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1-09-15蒋谈
蒋谈
标准成本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缜密性,能够通过标准成本和差异成本对企业组织绩效展开详细评价,可以找到企业管理当中的漏洞和短板。标准成本管理法也能够对企业每个部门的工作绩效形成评价,之后和部门奖金、部门核心员工晋升等挂钩,从而对整个企业的士气形成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企业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讨论标准成本管理对这些问题的规避能力,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给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对企业标准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传统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将成本管理限定在生产环节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成本主要来自生产环节,这是源于企业生产需要耗费材料、人工。但是他们忽略了产品研发、产品物流、產品销售等环节也存在成本,这就会造成企业成本管理不全面,难以实现全过程成本管理,会让企业成本管理低效化[1]。
(二)将成本管理寄托于规模化生产
规模化生产能够形成规模化采购,能够得到供应商提供的各类优惠政策。但规模化生产必须有规模化需求,否则只能造成生产过剩,会给企业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2]。
(三)认为降低材料采购价就能有效降低成本
企业都在积极提升议价能力,希望通过获得低价材料来降低成本管理压力。但往往忽略了低价材料背后大部分潜藏质量危机。若是用低价但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材料生产产品,企业最终会遭到市场抛弃。
(四)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全员参与
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认知:“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领导的事”“我是工人,成本管理不是我负责的事”等,明显地说明了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全员参与。这样的管理模式,会造成成本预算执行不彻底,材料浪费、过度采购、资金浪费等行为在企业内部普遍存在。
(五)企业内部存在成本管理信息孤岛
由于小集体意识、企业职业经理人粉饰业绩,当事人会选择修改成本资料的手段来隐瞒实情,结果人为制造了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不同岗位间的信息孤岛,难以将材料真正的价格、真实的工人人数等披露出来,为成本核算制造了较多的障碍。
二、标准成本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一)标准成本管理重要性
标准成本指的是企业在高效率运转下形成的产品成本、岗位成本、项目成本等,该种成本并非是企业的实际成本,而是企业在良性管理、良性生产环境下形成的各类成本,又可以称为“目标成本”。例如: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差异成本,差异成本若是负值,证明企业实际成本超标,此时对实际成本的各个组成展开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不当成本,帮助企业调整管理方式方法,让不当成本逐渐降低。若是差异成本为正值,证明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造成这种顺差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标准成本制定起点过低,不能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适当压力;第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比较规范,使实际成本较低。在顺差出现之后,企业需要适当提高标准成本,必须以此来激活全体员工成本管控热情。所以,标准成本管理就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把“尺子”,其可以动态地衡量企业成本状态,为成本管理调控提供指导[3]。
(二)标准成本管理应用
1.建立标准成本思维,突破生产成本局限,实现成本管理系统化。目前,科技密集型产业中,除了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之外,企业产品研发、产品销售、产品物流等环节都有成本产生,故而需要将这些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成本接近真实成本。标准成本考虑得越详细,制定的标准越科学,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作用也越大[4]。
2.实现科学合理规模化生产。如果市场缺乏需求动力,产品价格再低、产品功能再好也难以提高销售量。这说明标准成本管理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在标准成本管理当中需要对产品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对市场容量进行预测。当市场需求量确定后,企业生产规模才能随之确定,才能形成合理的采购计划。这样的工作流程有效避免了过量采购,减少了产品积压和材料浪费。当然,企业也需要积极地做好材料商管理,力争获得材料商给予的最好优惠政策,从而有效降低采购成本[5]。
3.质量、价格并重,提高采购工作质量。在标准成本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采购价格、采购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避免不顾质量只求降低采购价的传统错误行为。
4.要积极实现成本的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管理。首先,标准成本体系需要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参与进来,能够将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之外的更多成本纳入进来,这自然需要销售部门、服务部门、财务部门将产品流通环节成本计入其中。其次,当标准成本明确之后,可以利用系列的标准成本反过来衡量企业生产加工以及运营各类成本的合理性。通过这样的衡量对比工作,让采购、加工、研发、销售、服务等环节当中导致不合理成本产生的原因得到管控,例如采购中的采购价格超过了相应材料市场均价,生产加工中存在过度浪费等。
5.积极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消除信息孤岛,保证标准成本能够快速融入各环节,发挥分析评估作用。为了让企业标准成本更客观,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去充分了解材料市场价格、人力价格、销售环节成本、服务环节投入甚至于产品变商品过程里形成的信息成本等,这样就会突破一些部门、一些人为了一己之力而设置的信息孤岛,保证了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的衡量作用[6]。
三、标准成本管理关键点分析
(一)提高全员重视度,保证所有关键岗位都具有标准成本管理技能
前文分析了建立多元化成本意识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打破了传统成本意识,将产品到商品整个过程中的所有成本纳入进来,才能保证产品成本贴合实际。很显然,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全员对标准成本的重视度,而且让他们掌握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作为企业成本管理重要工具,用其去衡量自己所在岗位的成本,去保证本岗位成本的合理性。企业需要对全员进行标准成本相关知识培训,能够让负责成本管理的关键岗位都具有标准成本管理技能,即会通过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形成差额去分析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构建标准成本管理委员会
构建标准成本管理委员会,确保标准成本管理落实到位,让标准成本能够衡量企业所有成本组成。或者说标准成本管理委员会是技术机构、监督机构,能够为各部门成本管理当中的标准成本管理提供技术指导,也负责对各部门具体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保证标准成本管理发挥作用。这其中需要该管委会、人力资源、各部门领导人来协同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对每个部门的标准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考评。为了保证每个部门参与积极性,人力资源部门、管委会允许它们结合本部门工作给出绩效考核指标。确保考核对接奖惩,提高各部门标准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最终管委会利用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对各部门标准成本管理当中的标准成本核算、标准成本管理效果等展开综合评价[7]。
(三)推出标准成本制定规范
标准成本是否合理,决定了企业成本管理效率。很多企业虽然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但成本管理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标准成本不科学,深度原因则是标准成本制定上缺乏依据,导致标准成本没有形成较高的成本管理压力,并能够确保该压力在合理范围内,让企业所有部门所有岗位形成积极成本管控意识。在标准成本制定上主要有五个环节[8]: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制定。指的是目前企业生产产品所需的材料的量和单位材料价格乘积。例如生产1m3某产品需要材料甲为10kg,单价为5元/kg;材料乙5kg,单价为3元/kg,那么直接材料标准为:10kg×5元/kg+5kg×3元/kg=65元。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定。这其中需要确认两个量:首先是制定单位产品标准工时。通俗来说就是生产1m3某产品所需的时间。它有两个含义,一是生产1m3某产品所需的工时,这个工时将生产时间、间歇时间、处理废品时间等都计算在内。二是对生产1m3某产品所需要的人工工时进行统计,一般是将产品投料、生产、包装、成品等过程分别占用人工工时汇总起来形成一个总值。其次,是制定直接人工的标准工资率。其指的是生产1m3某产品所有工种的工资。如果按照小时结算工资,计算方法就是:行业内计件工资/标准工时,若是按月结算工资,则是以1月内工时总量来具体计算需要多少工资。例如生产1m3某产品需要2.5小时,而行业内直接人工标准工资率为15元/小时,故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为2.5×15=37.5元。
3.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定。在企业生产加工过程里,生产费用包括了电费、运输费、耗材、间接人工费、管理费等,将这些费用汇总。然后将生产加工过程总体时间计算出来。例如生产某产品的各类费用总计50000元,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为1200小时,那么50000/1200=41.6元/小时,而1m3某产品生产所用时间为2.5小时,此时某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41.6×2.5小时,即104.2元。
4.某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定。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同,其费用不随生产量增减而增减,具有恒定性。这部分费用主要由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间接人工、保险费、其他费为主。例如生产某产品在固定制造费预算上为:折旧费1000元,管理人员工资4000元,间接人工800元,保险费1000元,其他费用500元。而生产这一批产品耗费了1500小时,故而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是:(1000+4000+800+1000+500)/1500=4.8元/小时,而生产1m3某产品需要2.5小时,所以某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4.8元/小时×2.5小时=12元。
5.将前文所得最终数据汇总,便得到了1m3某产品标准成本,即:65元+37.5元+104.2元+12元=218.7元。然后,利用218.7元来衡量企业某产品实际成本,例如生产了某产品10m3用了3000元,按照标准成本計算则需要2187元,2187-3000=-813元,属于逆差,可见该企业在成本管控上存在问题,需要认真了解行业工资水平、采购价格等,积极降低成本。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企业想要制定出某产品的标准成本,必须有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广泛采集行业信息,包括行业内各岗位的工资水平,生产某产品所需材料甲、材料乙的市场均价等,只有这些数据贴合实际,才能让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客观准确。另外,需要企业在固定制造费、变动制造费用的预算上严加审核,力求变动制造费用组成,即电费、运输费、耗材、间接人工费、管理费等是合理的,没有水分;力求固定制造费用组成,即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间接人工、保险费、其他费用是贴合实际的。这样才能让最终某产品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才能保证标准成本会成为“尺子”,发挥测量作用。
四、总结
标准成本管理主要是保证标准成本能够取代传统成本管理,能够为企业所有成本调控提供指导,动态发现企业成本管理当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达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放开成本思维,积极地扩大成本范围,并在此基础上避免盲目规模化生产、降低材料采购价等行为,将全体成员纳入进来,能够形成较为缜密的标准成本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需要构建标准成本管理委员会,积极消除以往困扰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孤岛,让标准成本管理发挥出“尺子”的作用,让企业得以利用差异成本去衡量产品成本、人力成本、岗位成本、项目成本等,让企业所有成本处在合理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赵静洁.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3):123-124.
[2]赵培景.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讯,2019,000(14):115-116.
[3]孙吉豹.浅谈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运用研究——以P公司为例[J].财富生活,2020,000(4):195-196.
[4]卢义,程玉清.探讨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运用[J].经营者,2019,33(15):75-76.
[5]刘红梅.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9,224(15):139+141.
[6]龚唯凌.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当代会计,2019,77(17):53-54.
[7]欧春艳.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5):135-136.
[8]闫汉文.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19(1):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