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职特色“六位一体”“三创”人才培养新生态的策略

2021-09-15蒙晓春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三创六位一体人才培养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三创”教育生态系统存在的价值认识不足、教育模式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索“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确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平台、营造文化氛围、建设师资队伍、建立评价体系、形成保障机制等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六位一体 “三创”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經济结构进入深入调整改革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中职学校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特别是“三创”(创意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人才,是中职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地方职业学校必须承担的责任。

一、基于“互联网+”视角构建“三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办法和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职学校实施“三创”教育是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等发展战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教育生态涵盖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体系,大到一个国家、社会教育环境,小到一个学校的教育观和育人观,包含教育结构、国家相关政策、教育资源配置、学校课程设置、平台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的“三创”教育重视不够,定位不明确,创新驱动力不足。因此,积极构建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三创”教育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二、中职学校“三创”教育生态系统现实困境

(一)价值认识不足,目标定位混沌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对“三创”教育的价值认识不足、目标定位混沌,“三创”教育还处在形式主义、理论主义阶段。盲目追求创业成功率,忽视“三创”教育的“宽度”;片面追求物化成果,忽视内涵育人;强调追求创业技巧、技能培训,忽视“三创”精神的培养等,这些都背离了“三创”教育的主旨。

(二)教育模式陈旧,课程不成体系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三创”教育仍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如专注理论水平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以实训基地为支撑的“实践教育模式”。这些模式的设计仍然是强调学校、教师的主体地位,更多强调知识传授和结果考核,未充分重视学生“三创”价值观的塑造及“三创”能力的培养。

很多中职学校虽然开展各式各样的“三创”教育活动,如设置选修课、举办讲座、设立社团等,但是缺乏全面完善、科学有效的“三创”教育课程体系,开设的“三创”课程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等存在一定脱节。

(三)师资力量不足,缺乏评价体系

目前中职学校创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业师资队伍一般由兼职教师、基础课教师组成;二是授课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及相关学科知识背景,专业化程度低,教学质量未能保证。此外,有些中职学校“三创”教育评价体系考核维度单一、考核内容局限、考核方法滞后,未能客观全面、科学有效、多元化地进行考核评估。

(四)文化氛围不浓,缺乏制度保障

据了解,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三创”文化氛围不浓、宣传不到位,不利于“三创”教育的有效实施。部分中职学校的“三创”教育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育人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是重视程度不高、机制不健全,缺乏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

三、基于“互联网+”视角构建“六位一体”“三创”教育新生态的策略

中职学校在教育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制订基于课程、师资、教育平台、考核机制等一系列全面有效、立体推进的对策,融入中职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教育生态强大合力,促进“三创”教育在中职学校落地生根,培育硕果。

(一)提高认识,明确定位,确定“三创”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已经是势在必行,中职学校必须提高认识,加强互联共享,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构建适应中职生的“三创”生态链;明确定位,创新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三创”人才。

课程开展是“三创”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三创”教育目标和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中职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上,应体现“三创”教育理念,适应“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形成融合“三创”教育的课程体系。

(二)有效协同,资源整合,构建“互联网+”教育实践平台

在“互联网+”环境下,“三创”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三创”实践平台,是推动“三创”人才的培养加速器。首先,学校、政府、企业有效协同,做好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一个全开放、包容的平台;其次,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融合,资源共享,构建“互联网+”线上“三创”教育平台;最后,发挥教育平台的育人、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三创”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资源。

搭建“三创”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三创”教育从理论到成果孵化的平台。通过练习—竞赛—孵化螺旋递进,进阶培养学生“三创”意识、能力和素质。首先,项目引领,导师帮扶。通过在专业实训室、创客实训室等以项目引领、导师帮扶的模式,让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意意识,体验创业乐趣。其次,竞赛契机,全面推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全面推进“三创”教育。最后,有效推进,孵化成果。通过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实战平台,开展成果孵化,将成果推向市场。

(三)制造氛围,全面培育,营造“互联网+”“三创”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是一项复杂的、各因素协同作用的系统工程,文化氛围是“三创”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起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一是借力互联网,强化宣传。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强宣传力度。抓典型、树榜样、争学习,营造“三创”浓厚文化氛围。二是开展活动,营造氛围。中职学校通过开展“三创”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具有中职特色浓厚的“三创”文化。三是以物质为载体,全面培育。通过物质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实现全面培育,营造“三创”浓厚校园文化。

(四)专兼结合,内培外引,建设“互联网+”“三创”师资队伍

教师是“三创”教育的引领者、实践者、推动者,要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必须有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三创”教师队伍。中职学校应采取专职与兼职、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一支多元化、高素质的“三创”师资团队。

首先,专兼结合。采取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从具有“三创”知识背景、实践经历的教师中进行选拔,兼职教师可以从校外选拔,如创业成功校友、创业成功企业家、创业公司管理者等,担任学校“三创”导师,负责担任“三创”活动、竞赛、孵化基地等指导教师,为学生传授先进的管理理念、信息咨询等。其次,不断提高“三创”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如腾讯课堂、线上+线下学习、慕课等进行“三创”知识培训学习,提升“三创”专业知识和能力。最后,建立完善“三创”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形成“内培+外引、专职+兼职”长效机制。

(五)四级评估,多元考核,建立“互联网+”“三创”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三创”教育中必须加入针对创意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指标性评估和效果检验,才能更好地了解“三创”教育开展的效果,做到及时反馈调整,从而保证“三创”生态系统中“三创”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推动“三创”教育新生态可持续发展。

中职学校可以从社会、政府、学校、学生四个层面对“三创”教育开展全方位、多元的考核评估。首先,在政府、社会层面,通过政策扶持、经费投入、社会认可度等维度考核“三创”教育的实施效果、执行力度等。其次,在学校层面,考核的维度指标可以包括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最后,在学生层面,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率等维度考核实施效果、教学质量等,使考核维度多元化。在“三创”教育评价方法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如问卷星)等,提高评价的全面性、高效性、准确性。

(六)政策支持,帮扶合作,形成“互联网+”“三创”保障机制

“三创”教育的有效落地,需要有强有力、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中职学校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完善“三创”教育实施的配套激励政策和保障制度,为“三创”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力支持、信息服务支持等。首先,在政策支持上,寻求当地政府给予中职生创业扶持的激励政策及资金扶持。其次,在帮扶合作上,寻求企业或社会有关组织在创业培训、创业扶持项目、孵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帮扶合作,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帮扶。最后,校内指导。中职学校成立“三创”服务中心,对中职生的“三创”活动进行全程帮扶和指导,为“三创”活动提供场地支持、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等。

中职学校“三创”教育新生态构建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协同育人、共享发展。中职学校应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三创”发展要求,完善“三创”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以课程体系、实践教育平台、文化氛围、师资队伍、评价体系、保障机制相结合的“六位一体”、具有中职特色的“三创”教育生态系统,以更快、更有效地完成“三创”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鹏.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李晓玲,王传华,杨进,等.“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地方高校“三生”专业“六位一体”“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新生态[J].科技视界,2020(27).

[3]王焱.“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3).

[4]陳路萍.“六位一体”双创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连云港开放大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6(30).

【作者简介】蒙晓春(1986—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管理。

(责编 苏 羽)

猜你喜欢

三创六位一体人才培养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网站建设》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关于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三创”中的重要性研究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