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预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2021-09-15王延
王延
随着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突发事件成为了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破坏性大的特征,因此探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的问题及引导对策,对提高高校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的问题入手,围绕树立突发事件危机意识、完善突发事件管理小组、健全高校信息沟通渠道等几方面提高网络舆情监测下的预警能力,让高校学生不受舆论侵扰,专心投身到学习之中。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
舆情预警存在的问题
缺乏危机意识
高校中偶尔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使得网络舆情客观存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尽管不会转变成校园危机,但由于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加强防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少危机意识,不具備应对风险的清晰认识。有些高校不重视流传的危机信息,认为这是无关痛痒的事情,等到突发事件发生后只能采用消极方式应对。此外,一些高校在进行课堂管理时也缺乏一定的危机意识,不能利用科学的指导方式对待突发事件下的网络舆情,当校园突发事件爆发时,相关人员只能手足无措、慌忙应对,错失突发事件处理的最佳阶段,继而导致高校负面网络舆情过于泛滥,并于更广的范围蔓延,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缺乏管理能力
当前高校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是让专职机构的人员负责的,对管理机制有着综合、系统的考量。尤其是近几年经常出现突发事件增多的情况,并涉及到多个领域,在无形中加大了高校对突发事件的管理难度。目前而言,很多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力量都分散在多个部门,缺乏相互协作的配合度,难以准确把控突发事件,制定不出科学有效的防御计划,使高校的组合力量无法发挥。同时,由于一些高校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危机系数的评估,历史数据不够完整和准确,其效果大打折扣。管理人员在收集信息时不能充分整理,导致一些虚假的信息变成了真实的评估数据,而一些真实的信息却被剔除,影响专家判断的准确性。
缺乏沟通渠道
信息的管理与高校突发事件的解决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它不仅可以预防、控制及处置突发事件,还能够当做决策的参照。当下,许多高校都不具备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无法有效获取信息,分析手段也仅仅停留在初级层面。这些问题大多是由高校缺乏信息获取系统导致的。突发事件有萌芽、爆发与恢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高校对获得的信息没有进行合理运用,获取信息属于基础,应用信息则是目标。当高校将突发事件中的有关信息收集起来时,才可以在归纳与推理中进行深入阐析,以此有效解决突发事件在这些时期内的规律,在认识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危机处理。另外,当前高校缺少信息通联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构,没有形成突发事件管理的常态机制。因此高校收集到一些危机事件后,会进行院校内的通报处理,甚至有些院校选择隐瞒信息,无法起到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沟通机制中所具有的时效性有着三重层面的要求:首先是价值体系,需要社会间的行为主体对沟通过程的绩效做出可行的评价标准;其次是机制建立,需要沟通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对社会发展与治理进行合理匹配,促使其良性运行;最后是组织决策层面的要求,需要沟通机制中所具备的实效性展现在高效组织运转、控制低廉成本方面。有效的沟通机制不仅可以牢牢把握住社会态势,还能够提升高校及时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水平,可以在常态与紧急状态下保持沟通渠道的顺畅性。当高校突发事件爆发后,师生心中会出现惊吓、恐慌与愤怒等心理状态,若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空挡,便会使事件扩大,造成不利影响。
网络舆情监测下高校
突发事件的预警策略
树立突发事件危机意识
树立“预防在先”观念。危机意识与危机管理一直为国内外学者和专家所关注和探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阶段,存在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高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而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每一位高校管理人员在面对复杂的事物时都要思考自己的安危,认识到国际间的竞争所带来的深刻挑战,看到前进路上的困难与风险,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相关人员要对此有着清楚认识,从高校生存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认识到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的双重意义。“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管理人员要严格树立“预防为先”的理念,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应多方协作,共同应对危险的局面,降低危机发生后出现的损失。另外,突发事件一般都带有偶然性,人们在大部分时间都生存在正常的环境中,当预警警报发出后,许多人都会下意识认为这是演习或相关人员操作失误,怀疑警报的可信度,继续待在原地等待着信号证实,延误了预防的最佳时间段。所以高校管理人员要提升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警觉性,树立起突发事件防范意识,形成“预防在先”的理念。
编制突发事件准备预案
在当前社会中,并不是所有的突发事件都能够在危机预警中避免,许多危机都有着不可预测性。所以,高校管理人员应做好危机的防范准备,提升战略层面的规划、丰富物资储备、做好长期预算、设立意外事故基金。在此过程中,应急管理的预案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应该重视应急预案的设立,规划制定相关应急策略和预警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加以应对。例如,前几年在上海,一所政法高校的学生在校门口租了一辆非法营运的小型面包车去奉贤南桥,当其行至一条公路的交叉路口处时,不幸与混凝土搅拌车相撞,造成5人重伤,1人轻伤。事故发生后,该校立即启动了突发事件网络应急预案,高效妥善地解决了这一突发事件,没有造成负面舆情,校园也及时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由此可见,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方案不仅可以解决校园中的突发事件,还可以发挥未雨绸缪的作用,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率。既使发生了突发事件,也可将损失降到最低,减少人员伤亡。
完善突发事件管理小组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能在于可以随时收集、监测到相关信息,提升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报告效果。有关人员对信息的收集和预报可以制定出相关的监测计划,在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中找寻到其中的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与突发事件进行上报,提供应急处理工作的参考依据。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小组还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评估与分析,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及影响强度,以此分析、评估相关信息,管理部门可以掌握相关应急处理技术,把握突发事件的客观规律,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另外,高校管理人员还要按时向社会发布一些突发事件的发展情形及分析评估数据,提升对相关信息报道的真实性。发布预报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份责任。及时准确的预报,不仅满足了师生的知情权,还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管理小组的基本结构。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小组属于常态化的组织,它的基本结构是高校突发事件管理资源调配组,主要任务为监督事件发展局势和资源协调配置,直接、连续地控制住相关资源,做出最陕反应,进行合理的调配工作。另外,通过专家对突发事件的科学评估,还可以让高校的突发事件管理小组有效利用外部智囊团的智力,减缓在危机决策过程中的压力,避免受到思维定式与组织惯性。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能是要应对公众、家长、媒体及其他的利益团体,想要高质量完成这份工作,就需要外联组人员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掌握娴熟的技能,形成批评问题与评论的习惯,能够对一些恶意观点提出有效建议。
健全高校信息沟通渠道
高校管理人员要加强内部沟通,对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有效评估,结合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形来纠正预警系统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因为设计不完整或反应迟缓等因素出现漏洞。此外,高校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系统的维护程度,避免发生系统故障,对系统定时检查,做好相应的物资准备,确保突发事件中预警信息的权威与可信度。预警信号要秉承简单明了的原则,模糊的信号时常会引发混乱,或对信号麻木,或反应不及时,所以预警信号要直截了当、信息明确,将精准的术语转变成人们都能够理解的大众化语言,传达出时间、消息来源、紧急区域的所在地、威胁性质、危害等内容,彰显出网络舆情检测的时效性。
在当前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逐渐复杂的情形下,高校中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形成网络大量舆情信息的聚合。为了维护国家与社会的稳定,高校要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监管与研究,坚持科学发展观念,促使高校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美好社会。、够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