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刻野趣痴雕客,枯木逢春再千秋

2021-09-15胡中华刘海军

中华手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彭氏根雕合川

胡中华 刘海军

围墙背后的理想国

“欢迎欢迎,我还怕你们的车进不来呢!”一见面,还戴着袖套的彭勇就迎出来,外套上布满了尘屑,看得出来他刚放下手上的刻刀。这就是第一次见到的彭勇,跟平时见到的传承人或艺术家不太一样,但这就是一个合川根雕非遗传承人最真实的一面。

“这里的居民马上就要搬迁了,除了我这个根雕艺术馆,周围的建筑基本上都要拆除,这片地方即将进行文旅开发,周围这片就以艺术馆为中心建立相应配套设施……”指着旁边正在施工的工程车,彭勇向我们谈起艺术馆的未来。怪不得从街上一路过来,除了一些建筑工人,基本上看不到居民,仿若一座空城。

彭勇的根雕艺术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上,这栋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周围现代化的混凝土建筑或方方正正的砖瓦房显得格格不入——这栋建于1936年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是原文星公社办公楼旧址,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因为它承载了知青和几代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彭勇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做了一些必要的加固和修复,无论外形轮廓,还是内部格局都還维持着老样子,连当初乡公所使用的木质平行双分楼梯、木踏步、抹灰栏板、宽木扶手等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现在这栋颇具民国时期典型特征的建筑已经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重庆市历史建筑。

走进这栋占地4 000多平方米的老建筑里,是一个跟院墙外面的过着“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理想国,一件件精美的根雕艺术作品摆满了楼上、楼下、墙上、走廊、墙角等,有些根雕作品就那样随意堆在走道一旁或墙角。也彻底理解了刚见面时彭勇的那句话:“好多好东西都无法在木石缘堂展示出来,没办法,地方太小,东西太多。”“木石缘堂”是根雕艺术馆的另一个别称。

彭氏根雕的“巧雕”技艺

根据合川区域内出土的文物考古发现,合川根雕至少可追溯到清代,其中又以发源于合川区土场镇的彭氏根雕较具代表性。“我们彭氏根雕始于清晚期,从我外太祖爷开始至今已传承了150余年,到我这一代是第6代。”

“从小我就跟外公学根雕,农村娃嘛,那时候主要学一些简单的家具用品雕刻,只是为了学到一门安身立命的本事。后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市场经济开始,根雕艺术品逐渐多起来,并受到一些藏家、博物馆的青睐。”这让善于思考和不甘于做家具雕刻的彭勇看到一丝曙光,于是迅速转向具有更高艺术审美价值的根雕艺术品。

根雕之美,七分天成,三分雕琢。

在彭勇看来,根雕的随意性很小,主要以自然造型为主,艺术家只需根据树根的外形、走势,加上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思考,融形、神、意于一炉,随形就势稍微加工即可。“这个过程是伴随着发现自然美与创造美同时进行的,是无法提前预料或设计的,是在一刀一凿中随时发现、随时变换思路的过程。所以,根雕是无法实现批量化制作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彭氏根雕从选材到制作,至今依然延续着手工制作的传统技法。

“根雕是一门讲究天然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经过人工加工后,让人感觉不到人工的痕迹,或者说是匠气。”但要做到这点没个上10年的功夫,是难以达到的。所以,选材是关键。

据彭勇讲,根雕创作需要历时3年以上才能完成,主要分为选材、造型、构思、制作等阶段。其中,根雕制作是核心,一般分为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着色上漆、命名等环节。

“合川根雕有其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选材上——多选用山茶、杉木、黄荆、映山红、黄杨木等生长在山岩石缝、土壤贫瘠、恶劣环境的木材,它们有着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防蛀不朽等共同特性。”常年的根雕生涯,让彭勇对各种木材的特性了如指掌,例如山茶木木质坚硬,常做花鸟草虫、奇珍异兽等物件;木质纤维明晰、经丝紧密的杉木,适宜做荷花;色泽乌红、褶皱突出、根茎粗细一致的杜鹃,更易表现动物各种姿态;根系遒劲、桩头苍老的黄荆木多用来制作动物、猛禽等……而其中尤以被泥土深埋、经数百年炭化而成的阴沉木最佳,其质坚若化石,无论收藏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更胜一筹。“良才需伯乐。好木材还需要艺术家独到的眼光和艺术修养。”

在常年实践中,彭勇尤其喜爱那些从石缝里生长出来、呈现顽强膨胀、横竖开裂形态的木材,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以“稀、奇、古、怪”为基本标准的理念。

经过数十年的艺术实践,彭勇创新总结出了蚂蚁上树法、回归自然法、移花接木法、断头延伸法等具有其个人符号的“巧雕”技艺。“对选材进行构思立意后,再进行组装、固形与雕刻——在其自然形态基础上稍作雕琢与修饰。”在他的刻刀下,一条条树根变成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傲骨的梅花、振翅高飞的雄鹰,抑或雄鸡、村夫等,展示出彭氏根雕独有的“野”趣。

如今,融合各种技法的根雕作品都被彭勇集中展示在这座艺术馆里。如独具个人色彩的“荷”系列作品《荷塘秋色》《荷塘月色》《荷塘诗韵》《残荷惊梦》,以及《百鸟朝凤》《百年沧桑》《金龙腾飞》《华夏奇观》《中华龙》《万水千山》《枯木逢春》等。“《百鸟朝凤》可以视作前期的代表作品,长6.5m、高2.4m,前后历时6年多才创作完成;而《众志成城》则可以作为目前的代表作品。”彭勇指着这件在春节期间完成的长达10余米的新作一脸自豪地讲到。】

吾非千里之能,然有千里之志

2008年、2016年,彭勇分别被合川区、重庆市评为合川区和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川根雕代表性传承人。

尽管在根雕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彭勇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农民”,他在研习根雕技艺的同时,还收藏奇石、木雕、瓷器、青铜器、家具等,以及唱片机、像章、印章、杆秤、拔步床、戒尺、铜锁、古钱币、傩戏面具、座钟、桐油灯、少数民族服饰等五花八门的东西,几乎囊括了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古旧器物都被有序地陈列在一个固定的区域,成为根雕艺术馆中独有的一片天地。

“这里也是我最喜欢呆的地方,因为这些东西的背后都蕴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能给我的根雕艺术带来新的灵感和启发。”

尽管彭勇数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对根雕的热爱和激情,但传承仍是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首先是木材的匮乏。合川地处中丘陵和平行岭谷的交接地带,茂密的植被为根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但现在由于生态保护,封山育林后,已经难以找到合适的木材。

谈到这个问题,彭勇一脸无奈:“就以现在市场上炒得厉害的崖柏为例,价格疯涨,除了投资客,没有几个真正的手艺人消费得起。更重要的是,现在品质好、体量大的崖柏越来越少。希望政府在这方面也考虑一下我们手艺人的难处。”其次后继乏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合川根雕老龄化问题明显,“就我们彭氏根雕这一脉,只有我和舅舅两人,而现在他老人家年事已高,早已不再操刀。再加上根雕制作时间跨度长,没几个年轻人耐得住这份寂寞与艰辛。所以传承之责全落到我一人身上,压力挺大。”为此,彭勇开办了“重庆市木石缘堂根雕厂”,为学徒提供了创作平台,然而目前从事根雕制作的艺人,依然以年长者居多。三是民间艺术发展的问题。彭勇认为现在的民艺发展方向走偏了,真正的民间手艺人缺乏话语权,民艺发展不能缺少民间手艺人参与或主导,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参与者、实践者,才能看清问题的根源。

“吾非千里之能,然有千里之志。虽不敢说扭转乾坤,但我一定要尽我最大努力把根雕文化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彭氏根雕合川
合川脱险
他笑了
宋代北江蛮彭氏及其族属考辨
彭定求理学思想试探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易武从文:明代长洲军户家族彭氏之转型
土司宗祠的孝文化影响:湘省个案*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根雕艺术成收藏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