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到与遥远历史对话的窗口

2021-09-15甘甜徐光明

江西教育A 2021年8期
关键词:四史江西党史

甘甜 徐光明

从井冈山大学毕业多年,当欧阳国再度站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学生时代翻山越岭亲身寻访红色故事的往事历历在目。

2007年盛夏,吉安白云山下,村民引路,欧阳国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山林深处,他们扒开丛生的杂草和碎石,最终寻访到一处红军墓地。墓地没有石碑,没有鲜花,只有一个个灰暗的墓穴。

他们是谁?家在何方?是怎么牺牲的?……为弄清这些故事,他们挨家挨户访问周边的农户,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查资料,和老红军后代促膝谈心。偶尔听到一两个可能的名字,但很快又失去线索……最终欧阳国一行也没弄清他们姓甚名谁,干脆将自己寻访的过程写下,他们觉得无名烈士的故事更令人动容……

从2007年开始,该校学生开启了一场持续多年的井冈山红色故事“田野调查”。迄今为止,采集到的2000余个红色故事已汇编成《井冈山的红色传说》等9本共225万字的书籍。

井冈山、瑞金、南昌、安源……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江西高校大学生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宝贵资源。如何找到与遥远历史对话的窗口,找到今天的年轻人与历史中的年轻人交流的通道?

江西高校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同时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和时代使命,推动“四史”教育走深走實。

云上游、线下比、实地走

2021年寒假,东华理工大学的刘淑琪完成了一份7000多字的调查报告。来自莲花县的她,花了半个多月时间,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记录下作为烈士故里的家乡20年的变化,并讲述给更多人听。

江西是一片红土圣地,如何让旧址遗址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教育系统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从去年暑假起,江西便创新开展‘红色走读活动,通过组织全省师生‘云上游、线下比、实地走,形成了万件作品比创意、千支团队赴实地、百所高校齐发力的红色教育生动场景。”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介绍说。

如何打破时间、空间界限,让红色教育更加普及,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云平台便应运而生。

数字化、可视化、AI与VR技术……该平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对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24个展馆进行数据化、智能化建设,将场馆和展品搬上“云端”,学生们通过电脑PC端、手机移动端,即可足不出户、身临其境畅游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场馆。

同时,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推出创意作品比赛,鼓励学生在“云游”中找切入点和创作源,通过创作红色文化作品等,深入探究红色故事背后的革命精神,创新红色故事的现代表达方式。

活动开展以来,学生共提交走读成果近8万件,包含动漫、H5、诗歌、短视频等形式的作品。

在开展“云游”和创意竞赛的同时,江西各高校指导学生组成走读团队、制作走读方案,并结合创意作品评选结果,开展学校海选、片区评选,产生了1万多个大学生优胜团队。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从中遴选1000个省级优胜团队,给予每个团队1000-1800元的经费,支持他们开展线下实地走读。

南昌师范学院“青风学堂”团队的朱瑞达与团队成员通过走访于都县车溪乡革命烈士王金长的遗孀段桂秀,创作红色故事《一双草鞋》,除校内讲演外,还到各地中小学演出。“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我们走进全省11个地市开展了360多场巡讲巡演。”朱瑞达说,他们会继续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我们将结合‘四史教育,开展‘赣鄱学子心向党系列活动。”叶仁荪说,五四青年节前,江西高校开展了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云游”活动,进行青年大学生“云游”作品展播。七一前,江西高校以各种方式广泛开展了党史故事比赛,让学生不忘初心,争做时代新人。

红色课堂的多种打开方式

五月农忙,正是插秧的季节。在江西农业大学的实验田里,来自不同学院的150余名大学生头戴草帽,在水田里热火朝天地进行插秧技能比赛。

农技大赛结束后,教学名师杨文亭老师站在田头,为同学们开讲“党史校史微课”,讲述社会主义农业劳动实践中孕育的南泥湾精神和大寨精神,以及1958年创办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校史校情。

“这是一堂专业实践课,也是一堂有意思的思政课,我们不仅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之中,也在劳动中更加关心关注‘三农问题。”一名来自农学院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

如何依托红色课堂,传承红色基因。江西全面深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开设“四史”类思政课选修课,特别是把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推动各地各校讲好学校党史故事,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党史+云游、党史+音乐、党史+绘画、党史+诵读、党史+比赛等多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录制并推送一批“四史”学习教育融媒体公开课,用“青言青语”的表达方式,贴近青年的视角,引导青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在江西理工大学“VR+红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同学们身着红军服,戴上VR眼镜,置身苏区历史上的经典实景,重温了各重大战役与重要会议。华东交通大学启动“百位博士讲党史”示范教学活动,博士们从各自专业视角出发,将学科知识点与党史事件有机融合,为学子们送上丰富的思政“大餐”。江西师范大学把思政课搬进音乐厅,选取《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春天的故事》等6首经典乐曲演奏,马列课老师和音乐课老师穿插讲解,在音乐的意境和形象中,让“四史”教育更有生命力。

打好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实效“惠民仗”

“真没想到,朝夕相伴的辅导员居然成了我的面试员!”江西财经大学2021届毕业生黄玉不无惊喜地说。毕业将至,学校组织了一场线上招聘会,用人单位直接把面试权限下放给学校老师,又一批毕业生经学校推荐直通入职面试。

近期,江西财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抓手,率先启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老师纷纷走出去为毕业生找工作,校友企业接踵而至回母校招新,学生个性化帮扶就业困难学生。

如何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江西高校一方面摸准师生需求,找准师生难点,纷纷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方案和清单,打好师生“惠民仗”;另一方面聚焦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出校园,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查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土坯房,开展危房鉴定和水库土性监测及取样,开展“回顾建筑变迁史 续写光辉中国路”的科普志愿服务……近日,永修县燕坊镇迎来一群特殊的游学“学员”,他们是来自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党员师生代表。

党史学习教育既要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也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此,学院成立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乡村振兴科技服务中心,“科技兴乡”青年党员服务队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振兴乡村相结合,对当地6个村乡村振兴所涉及的人居环境、乡村规划、农业产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需求进行全方位系统研究服务。

在汛情来临之前,针对百姓关心的堤坝安全问题,师生开展了危房鉴定和水库土性监测及取样的研究工作。

“老师们带头走进田间地头,让我敬佩不已,希望我在学业有成之时,也能像他们一样将专业知识用于国家、社会、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看到自己平日所学能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更加坚定了自己勤奋学习的方向。”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了强大的思想力量、精神力量和行动力量,更加坚定了投身强国伟业的远大志向和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人生选择。

猜你喜欢

四史江西党史
江西银行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我爱江西奶奶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