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特殊孩子点亮五彩人生

2021-09-15万永勇廖肇银

江西教育A 2021年8期
关键词:南康康复训练党员

万永勇 廖肇银

赣州市南康区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2009年8月,环境优雅、设施齐全,是集特殊少年儿童基础教育和康复教育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学生225人,教职工65人。学校着力培育“每个孩子都有色彩、每位教师都会喝彩、每门课程都很精彩、每项活动都发光彩、南康特校定能出彩”的“五彩”文化,以“学会沟通、学会生活、融入社会”为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了以“文化教育为基础、康复教育为关键、职业教育为重点、艺术教育为亮点”的课程办学特色。

学校教师中有18名党员,教师平均年龄29岁,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集体。一直以来,赣州市南康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党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父母之心、益友之情关爱学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让特殊孩子做更好的自己,绽放生命光彩。

送教上门,传递希望之光

“孩子们,跟老师一起数, 1、2、3……8,对了,是8个!小卉、小华,你们真棒!”在一间简陋的房屋里,南康区特殊教育学校党员教师吴淑红正在为小卉、小华姐弟俩进行送教上门志愿服务。

小卉和小华姐弟俩是吴淑红的送教服务对象,姐姐小卉患有重度视力障碍,弟弟小华患有极重度智力障碍,他们的父亲早逝、母亲患有视力和智力多重障碍。他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十分困难。吴淑红上门对小卉进行文化教育,对小华进行康复训练,风雨无阻,坚持了三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淑红逐渐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上课之余,吴淑红还会耐心地帮姐弟俩理发,向他们讲解国家资助政策,询问家中有哪些困难,并为他们送去衣服、棉被和慰问金等。姐弟俩的母亲对吴淑红十分感激,每次送教结束后都连连道谢。“看着孩子们一点一点地进步,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吴淑红说。

2016年以来,南康区特殊教育学校实行“零拒绝”办学,在招收中、重度残疾学生的同时,对极重度残疾学生实行送教上门。几年来,学校党员教师不畏严寒酷暑,克服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等困难,为全区11名极重度残疾学生送知识、送康复、送温暖,提供常态化、量身定制的送教上门服务。

为保障送教上门活动取得实效,学校党员教师还针对每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康复训练、行为矫正等课程,用实际行动助力每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正如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爱育爱、爱启精彩一样,我们坚持全接纳、零拒绝,让每名特殊孩子享有适切的教育,坚信每名孩子犹如待绽的花朵一般,在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下,朵朵绽放!”学校党支部书记罗海燕说道。

情暖孤残,畅通“回家”之路

“回家了,我也回家了!”每周五下午放学时,旺旺总会站在学校门口这样激动地说。

“三级智力残疾”“独居”“孤儿”……赣州市南康区14岁智残儿旺旺无疑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2016年起,学校根据旺旺的实际情况,组织党员教师为他送教上门。

2018年秋季的一次送教上门,罗海燕到旺旺家里,得知旺旺大伯只管他三餐饭,晚上他一个人睡在一栋孤零零的老房子里。罗海燕看到旺旺的情况,非常心痛。于是,她立即联系旺旺大伯试图说服他让旺旺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但沟通却不顺畅,理由是没办法接送旺旺。

随后,罗海燕组织召开学校党员大会,经讨论决定,让原本不具备住校要求的旺旺住校,让其从送教上门改为到校学习。学校党支部还和旺旺家所在村党支部结对,共同解决旺旺的学习、生活起居等问题:每周一早上,由村党支部安排人员将旺旺送到学校;每周五下午,学校党员教师轮流送旺旺回东山敬老院居住。

学校党员教师对他进行一对一教学辅导,还定期对旺旺进行心理辅导,关心他的心理状态,并且每天下午陪他一起跑步锻炼。在学校党支部的关心下,如今旺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他更加积极参与学校的学习活动,课后乐于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大家成了好朋友。

“现在旺旺每天都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下课后会主动和同学交流,在课堂上也会踊跃参与活动,他真的和我们融为一体了!”班主任吴华中欣慰地说。

康教结合,搭建康复桥梁

“宝贝,不用着急,我们再来一次。”一遍、两遍、三遍……十遍,在康复训练室里,肖玉凤老师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不厌其烦地为9岁的俊俊做着动作康复训练。从俊俊的眼神里,肖玉凤看到了施教后的自信和坚定。

俊俊是一名患有脑瘫的学生,他是学校入党积极分子肖玉凤的重点康复对象。刚入学时的俊俊连行走都很困难,肖玉凤便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带着他在康复训练室进行爬、跪、走等练习。要出成效需要大量的练习,既离不开老师的不懈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了争取家长的支持,肖玉凤坚持每天带俊俊练习并拍成视频发给家长。俊俊家长被老师的用心感动,抽出时间每天带俊俊在家练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俊俊的进步很大,不仅能走了,还能和其他孩子一起快乐地做游戏。

为了让特殊儿童的功能缺失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学校党支部积极探索教育与康复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

学校自2016年实施康教结合以来,针对如脑瘫、自闭症、多动症、言语发育迟缓等特殊学生,组建了以党员教师为主体、普通教师共同参与的自闭症工作室、言语康复工作室和动作康复工作室团队,对每个特殊学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别教育目标,拟定个别化教育康复课表,利用课余时间对特殊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促进特殊儿童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还根据特殊学生不同的康复需求,提出‘综合康复理念,采取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模式,整合语言、动作、感知、情绪行为、认知、心理等康复内容进行多重干预,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康复训练,从而获得相关的学习、生活经验。”罗海燕说。

职教相融,点亮五彩人生

“特殊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教育,教学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比基础文化课更重要,这关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生存自理能力。上帝關上了一道门,我们特殊教育学校就要通过职业教育,为他们打开美好人生的一扇窗!”罗海燕说。

为此,学校将特色课程建设摆在首位,突破传统,实行学生固定班级、“分层走班教学”与个别化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逐步构建和完善了由一般性课程、选择性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个别化康复训练课程四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以学生成长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宗旨,以将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针对高年级特殊学生,开设了菜肴烹饪、洗车、家政服务等特色职业课程。同时,针对有艺体爱好的孩子,开设了篮球、计算机、舞蹈等艺体拓展课程。

在设施设备齐全的职业厨房操作间里,学生们择菜、洗菜、切菜……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忙得不亦乐乎,俨然成了一个个的“小厨师”。“太棒了,我也会做蛋糕了!”学生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学校还和周边餐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学生们在党员教师朱悦熙的带领下到百姓厨房进行实践锻炼,积累经验,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在近几年的毕业生中,刘世辉在赣州山水大厦当厨师,黄春阳等人在南康家具厂上班,刘春林等人在电子厂上班,温根秀等学生在南昌市启音学校读高中,罗婷等学生已步入大学深造。

此外,学校的艺术教育也成绩斐然:学生郭琪的手工作品《稻草人》获赣州市一等奖;校文艺队舞蹈《老师,我们想你》获江西省第八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在每年的全区文艺展演中,学校选送的节目都是压轴节目,感动全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办学十多年来,南康区特殊教育学校坚持以服务每名残疾孩子为己任,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示范引领作用,勤勉工作,砥砺奋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猜你喜欢

南康康复训练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南康区:“三融合” 振兴美丽乡村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南康水厂超滤膜池自控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南康漳州龙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老年大学校歌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