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陪护现状调查和安全护理措施研究分析

2021-09-15李永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
关键词:高龄我院护士

李永芳

(贵港市港南区八塘街道医院,广西 贵港 537133)

0 引言

认知行为是包括判断、理解、记忆、语言等等各方面信息能力的总和。我们将人脑接受外界信息后自行加工处理反映成心理或精神活动的过程叫做认知行为,认知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在与外界的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应用知识。而MCI具体指的就是我们的某项或多项认知功能受到内因或外因影响形成损害,继而对人体的日常活动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有研究报道发现,老年患者是MCI的多发群体,随着其年龄不断增高,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且患者很容易受到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影响,再加上部分患者原发性疾病较多,很容易产生MCI。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筛选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MCI患者,对其陪护现状展开调查,就现状调查中的不足和缺陷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措施,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75.36±12.65)岁。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有关数据的对比。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MCI确诊标准。(2)年龄均高于60岁以上。(3)开展研究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协商,患者及家属在知晓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研究。(4)临床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基础能力正常,但复杂性工具性日常能力轻微损害。

排除标准:(1)患者本身伴有精神病和恶性肿瘤问题。(2)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确诊者。(3)患者参与本项研究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筛选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MCI患者,对其陪护现状展开调查,就现状调查中的不足和缺陷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措施:(1)加强危险因素评估:临床护士严格评估入院后的老年患者,合理区分高危与轻度人群,醒目标记高危人群,并添加防止跌倒等警示牌,方便对部分高危患者(跌倒高危险性)展开预见性护理。增强相关人员(家属、护工、护士)的防范意识教育和防跌倒教育,积极做好健康宣教,可采取上墙宣传,严格告知注意事项,加强病室巡逻,以便随时发现不良情况,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帮助[1]。(2)加强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护士应该密切关注老人用药后的反应,如服用镇静类和降压类药物后,应指导患者在床上保持30min左右的静养,等到神志完全清醒后再下床,部分药物可导致患者头晕和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在服药后不可让患者随意走动,避免跌倒摔跤。还有部分药物属于利尿剂和腹泻剂,应根据患者病情遵循就近原则安排床位,方便如厕。且临床护士需严格对患者及家属开展用药宣教,帮助其对用药方式和药副反应有清楚认知,患者服药,护士应在旁监督,避免出现误食现象[2]。(3)重视病房管理:要求在病房内设置定位设施,如加固床栏,在厕所、走廊、楼梯都需设置扶手,后勤系统务必健全高效,对医院病室损坏床椅及时维修,及时拖干有水的地面,同时在拖地时告知患者不要下地,等待地面干燥之后,再下床活动[3]。(4)做好宣教工作:患者入院,首先要开展宣教工作,对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和病区环境进行全面介绍,记录家属联系方式,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基础的预见性护理技巧;时常给予患者言语鼓励,增强患者信心,纠正患者的心理状态,激发其求生欲,促使其积极面对病情。如患者出现过激行为或自伤、他伤行为,应着重看管,如果有需要,可采取约束性保护[4]。(5)提高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医护人员之间要严格遵循巡视制度和交接班,对于高危群体要着重交班,夜间巡视一定要勤,对高龄群体一定要多上心、多走心,要有充分的同情心理,积极沟通,采取个体化的人性服务,做好基础生活指导,护理模式应遵循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5]。(6)定期组织讨论:护士长应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展开纠错大会,对曾出现过安全差错事故实例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找出目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引以为戒,制定针对防护措施。

1.4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前后的安全因素。影响护理情况的安全因素包括生理性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医源性因素。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老年患者陪护现状调查

经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MCI患者调查发现,60例患者中50例患者目前的陪护现状均存在不安全因素,其中生理性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占比最高,心理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其次。见表1。

表1 60例患者老年患者陪护现状调查[n(%)]

2.2 护理前后的护理安全因素对比

护理后,陪护过程中的生理性因素12例,药物因素2例,环境因素1例,心理因素1例,陪护过程中的不良因素发生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的护理安全因素对比(n,%)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内科老年患者的住院率逐年递增,目前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做好高龄人群的护理安全防护,患者会因为各种不安全因素,对医院医师、护士产生怀疑心理,不但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造成医院的重大损失,同时对医院的社会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高龄群体的安全管理目前成为临床上首要解决的问题。

而影响高龄群体安全管理的不安全因素通常为:①生理性因素,主要指的是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日渐下降,本身伴有多种原发性疾病,容易在进食中出现呛咳,造成误吸等现象。②药物因素:高龄群体普遍存在记忆衰退的问题,因此很难按时按量遵循医嘱服药,容易漏服或错服。③环境因素:医院基础设施不合理,造成高龄患者摔跤、跌倒等。④心理因素:部分高龄患者心理敏感,不愿意受他人帮助,或因长期病程对治疗存在抗拒心理和失望心态。⑤医源性因素:医护人员缺乏端正态度和工作经验,缺乏精湛的操作技术。本次研究中,通过筛选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MCI患者,对其陪护现状展开调查,发现其中有50例患者目前的陪护现状均存在不安全因素,其中生理性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占比最高,心理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其次,我院给予护理干预后,不安全因素发生率显著降低,说明对MCI患者加强安全管理,能够降低不良风险。

综上所述,MCI患者由于年龄增大,各方面机体器官功能均呈现下降趋势,普遍合并多种原发病,安全隐患极高,因此必须不断审视与分析目前的陪护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制定全面系统的安全陪护方案,可合理提高提高患者的智力状态,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参考。

猜你喜欢

高龄我院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