国NFPA1951“城市搜索与救援作业全套防护服装”标准中对于救援防护服、救援手套、救援防护靴等装备都明确了其必须具备“抗病毒入侵性能”。根据该标准的试验方法,服装所使用的材料必须通过Phi-X174抗菌素测试,经笔者查询后了解到,该测试所使用的是检测对直径27nm的微小噬菌体的防护效果,而冠状病毒的直径约60—220nm,此次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约为100nm,单从两者直径的比较,依照美国NFPA1951标准生产的救援防护服、手套、防护靴是具备病毒防护功能的。而目前我国所采用的《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装》(GA633-2006)标准主要参考的就是前述美国NFPA 1951《城市搜索与救援作业全套防护服装》标准,然而很遗憾我国标准并未将“美标”中的“抗病毒入侵性能”考虑在内,“国标”中并没有对服装、手套、防护靴的病毒防护性能提出要求。笔者注意到在福建泉州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救援现场,参与现场救援的消防救援队员为做好自我防护,将医用防护服内穿再外穿抢险救援服,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病毒防护作用,但其实此举也实属当前防护装备防护性能低的无奈之举。消防救援队伍在日常执行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过程中直接接触被救者是大概率事件,而伤者的血液、体液以及分泌物沾染到救援队员也同样属于大概率事件,在此,笔者认为提高我们的基础防护装备性能即是遂行任务的“刚需”,也是落实好自我防护的必要保证。

(三)化学救援能力建设的思考

1.模块化的响应力量建设

通常在危化品处置响应过程中,首先是辖区力量响应,而后是专业处置队响应。作为专业处置队响应在装备方面应当注重模块化投送,模块化的建设思路有多种,可以以危化品处置的某些要素特点来进行参照划分,在此以事故发生地为例,如工厂企业,通常厂方具备一定的救援能力,事故点较为明确清晰,处置意见较为准确;如道路运输,通常事故物料不确定,地处较为偏僻;如公众场所,通常事故点不确定,待救援和受污染的人员较多等。诸如此,可以参照上述危化品处置的客观条件来对装备进行模块优化,针对不同客观条件的特点有区分、有侧重,从而使专业处置队到场后能够集中优势装备于现场关键环节。

2.化学救援处置的程序完善与细节丰富

一是防护装具使用的规范化。使用了防护装备、装具并不代表防护到位,一些污染和伤害恰恰是在不严谨的穿戴和随意的脱卸时产生的。只有在规范的、流程化的穿戴以及严谨的、细节化的脱卸才能达到防护效果。二是通道的管控。坚持单向设置洗消通道,洗消通道不与其他区域或通道交叉,设置通道警戒哨。三是人装更换的组织。处置小组的轮换宜以班组的方式批次轮换、整体交接。防护装备的更换要严格流程,若处置小组某队员空呼器报警,则应立即撤出,通过洗消通道进行洗消后再更换空呼器。切不能依照火灾扑救现场更换空呼器的方式就近更换,而是必须通过洗消之后再进行更换。

3.核心能力建设

一是核心装备。就目前来看,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的化学救援装备处于较低水平,以“按标配备”为主,一些先进、精确、智能化的侦检设备尚属空白,如光谱分析测定仪,一些兄弟总队探索列装了该类型侦检设备,在实战中成功侦检出了多起疑似化学、生化事故。此外还要注意针对性配备,以合肥地区为例,合肥地区规模最大的化工企业是以盐化工为主(中盐红四方集团),要参考其生产工艺中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来有针对性地配备侦检器材。二是核心骨干。建立支队级、大队级、站级三级专业骨干。目前来看专业骨干主要集中在站级,而站级骨干的理论积累、实践经验还较为缺乏。通过多年的专业队伍建设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影响队伍发展的质量在于人,骨干队伍的建设也需要体系化、梯队化,才能支撑起专业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Z].2020-03-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应知应会手册(第一版)[Z].2015-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员抢险救援防护服装:GA633-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刘伟(1986.2—),男,安徽无为人,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处初级专业技术干部。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
《红楼梦》章回目录的英译研究
拉威尔与德彪西《空求》的演奏与美学特色比较研究
电影《雾都孤儿》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
晋中学院2012~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