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持续改进对极早和超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发育的影响
2021-09-15吕高峰石华平
吕高峰, 石华平
(1.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成都 610100; 2.四川省达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达州 635000)
全球范围内每年极早和超早产儿的出生人数约为2400 万人,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受到国内外医学者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极早和超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1-2]。研究[3]证实,通过追赶生长能够缩小极早和超早产儿与同龄儿童的差距,对于长远的生长水平具有积极影响,母乳是新生儿营养来源的首选,尤其是极早和超早产儿,母乳喂养不仅能促成熟、促生长、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发挥保护作用,而且能够促进脑白质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4]。母乳喂养持续改进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被证实能够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但在极早和超早产儿的应用报道不多[5]。本次研究主要探究母乳喂养持续改进对极早和超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7 月至 2019 年 6 月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92 例极早和超早产儿[6]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早产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共46 例,男性 26 例,女性 20 例,胎龄(26.02±3.27)周,体质量(1.84±0.23)kg,观察组接受母乳喂养持续改进喂养,共 46 例,男性 25 例,女性 21 例,胎龄(26.15±3.24)周,体质量(1.77±0.31)kg;两组早产儿性别、体质量、胎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纳入标准:1)胎龄<28 周者;2)无基础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基础疾病者;3)无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者;4)无3 级以上颅内出血者;5)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者;2)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者;3)重度窒息者;4)住院期间进行重大手术治疗者。本研究通过了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LQFYLL-201705),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母乳喂养持续改进:1)发放母乳喂养知识手册,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的收集、储存方法;2)对母亲进行床旁指导,鼓励母亲于早产儿出生1 h 后开始挤奶;3)定期让母亲去医院级别挤奶室探视,鼓励母亲每2 h 挤1 次奶,并记录于母乳日记;4)早产儿出生后母亲使用初乳涂抹早产儿口腔给予口腔护理,每6 h1 次;5)每周1 次对早产儿进行袋鼠式护理,母亲与早产儿进行皮肤接触,每次1 h;6)若早产儿不能经口喂食或禁食,则鼻饲前使用奶嘴安抚5 min;7)加强母乳的管理,核对信息后正确冷藏,并正确使用捐赠奶和母乳强化剂;8)打造以家庭为中心的病房模式,指导家长喂奶、换尿布等护理操作,并在出院前进行母乳喂养的再宣教。
1.3 评价指标
1.3.1 体格生长发育情况 评价两组早产儿在矫正月龄6 个月时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若早产儿头围或体质量大于相应胎龄同性别早产儿生长曲线的第10 百分位,则为体格发育正常,若小于第10 百分位,则为体格发育迟缓。
1.3.2 早产儿行为神经发育状况 于矫正胎龄40 周时,用NBNA 量表[7]评估早产儿的行为神经发育状况,若>37 分,则为正常,35~37 分为临界状态,<35 分为异常。
1.3.3 早产儿的神经运动心理评估 于矫正月龄6 个月时,用Gesell 发育量表[8]评估早产儿的神经运动心理,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会行为、语言、适应性等各能区发育商(DQ),若DQ>85 分为正常,76~85 分为边缘状态,<76 分为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矫正月龄6 个月时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体格发育迟缓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早产儿矫正胎龄40 周时行为神经发育状况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神经发育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早产儿行为神经发育状况比较[例(%)]
2.3 两组早产儿矫正月龄6 个月时Gesell 各能区发育商情况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会行为、语言、适应性等各能区发育正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 3。
表3 两组早产儿Gesell 各能区发育商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早产儿救治成功率的提高,改善早产儿的体格和神经发育成为临床上救治早产儿的重要目标[7-8]。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给予合理的监测和喂养指导,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速度,对于早产儿的长远发育具有重要意义[9]。
本研究显示,在矫正月龄6 个月时观察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体格发育迟缓比例低于对照组,有研究[10]指出,早产儿的体格发育速度与摄入亲母母乳的量呈正相关,亲母母乳喂养早产儿与捐献母乳喂养早产儿相比,亲母母乳早产儿发育更快,使用母乳喂养持续改进,强调亲母母乳喂养,并在喂养过程中添加母乳强化剂辅助,能够增加观察组亲母母乳喂养量,为观察组早产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因此体格发育效果更好,与有关研究[11]结果一致。
母乳是新生儿生长发育最佳食物,母乳中包含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大量有助新生儿成长的活菌,且亲母母乳喂养与使用吸奶器获得母乳相比,细菌总数和肠杆菌比例更高[12-13]。本次研究的数据显示,矫正胎龄40 周时观察组早产儿神经发育异常率低于对照组。矫正月龄6 个月时观察组早产儿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会行为、语言、适应性等各能区发育正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可能原因为观察组早产儿对亲母母乳喂养肠道益生菌利用率更高,早期的亲母母乳口腔护理能够促进口腔的颊黏膜吸收母乳中的细胞因子和肠道细菌,而肠道细菌除了通过内源性途径直接经口传播,即从肠腔运输至乳腺,还能够通过肠道-乳腺通路垂直传播,增加母乳喂养能够提高母乳中肠道益生菌的利用率[14-15]。同时,打造以家庭为中心的病房模式、母乳日记以及健康教育,能够给予早产儿家属一定的育儿知识和社会心理支持,帮助构建融洽的亲子关系,提高母亲养育能力,使早产儿得到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科学的养育以及适宜的多器官刺激,促进其神经发育[16]。
母乳喂养持续改进能够提高极早和超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发育效率,改善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结局,但对于极早和超早产儿临床结局,母乳喂养并非唯一因素。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未采用多因素分析,同时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在判断干预措施效应的真实程度上比较弱,今后尚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同时在研究结果判定上采用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