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探究

2021-09-15李梅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思政元素德育教育

李梅

【摘 要】本文阐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途径,提出提升教师德育能力、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考核模式等实施途径。

【关键词】食品分析与检验 课程思政 融合教学 德育教育 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食品分析与检验”作为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开展。如何在专业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是食品专业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本文以“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为例,探究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

一、教学目的

“食品分析与检验”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粮食品质检验、植物油料与油脂品质检验、饮料品质检验、酒类品质检验、乳制品检验、豆制品检验、肉类检验和烘焙食品检验共八大项内容,讲授食品感官检验、物理检验、一般成分检验、微生物检验等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常见食品品质检测技术,试剂配制方法和各种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技能,形成对企业生產的产品实施质量监督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和社会服务综合能力。

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将所学的理化、微生物和仪器分析等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并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促使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拥有坚定的职业操守、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

二、实施途径

(一)提升教师德育能力

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教师作为探索知识海洋的领航者,需要把握好方向,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第一,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举办讲座和学术报告,提高思政意识,同时加强教师党员支部的建设,引导党员教师在理想信念、师德师风、勤奋工作、关爱学生、以身作则等方面做好表率,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其他教师,在教研室形成良好的教学教风。第二,加强教师本身的专业修养。以课程小组为单位,制订教师学习心理学、伦理学及礼仪学等知识的计划,通过网络学习、小组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学习,积极参与相关教育培训,以高雅的言行举止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第三,邀请思政专任教师加入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计划、大纲和教案制订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同时规范教学过程,以传帮带为依托,强化教师的责任心,规范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为一体。

(二)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具有较多的思政元素,可选取爱国情怀、文化自信、法治意识、工匠精神、团队精神和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进行融合。例如,在讲解食品分析测定方法时,让学生课前查找相应国家标准,在查询过程中,了解该国标的更新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再讲解国标演变的缘由,使学生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辩证地看待国标中各个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能够从国标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检测教学案例中所供样品;让学生认真学习检测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和结果计算部分,并特别注意实验操作的严谨性、规范性、真实性和安全性。

(三)灵活使用教学手段

“食品分析与检验”是一门专业技术课程,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显得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灵活使用微视频、动画和虚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验技能比拼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能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例如,通过播放优秀校友创业为家乡建设的视频或者直播校企合作单位的工作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家国情怀;通过动画和虚拟实验,向学生展示高精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操作细节,介绍食品行业的发展史,展示民族食品发展的情况,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课前阅读和“牢记一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活动,让学生熟读食品安全法,增强法治意识,培养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实验技能比拼,强化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工作情景模仿,将安全操作意识灌输到每个环节。

(四)完善教学考核模式

首先要强化过程性评价,实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重点在食品分析检验的技能训练,实验课时占总课时的66%,因此要重视对实验过程的考核。原有的期末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卷面成绩(70%),其中平时成绩来源于考勤、课堂表现和任务(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比较倾向于结果评价。可以通过加强实验考核来完善教学考核模式,即保持原来期末成绩的计算方法,增加该课程的实验技能考核项目。实验成绩考核表由三个部分组成:实验前线上学习(20分)+实验中线下操作(60分)+实验后线下学习(20分)。

其次需要增强学生评价的参与度,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验操作过程,多数的教学场景是一位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教师并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表现,而学生相互之间距离更近,评价也更直观,因此整个评价过程需要增加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实验中线下操作(60分)为例:实验中线下操作(60分)=数据记录(10分)+操作技能(30分)+小组合作能力(20分),其中每一项的评分都由教师评分(40%)+学生自评(15%)+小组成员互评(45%)组成。

最后结合各个环节的思政元素,在考核评定的方案中设定相关的考核成绩点,考试考核方式模拟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考试为主导线,以“笔试+实操+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学生的平时成绩从平时学习过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及企业专家评价综合分中产生。

通过近一年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教师和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教师主要通过教学设计和实践,用阅读、培训和考核等多种方式努力提升自己德育能力,充分挖掘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开拓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为课程思政的落实积累经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实行课程思政后,教师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更认真严谨,实操过程更注重技能的提升,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雷莉.课程思政融入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途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21(2).

[2]张研.高职院校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

[3]房川琳,熊庆,苏燕.融合思政元素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1).

【作者简介】李 梅(1981— ),女,广西北流人,研究生,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责编 黄桂婵)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思政元素德育教育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