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学的社会承担

2021-09-15徐宿浒

东方收藏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化基因交叉学科社会

摘要:“社会”是考古学的重要指向,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考古学作为最大的交叉学科多方面参与社会,通过公众教育、行业政策调整优化社会发展。考古学发现文化、构建文化,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为中华文明基因的形成与传承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学术支撑,并在社会文化跨区域融合发展中作出考古学贡献。

关键词:考古;社会;交叉学科;文化基因;理论学术贡献

一、学术指向

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了解研究古代社会离不开考古学和考古事业的发展与进步1。“社会”是考古学的概念定义的一个重要指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考古学的关注视野与研究方向。近来,“社会”概念相关学术文章占比逐年上升,統计表明,在考古类学术期刊中,“社会”是考古学界对古代文化遗存的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焦点,以“……此次的考古发掘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况提供了新的证明资料……”为结尾的文章范式在考古发掘报告越来越常见。考古学是注重实证的科学,从这个角度来说,考古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考古学研究的遗存是物质的,但古人的制度、法律、思想却是物质难以表现的。现学界研究虽语涉“社会”,但考古类学术研究目前普遍存在拘泥于考古挖掘器物器型的罗列与现状描述,就事论事者多,缺乏纵横联系对比的研究视野和抽象总结。考古研究要提高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应综合各学科技术手段,重点构建并丰富对考古学的学科、理论干预体系。

考古学的研究需要利用多种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因此,考古学属于最大的一个交叉学科,其特质具有明显的学科多重性。随着当代考古学的发展,各种自然科学技术手段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考古学研究的各个环节,使考古学交叉学科的特点愈加凸显,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随着信息来源渠道的增多,考古学家从考古资料中获取的信息量也大为增加,因此,对考古学家知识结构和多学科结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尽管自然科学对考古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归根结底考古学的学科属性仍然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目前学界虽有追求考古学工具理性的效用的倾向,但考古学的社会属性决定着考古学的功能与使命。

从现实渊源看,社会学、人类学与考古学脱胎于历史学,四个学科的研究范围、方向、手段方法多有交叉并互相借鉴。与其他人文学科理论相比,考古学相对年轻,但其本身具有巨大的可嵌入接口空间,比如社会学强调实证性、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而这与考古学学科特点天然契合,正如前文所述,社会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由其交叉学科特点决定的,同时也决定了考古学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大有可为。著名社会学家米尔斯认为,研究认识社会不能脱离历史,社会学与历史学无泾渭分明的边界,社会研究既是横向的结构剖析也是纵向的历史叙事,历史学有条件成为考古学与社会学连接的桥梁。结构主义观点认为,不论人类社会如何进化发展,总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特点,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并不存在明显断裂,研究古代社会是研究分析当下社会的重要一环,考古学对社会研究场景提供的单一,为其他人文学科提供了干预的学术空间。

二、公众考古

近年来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公众对文物的关注热度持续增加,考古事业不应该仅仅是局限于博物馆、文物考古管理从业机构人员范围之内,考古事业必须面对公众,面向并回应社会关切。公众参与考古的传统途径包括各种形式的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文物展览等,但随着公众对考古、文物审美认识水平的提升,使考古文化产品提供者重新审视自身的位置与职能。研究者基本认为公众考古存在两种模式:“灌输模式”“多元模式”,其区别为“灌输模式”强调考古专业知识的指导,专业与非专业者存在不平等的教育与被教育关系;而“多元模式”认为应该本着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教育产品需求基础,努力改变“考古”本位的态度,强调公众的主观能动性,分析公众对于过去历史的理解与看法以及探究当下社会对其观点形成的影响,并试图构建文物在公众概念中意义的形成过程。另外,公众考古研究还应致力于提高考古行业自身的社会标识度、最大程度融入社会并整合优化社会资源的能力,破解考古文化遗产领域的相关困境,从而在了解社会运行、形成的过程中,寻找和调整考古学本身所处的社会和文化位置。政府作为文化资源管理者,近年来通过相关社会活动促进考古资源社会化的尝试,事实上相关机构应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准确、科学、有效寻找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的主体及职能边界,与相关社会群体的不同构成及相应的需求特点。2公众考古教育的推行,离不开文化传播相关理论的指导与实践,考古学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应是负载着文化因素的各种文化产品。传播路径的差异必然导致文化特质的变异与内涵的损耗。分层社会中文化因素的传播可能会选择在适合的各层级受众中传播,而并非整个社会都能无差别均衡接受。3因此考古文化受众的品位区隔的研究值得关注,向社会普及考古的途径已从单一的学术期刊、科普小说到向从视频节目跨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关注者对考古文化的理解水平、程度不断变化,考古学文化传播论在探讨考古学文化之间关系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公众考古的关键在于公众参与,只有让公众多渠道地充分介入考古,并形成互动,才能最大化发挥考古公共效用。

三、社会政策的调整与优化

行业政策的社会效果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提炼总结和指导实践过程,考古学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社会政策进行干预,中国近30年来工作的中心在经济建设,各行业的政策施力与效果的产生离不开经济政策这个重要抓手。随着“考古前置”政策的推行,考古不再“高冷”,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下遗存丰富的省份区域,“考古前置”政策将深刻改变经济建设土地市场利益格局,深层次介入并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将最大程度打破社会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行业屏障。从长远看,对考古事业的重视与加强将促进社会良性循环与良性发展,如“考古前置”的政策强制约束,从立法与根源上杜绝了破坏文化遗产的经济短视行为,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建设的矛盾,也从客观上降低施工建设方的投入风险,最大程度保障了施工的进程。

四、考古学文化及其他

考古学中使用的“文化”概念宽泛,内涵丰富、外延庞杂。“考古学文化”是常用基本概念,也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组具有特征的实物遗存,用以表示考古遗存中属于同一时期、有地方特征的文化共同体。这里所说的“实物遗存”一般是指具有鲜明自身特征的一组陶器等器物,也包括具有自身特征的石器等生产工具,以及各种材质的装饰工艺品,还包括独特的建筑形式、墓葬结构和埋葬习俗等一系列系统概念群。一个考古学文化所代表的文化共同体可能与某一个人们共同体相联系,是该共同体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遗留。4相对于社会学等其他人文学科的“文化”的概念,考古学文化概念物质含度更高,更强调客观实在,是考古出土相关材料的文本对应及其衍生。

法国社会思想家莫兰认为:文化作为再生系统,构成了准文化编码,亦即一种生物的遗传编码的社会学对等物。文化编码维持着社会系统的完整性和同一性,保障着它的自我延续和不变的再生,保护它抗拒不确定性、随机事件、混乱、无序,这与结构主义观点有共同之处,强调了文化的稳定性、实践性及可传承性。文化概念具有广泛的人类和社会现象的普适性和包容性,应该提炼出这一特性的考古学文化学术内涵。有相关研究表明考古在交叉学科中所起的核心和枢纽作用,也显现了生物考古学在文化基因形成方面所起的客观物质证据作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的理论概念,强调用实证的态度来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特点。在文化自觉的形成进程中,考古学发现文化、构建文化,承担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因此,要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中國传统文化特点,必须重视古代文化遗存信息的提炼、总结与研究,将其有限的物质文化遗产放置在更宏大、更有解释力、更具结构意味的考古文化分析框架内,以期从纷杂散乱的考古材料中,寻找分析出抽象的文化编码在社会进程中的博弈路径。

考古学在研究早期中国国家的形成、中华文明的特点的提炼与总结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贡献。如中国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5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不曾断裂的文化共同体,虽曾被外来民族武力侵袭国土分割,但无一例外的是外来民族俱被同化,多民族的文化共存、融合、交流说明中华文化有着强大的向心力与延伸力,为究其本质,考古学提出自身的分析思路:文化因素分析法,其是建立在考古学文化传播理论基础上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分析的重要方法论之一。文化因素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与多元性并存的特点。

文化是认识民族的起点,也是国家形成的基石,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鲜明、可辨识度高,传世典籍文献固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但考古工作在通过提供资料佐证、厘清历史悬案、还原真相等方面,为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传统文化基因的挖掘、研究与传承弘扬,考古学体现出独特的学术价值,考古事业也承担了自己的历史贡献。

(作者简介:徐宿浒,单位:镇江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历史、文物、博物馆、社会学)

参考文献:

1、2、3、4、5.王巍主编.中国考古学大辞典[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猜你喜欢

文化基因交叉学科社会
给交叉学科 多一些支撑
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
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码
交叉学科下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浅析泉州侨批的传统文化基因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德国“国富民强”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