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2021-09-15徐力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光合作用

徐力

[摘 要]以“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为例,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通过对教材实验的改进,更清晰地揭示光合作用的实质,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光合作用

一、设计依据与构想

新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1]。本文以“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为例,将原有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通过创设情境、步步设疑、课堂探究等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让学生感悟探究过程,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

二、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1)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实验的研究意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设计及意图。

难点:“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的操作。

3.教学准备

盆栽天竺葵(已经经过暗处理一昼夜、部分遮光和光照一上午)、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自来水。

三、 教学过程

1.结合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早饭都会吃哪些主食?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回答:早饭主要吃粥、包子、面条、面包等。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些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什么?学生猜测出主要的营养成分是淀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体内会含有淀粉呢?淀粉的产生可能与植物的哪种生理活动有关?学生猜测淀粉的产生可能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

2.创设情境,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直接设计该实验方案是比较困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步步设疑,再让学生去分析、去解决,从而抽丝剥茧地引导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问题情境一:实验的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何检测叶片是否产生了淀粉?教师演示:向用淀粉溶液书写“淀粉”两字的纸上喷洒碘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到喷洒碘液后“淀粉”两字变蓝。教师解释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从而学生得出:可以向叶片上滴加碘液,如果发现变蓝,则证明有淀粉产生;如果不变蓝,则证明没有淀粉产生。

问题情境二:对照实验的设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叶片产生淀粉的过程是否需要光?学生回答:设置对照实验(有光和无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教師展示三位同学所做的对照实验:甲同学取两盆植物 ,一盆照光,一盆放暗处,一段时间后检测哪盆植物叶片产生了淀粉;乙同学取一盆植物的两片叶片,一片全部遮光,一片不做任何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检测哪片叶片产生了淀粉;丙同学取一盆植物的一片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光照一段时间后检测这片叶片的哪一部分产生了淀粉。引导学生从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哪一位同学的设计更合理。学生观察、分析三组对照实验,可知为了防止叶片的不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丙同学的设计更合理。

问题情境三:实验前暗处理。

教师展示探究实验所需的材料,创设以下情境,让学生找漏洞。情境:小明选取光下一株植物的叶片直接进行部分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摘下叶片,用酒精脱去绿色,滴加碘液,发现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都变蓝。小明说:这说明绿叶制造淀粉不需要光。学生分析小明说法的漏洞:选取的植物本身就是在光下的,叶片本身中就可能含有淀粉,即使进行部分遮光,遮光部分之前也已经有淀粉产生了,所以做出来的结果是整个叶片都有淀粉产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了避免叶片本身已经含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在遮光之前要怎么处理?学生回答:要先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除去。让学生思考:如何先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除去呢?学生回答:将植物先放在黑暗的条件下一昼夜,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运走。教师讲解第一步称作暗处理,解释原理:经过暗处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通过叶脉运输到植物体其他器官,另一部分则直接在叶片中消耗掉。引导学生思考:暗处理之后要进行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部分遮光。进一步思考:部分遮光怎么去遮?遮叶片的一面还是上下两面都遮?强调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都进行覆盖,并用曲别针夹紧。思考:部分遮光后要进行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再次照光。思考:再次照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分析后回答: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让淀粉在叶片细胞中重新积累。

3.规范精准留心细节,指导学生操作探究实验

前三个步骤,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已经做过,课堂的实验操作从第四步开始做。引导学生思考:第四步做什么?学生回答:取下叶片。学生用镊子取下整个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纸片取下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叶片有无颜色变化,学生观察后看不出变化。提问学生:第五步要进行的步骤是什么?具体的操作是什么?学生回答:酒精脱色,把叶片浸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放在大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褪去。引导学生分析: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要水浴加热?学生分析后回答:酒精脱色到叶片呈现黄白色。因为酒精易燃,防止引起酒精燃烧,所以水浴加热。

详细分解酒精脱色的步骤,指导学生进行操作:(1)在大烧杯中倒入适量热水(200 mL左右);(2)将广口瓶中的酒精倒入小烧杯中 (60 mL左右);(3)用镊子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4)将小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5)将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大烧杯放到石棉网上;(6)点燃酒精灯,水浴加热酒精,直到叶片呈黄白色;(7)先熄灭酒精灯,再用镊子取出叶片。播放视频:酒精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按照步骤进行酒精脱色的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酒精脱色大约需要十分钟,学生边等待观察,边学习下面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思考:酒精脱色后是不是就直接滴加碘液了?学生思考后回答:不行。因为叶片上还沾有酒精,所以滴加碘液之前要先用清水漂洗叶片。因此实验需要进行第一次漂洗:洗去酒精,防止对碘液干扰。引导学生思考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为了检测是否产生淀粉。教师进行操作指导:滴加碘液的量要多一点,并且要让整个叶片完全浸透在碘液中,等待一段时间。提问学生:滴加碘液后是不是就直接观察显色了?学生回答:还要再进行漂洗。因此实验需要进行第二次漂洗:洗去碘液,便于观察。最后一步观察叶片的显色。通过练习再次回顾一下实验的各个要点。

酒精脱色已经基本完成,指导学生继续实验操作:熄灭酒精灯,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教师再次强调滴加碘液的量和等待显色的时间。学生进行漂洗和滴加碘液的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发现叶片出现颜色差异时,再次漂洗叶片,观察显色。

评析:这是学生第一次使用酒精灯进行水浴加热,教师要特别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关注实验的安全性,指导学生科学操作的方法,提高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为了节约时间,可以直接用热水进行水浴加热。热水的量少了加热时间长,多了可能会使小烧杯倾倒,因此给予学生热水和酒精明确的体积,帮助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滴加碘液也是关键一步,碘液滴加过少,实验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演示滴加碘液的操作,强调让整个叶片完全浸透在碘液中,增强实验效果。

4.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观察、展示实验结果。教师提问:实验结果是什么?学生描述结果:遮光部位不变蓝,未遮光部位变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分析得出:遮光部位不变蓝说明没有淀粉产生;未遮光部位变蓝说明有淀粉产生,结果说明了绿叶能够在光下产生淀粉。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包含了几层含义?有哪两个关键词?学生得出包含两层含义:(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2)光合作用需要光。

四、教学反思

对于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教师多进行内容讲解或实验演示,学生只是针对实验步骤进行讨论,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实验设计中。“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实验揭示了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将其改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实验,使學生体验了探究的乐趣,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实质,同时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实验是生物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探究性实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研究动向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海天牛
利用多媒体促进物理教学的三点体现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析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功能及方法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开发与实施
化学探究性实验实施技巧略谈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例析净光合作用相关题型解题中的信息提取错误与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