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融合
2021-09-15薛素芬
薛素芬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积极意义不仅体现在提升时效性,也体现在助力传统媒体拓展传播空间上。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时出现了若干问题,比如盲目跟风、专业性弱化等。因此,“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传播体系,又要以“深度报道”之长弥补传播时效之短,还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好舆论“把关人”。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
融合新媒体的积极意义
提升时效性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速度与容量决定了新媒体自出现起便具备了后发制人的强大技术力量,当其与传统媒体融合时,技术优势首先推动的自然是传播速度。传统媒体在其固有传播模式中通常需要经历采访、编写、审核、播报在内的若千工序,多步骤的传播过程势必大幅降低新闻传播速度。尤其是时事新闻的报道,受众从传统媒体接收到消息内容时基本已是“旧闻”。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从网络获取新闻内容,还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资讯内容,传统媒体都能借助技术的力量在传播时效方面得到突破。
拓展传播空间
传统四大媒体无论是基于纸质化的二维传播还是电子化的三维传播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限制,比如报刊、杂志有特定的出版发行日期,广播、电视也有固定的节目排班表等。一旦受众错过播报时间,除非事先有预设重播或回放机制,否则几乎不可能得到二次接收信息的机会。从这一角度看,无论拥有多么庞大的受众,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都会受到束缚。
然而新媒体则不同,无论是网站还是社交媒体,反复播放与浏览都是最基本的功能。受众无论在任何有需要或有兴趣的时候都可以利用一切固定或移动的通讯设备获得信息。因此,在融合新媒体以后,传统媒体只要构建起足够完备的线下、线上传播系统,传统媒体也能够实现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传播活动的无缝衔接,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身传播空间范围。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
融合新媒体常见问题
盲目跟风
新媒体如星火燎原般的发展态势让众多传统媒体深感压力,因此需要考虑与新媒体相融合以规避传统传播模式的缺陷和不足。然而并非所有传统媒体都在融合过程中找到了科学的发展道路。相反,部分传统媒体尚未对自身以及新媒体进行足够全面客观的理性分析,便匆匆忙忙采取行动。这些传统媒体的融合视角仅仅放在速度一个方面,自以为搭上了新媒体的高速列车就能无往不利。殊不知,盲目跟风的后果极其严重。
比如近年来每到年终都会有所谓“年度十大虚假新闻”的统计。其中不乏传统媒体盲目跟随新媒体传播虚假新闻,导致事态扩大后又出现新闻反转的闹剧。对新媒体而言,新闻反转或许会被不少网友视作戏剧化乃至娱乐化新闻的典型案例。但就传统媒体而言,多年来在广大受众中培养起的权威形象或许会在反反复复的新闻反转中轰然倒塌。因此,盲目跟风对部分传统媒体可能会导致极其恶劣的后果。
专业性弱化
应当说,当传统媒体出现盲目跟随新媒体追赶速度的问题时,其作为社会嘹望者的历史使命感便已经逐渐消逝。对传播速度的过度狂热实质上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作祟。只重速度而枉顾品质恰恰是在弱化传统媒体卓而不群的专业性。
只要观察新媒体出现后普利策奖的获奖新闻就不难发现,真正得到业内专业人士认可的高品质新闻都是那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严肃内容,是需要记者亲历一线、编辑细细打磨的精品。历次普利策奖得主都不是纯粹依赖流量获胜的个人或群体。
因此,盲目跟风导致的新闻专业性弱化其实是部分传统媒体在融合新媒体过程中自断其路的做法,是即便融入新媒体也终将难以为继的错误道路。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途径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传播体系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首先需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传播体系。这个过程既包括传统媒体应在各主流网站、热门社交平台上开通线上传播渠道,也包括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打造个性化传播的公众号与APP。
现实中,央视不少新闻类频道早已开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先河,可以作为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实践典范。比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室等栏目都有传统电视节目的固定播出,同样有网站链接与二维码等众多线上播报、回放及互动交流模式等。
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传播体系的目标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新旧媒体融合实现对受众的整体覆盖,尽量避免出现传播盲区。这既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新媒体在速度与体量上的技术优势,也是为了帮助传统媒体基于更加完备的传播模式探索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
以“深度报道”之长弥补传播时效之短
随着自媒体屡屡被曝虚假新闻泛滥问题,网络媒体近年来逐渐成为防谣打假的主阵地。一方面,管理层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网络平台传播新闻与资讯的具体操作;另一方面,网民面对新媒体传播时也愈发理性,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有意识地对新媒体热点新闻与资讯提出质疑,寻求考证。
而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恰恰成为了受众投以最大信任度的对象。因此,以“深度报道”之长弥补传播时效之短应当是“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适宜之道。
正如前任凤凰卫视执行台长的刘春所言,新时代的受众正在产生对信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强烈需求,而传统媒体较新媒体的速度劣势恰恰可以由深度性得以弥补。传统媒体首先是能够持续深入一线保持热点关注的记者,其次则是专业媒体与大量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的人脉关系。前者能够实现对新闻表相之下更多內情的挖掘,后者则能基于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技巧等提出更多哲学思辨的观点发人深省。
当越来越多的受众日渐成熟、理性之后,仅仅只有速度的内容终将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这时,传统媒体便有了大展拳脚的用武之地。利用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平台,传统媒体能够将持续跟进的后续报道作为热点与焦点传播给广大受众,帮助受众认清事实真相,也不断树立起自身高度专业与权威的良好形象。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好舆论“把关人”
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传媒机构与从业者不仅是传播信息的核心组织与成员,更肩负着引导舆情与社情的历史使命。而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网络社会中,草根传播者大幅拉低了传播门槛,造成越来越多虚假新闻、谣言谎言盛行一时。此时,传统媒体融入新媒体还需要更加主动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做好與论“把关人”。
一方面,传统媒体需要保持对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高度敏感。另一方面,当出现流量资讯扩大化态势时,传统媒体当教育和引导受众树立理性分析的意识与能力。只有更多受众学会冷静面对流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才能实现行稳致远。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成为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最强抓手。然而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并非是简单的技术与技巧的应用,而是在发展理念、生存思维高度的互联网化。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实现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需要在传播理念与意识方面实现颠覆性转变。尤其是在面对新媒体传播时效性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时,传统媒体不能不加辨识地盲目跟随,反而枉顾自身传媒模式在严肃性、深度性方面的专业优势。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仍然需要全面分析自身实际与既有优势,探索一条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