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复位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及对血清IL-6、CRP、TNF-α水平的影响

2021-09-15罗建刚陈波叶丽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
关键词:肠套叠肠管小儿

罗建刚,陈波,叶丽娴

(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阳江 529500)

0 引言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导致小儿肠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疾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便血等,如果患儿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引发肠穿孔、肠坏死等更为严重的症状[1]。由于儿童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在治疗该疾病的手术方式选择上需要更加谨慎,这也成为了临床医护人员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2]。随着腹腔镜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技术逐渐成熟,与常规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因此在肠套叠小儿治疗中得到了逐渐广泛的运用。本文将对腹腔镜复位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及对血清IL-6、CRP、TNF-α水平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与阳春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小儿肠套叠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30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纳入A组,另外30例接受腹腔镜复位手术的患者纳入B组。A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8岁,平均(5.15±1.26)岁。B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7岁,平均(5.43±1.18)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

纳入标准:经过超声检查以及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的患儿;发病时间在48h以内的患儿;需要进行急诊手术的患儿。

排除标准:合并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存在继发性肠坏死、肠绞窄等并发症的患儿;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

1.2 方法

A组: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在患者右上腹皮纹处进行切口,逐层进腹,寻找其肠套叠头端,将其托出切口外,对远端结肠套叠头部位进行挤压复位,最后逐层关腹。

B组:采取腹腔镜复位手术。具体为:患者平卧,将其腰部垫高,根据手术需要对手术床位置进行调整。在其肚下缘将5mm trocar置入,将其作为腹腔镜的观察孔,并在左侧腹直肌外缘上腹与下腹处分别将5mm trocar置入,将其作为操作孔。主刀位于其左侧。选择完好的肠钳,寻找其肠套叠头端,使用2把完好抓钳进行交替挤压,结合牵拉近端小肠或阑尾复位肠套叠。复位好以后进行仔细检查,探查起套点周围肠管腔内是否存在占位、肠重复畸形等等。若发现是继发性肠套叠,将脐部切口扩大,并将病变的肠管拖出切口后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清IL-6、CRP、TNF-α水平。

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的血清IL-6、CRP、TNF-α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均少于A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正常饮食恢复时间(d) 住院时间(d) 并发症A 组 30 65.35±8.21 5.85±1.68 6.63±1.75 4(13.33)B 组 30 52.28±7.65 4.36±1.17 5.26±1.22 1(3.33)t 6.379 3.184 3.517 6.545 P 0.000 0.002 0.001 0.01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TNF-α水平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IL-6、CRP、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血清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 A 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TNF-α水平

3 讨论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相关研究中指出其发病可能与儿童的年龄、性别、病毒感染、机体免疫状态等有密切联系[3]。胃肠道功能如果出现紊乱,那么肠管将会发生痉挛,舒张功能出现障碍,便可能引发肠套叠[4]。小儿肠套叠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其中前者更为多见。当产肠套叠以后,当产套叠的肠管受压迫的时间在24h以上,将会对肠管的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肠坏死。因此,发生套叠的肠管部分需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原位。

与此同时,由于免疫炎性反应会对肠道平滑肌的运动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也会影响到胃肠道功能,起到主要作用的炎症因子有血清IL-6、CRP、TNF-α。IL-6能够对非单核细胞依懒性T细胞产生刺激,促使B细胞增生、繁殖增殖,进而促进其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能够对肝细胞合成急性期反应蛋白产生诱导,进而会引发急性期反应。TNF-a能够对巨噬细胞产生刺激,促进IL-4分泌,进而引起发热。并且TNF-a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泌IL-4、IL-8等多种炎症因子,引发炎症反应。CRP是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所以IL-6、CRP、TNF-α的水平能够反映出机体阴性反应的具体状况,其水平随着炎性反应的缓解而降低[5]。在本次研究中,与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儿相比,接受腹腔镜复位手术治疗的患儿,其手术时间、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均更少,且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更低。表明腹腔镜复位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显著,患儿术后康复快,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更快。手术创伤属于一种外界刺激,患儿对这种刺激会产生应激反应,而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炎症反应。因此,也说明了腹腔镜复位手术能够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

开腹手术是肠套叠的传统手术,该手术的相关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并且操作简单,患者经济压力较小,但是由于该种手术对患儿的身体伤害较大,术后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患儿术后的康复有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多种手术中得到了重用。该技术用于肠套叠手术具有多种优势,第一,微创,该手术的切口较小,通常手术切口在脐部、右下腹,不仅能够达到美观效果,也有利于患儿术后更快恢复。第二,手术切口感染可能性较小。第三,在腹腔镜下,手术操作者能够更清楚、直观的观察到患儿腹腔内的具体情况,对病情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第四,由于使用腹腔镜后冲洗更为方便,降低了患儿术后发生肠粘连的可能性。第五,该手术对患儿身体伤害较小,避免了因为机体的应激反应,而影响到愈后,手术后的康复时间较短,能够更早的进行下床活动,避免了肠梗阻等并发症[6]。

综上所述,腹腔镜复位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显著,患儿术后康复快,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更快。

猜你喜欢

肠套叠肠管小儿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小儿涵之三事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小儿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