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短期预后分析

2021-09-15李倩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移植术体外循环

李倩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6)

0 引言

冠心病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冠脉旁路移植术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既往该术法多在体外循环下实行,但术中患者心肺循环易因全身低体温的影响而出现异常,进而导致心脑、肝肾受到损伤,影响到患者的预后[1]。近年来,临床尝试在非体外循环下实行冠脉旁路移植术,以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本文选择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试对比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短期预后造成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研究组49例,对照组49例。研究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41~71岁,平均(56.76±7.24)岁;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3例,NYHA-Ⅲ级19例,NYHA-Ⅳ级17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42~70岁,平均(56.79±7.21)岁;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20例,NYHA-Ⅲ级13例,NYHA-Ⅳ级16例。将平均年龄、男女例数、心功能分级等纳入组间对比,P>0.05,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2];②无冠脉旁路移植术禁忌证,无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禁忌证;③近期无其他治疗史;④患者身体状况可耐受手术;⑤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本研究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颈动脉斑块等;②脾、肝、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③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④既往有心脏手术史;⑤有麻醉禁忌证。

1.2 方法

两组均行气管插管,给予全身麻醉,取仰卧体位,给予100U/kg的肝素,进行全身半量肝素化处理。

对照组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经由右心房和主动脉进行插管操作,建立体外循环,将主动脉阻断并灌注心肌保护液与含血冷停搏液,向心包腔中置入冰屑,以降低局部温度。待心脏停搏后,于冠脉端侧吻合桡动脉远端与大隐静脉桥近端,术中保持鼻咽处温度为30℃上下,吻合完远端后开放主动脉,使心脏恢复搏动,随后在主动脉夹侧壁吻合旁路近端。

研究组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给予肝素后为患者维持正常的血压、心率和体温,在胸骨正中取切口,将大隐静脉游离。切开心包以使心脏充分显露,观察冠脉不同分支的狭窄程度和血管病变位置,酌情移植旁路血管、建立桥血管。对靶血管行心脏固定器固定,先吻合大隐静脉,再吻合左回旋支与大隐静脉、对角支与右冠脉后降支,最后吻合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术毕,止血,将心包缝合,留置引流管引流,关闭胸腔。

1.3 观察指标

组间对比如下指标: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③手术前后的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其中肌酸激酶的正常参考范围为18~198U/L,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18U/L。

1.4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处理均使用软件SPSS 19.0,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表现形式分别为n(%)和(±s),检验分别使用χ2和t值。若P值<0.05,则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的对比(±s)

表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的对比(±s)

分组 手术时间(小时) 住院时间(日) ICU监护时间(小时)研究组(n=49) 3.48±0.55 7.01±0.65 6.99±0.64对照组(n=49) 5.25±1.37 13.85±1.38 11.01±1.59 t 8.393 31.388 16.418 P 0.001 0.001 0.00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n(%)]

2.3 手术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

组间对比治疗前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再次对比,两组的心肌酶谱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且研究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对比(±s)

表3 手术前后的心肌酶谱水平对比(±s)

分组 肌酸激酶(U/L) 肌酸激酶同工酶(U/L)术前 术后 t P 术前 术后 t P研究组(n=49) 225.24±70.23 77.32±32.13 13.407 0.001 68.23±13.19 16.78±3.24 26.516 0.001对照组(n=49) 225.75±70.56 130.86±45.23 7.925 0.001 68.66±13.54 24.99±5.86 20.720 0.001 t 0.036 6.755 - - 0.159 8.583 - -P 0.971 0.001 - - 0.874 0.001 - -

3 讨论

既往冠心病患者采取的冠脉旁路移植术大多是在体外循环条件下进行的,这种手术方式固然可以缓解冠心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体外循环下患者全身都处于低体温状态,其循环功能会受到影响,血液流动处于非正常的生理状态,容易导致多个器官受到损伤,心脏停搏液虽然可以在术中为心肌提供保护,但心脏长期缺血后再恢复血液灌注,容易导致缺血性损伤或再灌注损伤,患者在术后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3-4]。对于这种情况,本文中研究组选择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这种方案具有如下优点:①术中患者心脏不停跳,血液流动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不易对其他脏器造成损伤;②不使用心脏停搏液,患者身体未处于低温状态,循环功能受到的影响更小,并且术中心肌具有足够的血供,心肌不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不易发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体外循环需要使心脏停跳,会对心肌造成一定的损伤,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心功能不全;③手术时间更短,对身体功能影响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5]。而从结果可知,研究组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正可以证明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短期预后的显著影响。将赵博[6]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和术后低于对照组的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P<0.05)与本文中研究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均较为相近,可见本研究结果真实可靠。

综上所述,与体外循环相比,非体外循环可以使冠脉旁路移植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不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心肌功能也会得到显著改善,短期预后更好。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移植术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围手术期难治性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分析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