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红色交通线及大埔交通中站

2021-09-15林德树

源流 2021年7期
关键词:交通站青溪交通员

林德树

中央红色交通线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与闽粤赣边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联络的南方交通线。

中央苏区创建后,面临敌人的大規模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1930年8月,毛泽东派红四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卢肇西经大埔、汕头赴上海向中央汇报情况,建议建立交通线。11月,中央政治局指定周恩来正式组建中央交通局,建立起多条交通线。

由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和封锁。在其它交通线都被破坏的情况下,唯有一条“南方线”始终保持畅通,连接着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两大战略核心,担负着沟通上海党中央和中央苏区的文件往来,护送干部出入苏区,输送苏区急需的物资和苏区上交中央的经费等。这就是史学界所称的中央红色交通线。

毛泽东曾称这条秘密交通线为“红色血脉”

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从上海出发,取海运经香港,转汕头;从汕头乘潮汕铁路的火车到潮州;在潮州改乘内河客轮,逆韩江、汀江而上,至大埔县城茶;再从茶阳换乘小船至汀江航运的终点青溪;从青溪开始走陆路,进入福建永定的闽西苏区,直到红都江西瑞金,全程数千里。

这条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员,基于信仰与忠诚,用智慧及至鲜血和性命去履行职责,去完成神圣使命。所以这条交通线无论敌人怎样破坏,始终打不垮,摧不毁!

这条红色交通线,除完成了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往来文件、经费运送任务外,还输送了紧缺物资300余吨到中央苏区;更为重要的是完成了党的中央机关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大转移,安全护送了周恩来、刘少奇、陈云、博古、任弼时、聂荣臻、刘伯承、叶剑英、董必武、张闻天、王稼祥、邓小平等党、政、军负责同志及国际人士李德、电台技术人员与文艺工作者共200多人到达中央苏区。

这条红色交通线的成果,为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的围剿、为中央苏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以致,毛泽东主席曾称这条秘密交通线为“红色血脉”。

大埔交通中站因其特殊的位置,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在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大埔交通中站,处于中央苏区南部前沿红白交界区域,地理环境上也是水陆结合处,是在虎口咽喉上的通往中央苏区的重要门户。大埔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为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动作做出了特殊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

大埔交通中站成员除上级派来人员外,原“闽西工农通讯社”大埔站的工作人员并入大埔交通中站,其中多数是大埔人。大埔的党组织和民众也参加了交通站的工作。

大埔交通中站设于青溪里铺村的余氏宗祠,卢伟良、杨雄、郑启彬等先后任站长。中站下设大埔县城(茶阳)李国良为负责人的同丰杂货店、孙世阶为负责人的同天饭店;青溪虎头沙(汀江航运终点)余良晋、谢莲夫妇为负责人的永丰食杂店、多宝坑邹日祥家、长治铁坑、伯公凹等小站或联络点;青溪崩逢尾村余均平的旧屋、青溪大水坑村棣萼楼等地设立物资暂储仓。大埔交通中站还购置木船三艘,用作茶阳至青溪的汀江河段运输工具。大埔交通中站还组织了一个由李阿镰、饶阿亮、邱阿莲等农妇为主的相对固定的运输队伍。大埔交通中站还驻有一个中央交通局武装班,其中卓雄(班长)、李玉棠(后任班长)杨芳、杨起超、邹清仁等是大埔人。

为了交通工作安全,被护送人员需要乔装打扮成适合当时环境的各类人物,在交通员的护送和大埔交通站、点交通员的掩护下安全进出苏区。进出苏区的物资,在大埔交通站区域内,主要靠运输队员肩挑运送。运输队员都是晚上趁黑夜起肩,挑着物资,由交通员引路,翻山越岭,送到铁坑或永定桃坑,如途中遇有情况,看交通员发出的暗号行事,或埋伏,或转移,完成任务后当晚赶回青溪。就这样,来自国民党统治区的,总计十多万担的煤油、食盐、布匹、纸张、电池、电讯器材、医疗器材、药品,甚至机构设备,被运输队员运入了中央苏区。

为了中央红色交通线安全,大埔埔北苏区直属于闽粤赣苏区省委领导,采用毛泽东赞扬过的赣南吉安东固“李文林式”根据地斗争模式:将公开的武装斗争同秘密割据相结合,将党和政权组织隐藏于群众之中。中共埔北区委、埔北区苏维埃政府积极组织船工及农民秘密为交通站工作,保卫交通站安全,使交通站运作达五年之久,使运送的物资、护送的人员毫发无损。然而大埔交通中站的茶阳同天饭店负责人孙世阶,多宝坑小站负责人邹日祥的母亲江强英,以及参加物资运输的余均平、余川生、余积邦、袁旭华、袁立之、陈占勇等群众为保护交通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多年后,周恩来对多宝坑小站经历仍感慨不已

1931年12月上旬,周恩来化名伍豪,在交通员肖桂昌、黄华(大埔中站交通员)护送下,告别工作近4年的上海,经香港、汕头、潮州,抵达大埔县城茶阳。其实,这是周恩来第二次踏上大埔的土地,前一次是1927年,他以“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身份,率领起义军南下广东,进入大埔。

县城茶阳虽有联络小站,但茶阳有国民党驻军,周恩来想到交通联络站的安全,放弃了在茶阳投宿,即转乘小船到青溪沙岗头码头上岸,在码头边的永丰食杂店联络点用过晚餐后,按“昼眠夜行”的交通规矩,即步行进山,向多宝坑小站出发。

到多宝坑小站后,周恩来才知道,在码头边永丰食杂店一同用餐,饭后又陪同前行的农村妇女,就是专程来迎接他的多宝坑小站的女主人江崔英。多宝坑小站是江崔英与其丈夫邹日祥组成的“家庭式”小站,站址就是他们的住家“缵诒堂”。

周恩来一行在多宝坑小站休息了一天,主人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仍以自养鸭子为主的客家风味食品热情招待客人。第二天晚上,周恩来一行从多宝坑小站出发,经铁坑小站,来到伯公凹小站,在伯公凹小站又住了一晚,然后才进入福建省管辖的闽西大站。后经上杭、长汀进入江西瑞金。

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广州参加会议,当得知参会的张克昌来自大埔,联想起当年进入中央苏区时,在大埔交通站,尤其是邹日祥家度过的情景,不胜感慨。即托张克昌转达其对邹日祥及其家属、对大埔苏区人民表示衷心的问候!

猜你喜欢

交通站青溪交通员
心里关着蝴蝶
青溪
替演
青溪
《古诗三首》拓展阅读
——青 溪
活跃在运河线上的林集交通站
我的中共地下交通员经历
黄崎船民交通站红军早期的海上交通线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我的抗日交通员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