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质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1-09-15李伟丽谭文澜黄金媚王艳红

广西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银质患肢中风

李伟丽,谭文澜,黄金媚,王艳红,王 珊,李 宇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3.扶绥县中医医院,广西 崇左 532100)

肩手综合征(should hand syndrome,SHS)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概率约为12.5%~70%[1]。临床上主要以患肢活动受限、疼痛、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治疗中风后SHS的中西医方法层出不穷,取得较好疗效,但银质针治疗中风后SHS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银质针治疗30例中风后SHS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及扶绥县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的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5(58.73±8.71)岁;病程55~130(95.27±17.67)天。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4~73(59.93±8.72)岁;病程56~132(96.93±17.16)天。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脑梗死的诊断标准;SHS诊断参照《中国康复研究中心》[3]制定的SHS诊断标准,Ⅰ期分期标准参照文献[4]。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5]的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生命体征平稳,心电图、凝血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愿意配合银质针治疗;③病程在2周~6个月内,且中风为首次发病;④年龄40~80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非中风引起的SHS;②SHSⅡ、Ⅲ期患者;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④严重精神疾病,妊娠妇女;⑤对治疗药物过敏者,患肢皮肤有溃烂者;⑥资料不全而影响疗效判断,不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康复训练,参照《康复医学》[6]设计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训练方案,主要项目包括肢体良性位置的摆放、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进食、穿衣、洗漱)、运动训练等(如主动、被动运动),上述项目由康复师操作。每天1次,每周5次,周末休息2 d,疗程为2周,随访3个月。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银质针治疗。治疗方法:嘱患者侧卧位,取患肢的肩胛区、肩区及上臂,以疼痛显著处为进针点,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敷无菌巾,用止血钳固定,每个进针点先用5%利多卡因皮内注射局麻,采用银质针(规格:1.1 mm×15 cm,上海署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垂直或斜刺进针,直达肌膜附着的骨面,每针距离约为0.5 cm。根据病情,每个治疗区布针20~30针,布完针后,针间处予垫无菌巾,在每根银针的末端套上一个长2 cm左右艾炷,点燃,热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持续用0.9%生理盐水喷洒降温,待艾炷燃尽,针身温度消失后取针,局部按压止血,用碘酒涂针眼处,无菌辅料覆盖针眼,术后24 h内保持施针处干燥。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随访3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评估疼痛程度。②采用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8]评价上肢运动能力。③采用水肿程度评定表[9]评价患肢水肿程度。④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10]评价日常生活能力。

3.2 疗效标准 根据尼莫地平法公式[5],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l00%。痊愈:患肢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度正常(疗效指数≥95%);显效:患肢疼痛基本消失,轻度肿胀,活动度接近正常(70%≤疗效指数<95%);有效:患肢疼痛缓解明显,有轻度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明显(30%≤疗效指数<70%);无效: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3.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检测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观察是否出现气胸、臂丛神经损伤、再次脑血管意外等不良反应。

3.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年龄、病程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观察指标等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5 结 果

3.5.1 两组治疗前后VAS、FMA、水肿评分及Barthel

指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FMA、水肿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VAS、水肿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FMA、水肿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 [M(P25,P75)]

3.5.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11,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中风后SHS主要分为3期,I期主要表现患肢灼热、手指肿胀、疼痛,上肢大多会出现下垂症状,如不积极治疗容易进入第Ⅱ期、第Ⅲ期,出现筋膜挛缩及功能性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手指变形。一但进入第Ⅲ期,治疗基本无效,因此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目前中风后SHS的发病机制尚不一致,周志强等[11]认为与中枢系统损伤引起血管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邓森军[12]认为主要与质子泵障碍和炎症反应有关,中风后导致肢体偏瘫,患肢活动能力下降,肌肉收缩舒张活动随之减少,静脉和淋巴管回流障碍,神经末梢缺血缺氧及炎性介质释放,常见有降钙激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等,堆积致痛物质,引起疼痛、水肿。

中医认为中风后SHS属于“筋痹”“偏枯”“痹证”及“痿证”范畴。主要病性为本虚标实。《灵枢·刺节真邪论》载“虚邪遍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指出人体正气不足,气血亏虚,邪气袭击,营卫衰败,肢体不得濡养,不荣则痛。气、虚、痰、火、风、瘀六种病因在一定环境下,相互作用,肌肤经脉失于濡养,气血运行受阻,引起疼痛,不通则痛。

目前针对中风后SHS中医外治方法主要有针灸和中药外治,针灸在治疗疼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13-15]。银质针来源于针灸,与普通针灸不同,它主要由85%的银制成[16],消毒、导热功能较一般合金针好,且针身较长、较粗,质地较软特点,针刺部位深且范围大,更容易准确刺到疼痛部位,因此银质针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目前银质针广泛应用于颈椎病[17]、肩周炎[18]、软组织损伤[19]、腰腿疼痛[20]等,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主要通过银质针刺入疼痛、活动受限部位,使局部的粘连松解,缓解痉挛,促进微循环,提高血流速度[21],并通过艾灸燃烧,产生热量,经银质针传入针刺部位,温度在40℃以上,起到消炎止痛作用,可增加活动度,进一步促进患肢康复。

有学者对严重的腰腿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密集型银质针治疗,也取得较好疗效,且止痛作用强及维持时间长,针刺部位具有较长时间的松弛效应[22]。本研究结果亦验证了银质针的远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随访3个月的VAS、水肿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说明银质针治疗中风后SHS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银质针治疗中风后SHS可有效缓解患肢的疼痛、肿胀,并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中风后SHS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银质患肢中风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银质针松解术结合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疼痛的临床观察
商业类银质收藏作品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