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玉米高效生产技术的新思路

2021-09-15孙骥

新农民 2021年4期
关键词:增收玉米

孙骥

摘要: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需要充分的认识到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调整,玉米种植面积开始逐步缩小,辽宁地区作为玉米农作物的主要生产地,提高产量和提升质量是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在有限土地资源中生产出更多产量较高的玉米是整个东北地区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玉米;高效生产;增收

1  种子选取与处理

在玉米高产高效栽培中,要注重基于区域生态环境现状选取更多高质、优产、抗病作用较强的玉米种植品种。在玉米播种过程中要注重划分规范化间隔,这样能促使玉米高质量生长,对土地资源应用集中控制。成功播种之后要注重进行覆土镇压,在干旱阶段要注重重压,水分充足且湿润要注重合理轻压。在种子施肥中,成功播种之后要注重实施技术性施肥,这样能促使幼苗稳定生长。补充充足养分,能全面提升玉米种植生长抗病性以及环境适应能力。

2  选地、选茬、耕翻整地

在玉米播种过程中要注重选取耕层深厚、肥力较强,保水保肥以及排水性能较好的区域。正常情况下要选取大豆、马铃薯、小麦、玉米等作为前肥茬。在整地翻耕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深松,拟定翻耕与耙地措施,可以结合区域土地环境现状每三年耕翻一次。在秋翻以及秋季整地中,实际耕翻深度可以控制在20~23cm,确保没有漏耕情况,及时起垄夹肥镇压。

3  施肥操作

在配方施肥操作中,要注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保障氮、磷、钾等诸多微量元素综合搭配应用。将有机肥与适量化肥搭配应用,可以在补充80m3/hm2优质农家肥,在底肥中施入75%氮元素,25%用于追肥。其中底肥深度可以控制在15~20cm,這样能防止化肥对幼根产生灼烧,要注重添加适量尿素缓释剂,施肥过程中要注重基于区域地力肥水条件对施加量进行控制[1]。

4  播种阶段控制

在播种阶段可以基于土壤5cm位置,当低温保持在7℃左右便能及时播种。针对种植土壤含水率小于20%区域,要注重选取人工催芽。当种植区域土壤含水率高于20%,要注重选取直接播种。在垄上实施精量机械点拨,在成垄区域选取精量等距点播,这样能保障播种深浅度保持一致,覆土更为均匀。成功播种之后要注重及时进行镇压。播种之后隔天镇压,针对机械播种区域,要注重随时播种随时镇压,镇压以后播种深度要能达到3~4cm要求。在密植中,种植区域透风透光性较好,可以选取高密度种植模式。例如夏玉米纯作可以以67500株/667m2为例,对于矮秆品种高产种植区域,可以将种植密度扩充到75000株。种植过程中可以选取大小行播种。其中小行距控制在25~30cm、大行距保持在100cm范围,植株距离为20cm范围。夏玉米种植密度较大,种植群体较大,生长速率较快,移栽容易成活,但是难以实现高标准种植目标。当前要注重适度补充播种量,用种60~70kg/667m2,出苗要及时进行间苗,在4叶期及时定苗,能有效控制种植密度。

5  田间管理

在玉米出苗前要注重及时对发芽现状集中检查,发现烂芽等情况要及时准备预备苗。出苗之后发现缺苗问题要及时进行补栽,等到育苗生长到3至4片叶子之后,要注重及时去除病苗、弱苗,实施一次等距定苗。在玉米出苗之后,要注重及时进行疏松。在追肥中,要在玉米7~9叶子期间以及拔节期实施。追肥位置处于玉米植株10cm左右,深度在10~15cm。在叶面肥喷施中,要注重在玉米抽雄前3~5日实施,在每公顷应用富尔维可多叶面肥2瓶兑水在玉米顶端叶片喷施。

6  病虫害防治

在虫害防治过程中,在每年6月份下旬要注重应用菊酯类农药或是有机磷类农药进行喷雾防控。针对玉米螟危害,在玉米植株心叶末期,其中有5%抽熊之后,要注重在施加2~3kg/hm2BT乳剂,制作成颗粒剂散水喷雾防治。或是在玉米螟盛卵期在种植田间放入赤眼蜂进行防控,实际放入22.5万头/hm2,结合实际危害现状调整放入次数。在玉米种植中要注重做好栽培管理,规范化灌溉,对种植区域残枝病叶集中清除,最大程度消灭地下害虫,对各类损伤要素集中控制。选取生物型种衣剂ZSB对种子实施包衣,之后对病株集中控制,能有效降低浸润源危害。在各类病虫害危害区域要注重控制秸秆还田,实施轮作倒茬。针对斑病防控要注重在发病初期,选取10%世高以及70%代森锰锌杀菌剂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控,其中间隔7~10d,连续性喷施2~3次。针对锈病防控要注重在发病初期阶段进行,选取2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处理,正常情况下间隔7~10d喷施一次,要注重连续性喷施三次。

7  适时采收,丰产高效

玉米植株苞叶逐步变黄且干枯松弛,玉米籽粒逐步产生黑层之后,此时可以展开采收。玉米成熟以后,要注重及时收获。当种植中遇到阴雨天,会导致玉米籽粒发生腐烂,对种植效益具有较大影响。玉米到成熟之后要及时进行收获,在覆膜栽培过程中要注重对残膜集中清除,降低各项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贾文波,胡彦春,张春玲.探索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模式新思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6(3):63-65.

猜你喜欢

增收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关于内蒙古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
浅析铁路机务系统增收创效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疆农民增收问题分析
浅析当前农民增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