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关怀医学生志愿者团队的构建和实践
2021-09-15皈燕王裕嘉刘慧谢力
皈燕 王裕嘉 刘慧 谢力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姑息关怀(Palliative care)是指由多功能的执业团队对不可治愈的、进展性的、威胁生命状况的疾病患者及家属,提供积极全面的整体关怀服务[1-3]。姑息治疗是癌症控制方面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重视姑息治疗,是以“疾病为导向”向为“以患者为导向”的转变。肿瘤患者不仅承受肿瘤疾病本身所致的生理痛苦,更承受来自个体、家庭、社会的巨大心理压力,因此给予足够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具有重要意义。2012 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实施方案》,该方案中重点强调了志愿者服务在开展医院管理服务创新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5]。医疗机构的志愿服务是促进社会医学人文精神与现代医疗专业技术更加紧密结合的驱动,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并且对患者治疗疗效的提高及生存质量的改善都有重要意义[6-7]。
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是医学有别于其他学科专业的特性和本质。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既重视医学专业教育方法的改革,又着力探索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路径与方式[8-9]。志愿服务是本着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怀揣协助他人、改善社会、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高校志愿服务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引导正确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保障、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0-11]。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志愿服务的主要成员之一,他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将对该项服务活动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而目前国内外大学生志愿者既是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同时又是志愿服务的教育对象,其主体性的发挥对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本文结合我院姑息关怀医学生志愿者团队的组建、发展和实践做介绍,以期为医学院校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一定经验和参考。
一、姑息关怀医学生志愿者团队的构建
(一)姑息关怀医学生志愿者团队成立的理念和宗旨
姑息关怀医学生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4 年,团队成立的初衷和理念是:针对我院肿瘤科住院诊治的中晚期肿瘤病患,特别是对孤寡老人、心理障碍患者、癌痛患者、高龄患者、终末期患者及其他照护困难的病患进行力所能及的关怀陪伴、倾听安慰、心理疏导、祝福和帮助等,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增强他们与病魔顽强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志愿者团队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为信条,以“奉献、关爱、友善、进步”为宗旨。
(二)姑息关怀医学生志愿者团队的构架和职能
姑息关怀是在我院肿瘤科开展的一项原创性、特色性、长期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由共青团川北医学院委员会及共青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委员会共同监管,以肿瘤科姑息医学专业医护人员为专业指导。团队主要成员为川北医学院在校大学生,采用志愿者团队心理干预模式,对在院患者及家属进行爱心关怀、心理疏导、健康理念引导等。
姑息关怀志愿者团队以“自愿报名,综合考核、择优培养”原则的招纳团队成员,以大学生社团形式进行自我管理。团队设置学生干部管理组,分别设置秘书组、策划组、活动组、后勤组、摄影宣传组,各部门分工协作完成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三)姑息关怀医学生志愿者团队成员系统化培训
肿瘤科成立志愿者讲师团,由经验丰富的教学、临床双肩挑的高年资医师和护师授课,对医学生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主要涉及医学人文教育培训,包括医学人文概况、肿瘤患者心理反应特征和应对、医患沟通技巧、人文病史采集的技能、姑息医学理念、肿瘤患者的哀伤辅导、压力管理等内容。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让医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系统学习人文关怀技巧,体验医者情怀、生命关怀及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理念。
(四)姑息关怀志愿者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探索团队发展的长效机制及为医学生志愿者提供更有效培养方式,特在医学生志愿者团体内部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志愿者参与动机和期望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250 份,有效回收235 份,志愿者参与姑息关怀志愿活动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如表1 所示。其中为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动机(88.1%)比例最高,真实反映了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强化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及责任感,是当前医学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医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建设和实践,既关系到医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又关系到医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职业规划的定位和良好医德的养成[13-14]。
志愿者参与姑息关怀志愿活动的期望的内容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如表2 所示,结果显示医学生参与志愿者团队活动最渴望的是通过能与医疗对象进行直接的交流互动,这充分说明医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除病救人、造福社会的职业素养,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提高自身交际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自身需求。
表2 医学生参与志愿者团队活动的需求分析
二、姑息关怀医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实践
(一)肿瘤科病房开展爱心关怀活动
从团队成立开始作为常规开展项目持续进行,每周一次招募20 名医学生志愿者,在活动开始前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医学人文知识、病例介绍及分析、医患沟通技巧等,培训时长为20 分钟。培训结束分小组对有关爱需求的病患进行关怀活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点评。
(二)协助开展“患者教育”主题活动
患者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个人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医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加入和协助使患教活动更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团队成员在“患教活动”中实现了医学生到专业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变,锻炼人际协调能力,初步体验课医学专业知识由理论向临床的转化。
(三)科普宣传健康宣教社会活动
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其作为肿瘤防治的重要举措,贯穿于肿瘤防治的始终。医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加入为肿瘤防治科普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团队成员均为有专业医学背景的在校医学生,团队中有绘画、音乐、电脑、摄影等特长的成员,集思广益创作了多项科普作品,优秀作品在省内、国内肿瘤防治科普比赛中获得多项荣誉。志愿者团队活动既为成员提供了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也增强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体现了社会价值。
(四)团队的自我管理及活动升华
姑息关怀医学生志愿者团队从创建到发展,团队的管理也经历不断细化、不断完善的过程。除贯彻的系统性培训外,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的志愿者干部培训会、沟通协调会,活动的开展也从校内拓展到校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团队及团队成员获得多项殊荣和奖励,荣获四川省医学会“2019 年度人文爱心精品项目”奖,多次获得川北医学院“优秀志愿者团队”奖项,成员2 人获得“四川省优秀志愿者”称号等。
我国的志愿服务正迅速发展,医学生志愿者团队及志愿者服务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价值。学校与医院、社区、社会团体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联动,共同构建完善医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以期通过活动的开展锻炼和提升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医德风范、文化素质,最终达到社会、学校和学生多方共赢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