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以四川省属高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举措为例
2021-09-15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罗鑫鑫覃吉春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罗鑫鑫,覃吉春
一、引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发表不少重要新论述,学术界各学者也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视角不断微缩化,使得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和细化,研究结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深度。本研究在充分吸收这些新的理论成果基础上,选取四川省属高校中的12所为样本,并针对2020年各高校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上的多项举措,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笔者以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10月31日为时间限制进行相关探讨,样本高校如表1所示。
表1 四川省属12所高校名单
二、高校突发事件概述
突发事件通常指那些临时发生的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必须马上采取措施应对的事件[1]。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开放性,突发事件在高校范围内的发生会对在校师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更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高校如何建立自身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已经成为自身和各学者关注的焦点。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高校人群复杂。高校涉及的人群不仅包括国内各地学生和教师,还涉及到国外的留学生、校外的商家、教职工家属等。其涉及的范围广、年龄跨度大、密度大,人群十分复杂[2]。
(2)高校突发事件发展速度迅猛。由于高校自身独特的聚集性,校内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便迅速在学生之中影响开来,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3)高校社会影响力大。社会对高校的关注度高,倘若学校对于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便会迅速传播到社会中,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问题。
三、12所高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管理制度不完善,组织框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尚未设置完备的应急事件保障部门。在此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12所四川省属高校中大部分未成立自身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保障部门,而是由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爆发而临时成立领导小组对事件进行相关防控。样本所有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都是事后处理,对突发事件的事前信息监控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一些本可以规避的突发事件未能避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高校尚未形成自身完备的应急管理制度,没有健全的应急管理组织框架,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学校的教学、医疗、保卫等多个部门进行协调合作,不利于各个高校在应急事件中进行统一指挥和制定相关应急政策[3]。本文对四川部分省属高校的应急管理体系的调研结果如图1。
图1 四川省属高校调研高校调查结果
(二)应急事件管理预案不完备
预案是指高校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在事件发生前制定的一系列具体行动方案。应急管理预案在整个突发事件起指导作用,其在事前对高校各类应急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和分配。在对四川省属高校调查中发现,仅有2所高校存有公共卫生应急事件预案,其他院校均是在1月22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出防控疫情紧急通知后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和制定相关政策。缺乏预案的防控疫情指挥工作,不能全面的对校内各个环节进行严密防控,同时容易出现诸多问题。
(三)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高校公共卫生普遍是由校医院负责,校医院作为学校社区医院,主要是便民服务,属于非盈利性组织。校医院没有固定的年度收入且高校对于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校医院已有的物资仅够短期周转和使用,当疫情暴发时,四川省属大部分校医院物资准备不够充分,物资品类单一,以及其他相关物资存储和周转困难。
(四)公共卫生安全防范教育不够
绝大多数高校对公共卫生的防范力度不够,校内并未开设突发事件安全教育课程、公共卫生演练活动以及相关的宣传,对于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不足。与此同时,我国大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2003年的SARS病毒为典型,而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2000年以后出生,他们对大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没有深刻的印象,当他们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时,不仅仅在生理上没有进行防备,心理上也容易进入恐慌、愤怒、恐惧等情绪之中[4]。
四、四川省属高校加强突发事件的建议
(一)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框架
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中的三制分别指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5]。各高校首先需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中心,对全校的应急管理进行集中而统一的领导。同时明确组织内各个部门不同的职责,成立对应急事件专职负责的相关的组织机构。并根据已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当前时代的新技术完善整个突发事件组织体系,使其能够有针对性的适应高校。对于运行机制理应提高领导小组对事前预警机制的重视程度,充分搜集事前的预警信息,避免可预见的损失。与此同时,对参与应急管理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具备专业性的应急管理知识。
(二)统一完备的应急管理预案
各地高校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政策和高校自身情况确立完备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案对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明确了整个应急管理的总则,以及各个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责,贯彻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的全过程。各高校应该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确定可控事件的统一类型预案和不可控补救措施预案,并根据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校园暴力事件、工程建设安全等不同事件的类型特点制定相关的预警和补救措施,同时补充以往预案可能缺失的事件信息搜集、事件预警和事后分析、总结、补充等相关预案。
(三)完善突发事件的保障体系
高校的所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都需要保障体系的支持。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信息保障、物资保障、教育保障和政策保障。
信息保障主要是指当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控制中心对事件发生前的校内外情况、突发事件的基本状况、事件发生中的情况和变化过程状况、突发事件发生信息的传播情况、校内外资源整合情况以及应急管理体系的各部门的运行情况都了如指掌。
物资保障主要包括校内应急食品的保障、应急救助类物资保障、应急交通保障、应急照明保障、应急消防保障、应急医疗保障和资金保障。应急相关物品的保障各高校应该在预案中备案,根据各高校面积的大小、人口的数量和分布进行预估,并按照预案中各类物品的规格和数量进行购买和统一存放。资金的保障主要是高校对突发事件资金划拨,需要各高校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确保对突发事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可以借助校外的企业和机构的资金支持,用充足的资金完善应急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确保每一笔支出都符合规定,每一笔资金都使用在应急管理工作中。
教育的保障是指对高校内的师生进行突发事件的培训和科普。使得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师生均能保持镇静,了解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过程,减少信息失真现象和不必要的恐慌。教育保障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各高校在校内主动开放应急管理的相关课程或讲座,增强自身发现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对能力。第二个方面可以在协会机构中设立相关机构,并定期举办一些急救、防御等活动供大家参与,提高师生的参与性和实践能力。第三个方面高校可以根据预案定期举行应急事件的演练,全面性的提高师生对应急事件的认识和防御能力。
政策保障是指各高校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地方政策和高校内自身情况确立相关应急管理政策以及相关法律进行保障。政策支持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完善,其一是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政策来支持应急工作和宣传的开展,在校内对师生进行宣传和开展相应的活动和工作。还可以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知识竞赛等,使得师生在面对应急事件时,了解法律界限,明确自身行为和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