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武术课程“文”“武”“德”三维体系构建研究

2021-09-15韦树杰

武术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武德技击传统武术

韦树杰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62

1 武术发展现状

武术是一项中国特色浓郁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同时还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重任。随着时代变迁,由冷兵器发展为热兵器时代,武术的社会价值逐渐降低,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自然不容忽视。近些年,社会上显现出一批“武术大师”将武术推至舆论的风口。加之一些社会比武事件,更多的人对武术的技击能力产生了质疑。随着国家对武术等传统项目的复兴行为和国际化的手段,武术的文化内涵逐渐被挖掘,而武术的本质“武技”则出现了缺失。

2 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现如今我国高校所开展的武术课程主要包括1957年创编初级三路长拳、1956年创编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等初级武术套路。而且在教学形式上与健美操类的运动相似:示范——讲解——练习——指导——纠错。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接受能力。从武术课程的教学到期末考核,学生接受的都是武术外在的套路表现形式,教学使用的是示范和讲解,而学生则一味地模仿和练习,致使学生感觉武术过于难学,而且枯燥无味。随着课程的开展,学习内容的增加这种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逐渐将现代大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磨完浇灭。经过走访调查在校大学生,研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武术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部分选修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类的课程时,并不认为是在学习武术,而是单纯地认为这是在学习太极拳。所以说,当前高校武术课程的开展,对武术的传播存在局限化,对武术的传承存在缺失性,换而言之,高校武术课程的开展方式是不健康的。

3 传统武术的三维架构

3.1 武术的本质——“武”

众所周知,无论是武术的起源还是“武”字的讲解,武术的本质都是打斗,尽管“武”字被解释为“止戈为武”,但是依旧难以掩盖武术的本质就是搏击之术,或者被称为格斗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武术的发展,武术的“武”被划分为两个部分:武技和武艺。武艺,在这里可以被解释为武术的基本动作以及运动形式,譬如武术基本功中的手形(掌、拳、勾等)、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等)、手法(冲拳、架拳、推掌、亮掌等)、腿法(弹腿、蹬脚、踹腿等)以及武术的演练形式。武技是武术的技击方法,其中包括徒手技击方法(踢、打、摔、拿、闪、展、腾、挪)和器械技击方法(劈、刺、击、砍、扫等)。武术就是利用简单的运动形式、合理的方式将力量施加于对方身上,或者防止对方的力量施加于自己的身上。

3.2 武术的内涵——“文”

武术的“文”是以武术为载体,对武术的技术动作以及内在的武术思想进行总结,对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术的“文”同样可以分为两部分:武“理”和“武理”。武“理”是指在武术练习过程中武术动作的名称、动作路线、动作轨迹等基本武术理论。“武理”则是武术文化以及武术运动所蕴含和折射出来的哲学,例如,李小龙先生所提出的“水的理论”:水既是世界上最柔软也可以击穿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太极拳中的阴阳理论;形意拳中的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以及八卦掌中的八卦原理。武术“文”的含义和解释都是以武术为载体,进而对武术的本身进行记载和阐述。对于武术的传播和传承武术的“文”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言传身教的时代,“文”更好地将武术的理论、体悟、精髓记载于册而供后人翻阅学习,

3.3 武术的精髓——“德”

武德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宝藏。武德是练习武术的人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儒家学派将“仁、义、礼、信、勇”作为武德的主要内容,其中四项内容都是形容对别人的态度,总体而言都是对自身的要求。所以说武德不光是对习武之人的行为进行规范,更多的是对待他人的行为和态度。武德也可以被分为两部分:德与礼。“德”重点是要求习武之人在为人处世方面对自己的要求:“尊重师长,恪守孝道,扶危济贫,谦虚谨慎,虚心请教,善待他人”“礼”是指练习武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以及见面的礼数,有师徒之间的跪拜礼和鞠躬礼、有同辈之间的抱拳礼。其中抱拳礼是武术中特有的礼节行为。抱拳礼,左手掌右手拳,左掌大拇指屈指表示谦虚、不自大,右手拳表示勇猛。左掌掩右拳表示“武不犯禁”,同时还有五湖四海皆兄弟的含义。而现代的含义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4 武术维度建构因素之间的联系

武术,因技击而生、以文字记载而传承、因武德而升华。纵观历史,习武之人不计其数,却被分而记之:一介武夫、莽人、绿林好汉、梁山好汉、武侠、英雄等等。原因何在?首先,习武练功是这些人的共同特点。经过对众多习武之人的经历与成就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等:下武精技,防侵害;中武入哲,安身心;上武得道,平天下。以此可以看出,习武之人进阶的顺序为“武——文——德”。三者以武为契机,逐渐发展为全面的、立体的个体。

有武有德而无文,即单纯会练习武术动作或有个别绝招,只会生搬硬套,对其招式的原理以及变化不做了解,然而还心存正义,被社会道德所约束,此类人被称为一介武夫或莽夫,人物典型有程咬金和“黑旋风”李逵。亦或无奈之下占据山头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绿林好汉和江湖义士。有武而无德无文,即通过学习些许武术,对其不知甚解并仗势欺人或占山为王或打家劫舍之人,产生负面影响的习武之人。人物典型则是匪徒或贼人。有武有文而无德,即掌握一项武术技能并对其理解很透彻,但是却以此为利器欺行霸市、称霸一方。有武有文有德,是指从武技到武理再到武德全面修习,并融汇于一体,造福于民众、保家卫国、坚守义信勇的特质,人物典型有岳飞、戚继光、霍去病等爱国将领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客们。

图1 武术的三维结构

图2 习武者层次架构

综上所述,“武——文——德”对于习武人来讲:武为基础、德为框架、文为点缀。

4 高校武术课程维度建构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传统武术的神秘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促使他们的学习欲望高涨。高校学生即怀着浓厚的好奇心理又怀着怀疑的态度进行学习。而高校是极具文化气息的场所,对于传统武术健康传播极为有利。然而随着社会中“大师们”一个个被KO,武术又被社会舆论推到风口浪尖上,导致在校大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有片面性。在加之当前高校武术课程开设、开展以及考核方式的单一性和陈旧性,导致高校武术的传播出现平面化和形式化。在高校文化氛围的烘托下,中国传统武术应该以立体化、健康化的文化意识形态融入其中,以正确的武术态度逐渐影响高校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知,使其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武术历史的渊源,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对传统武术进行探究、学习。

高校武术课程的开展应该将武术的立体性和全面性融入于课堂教学。首先,武术课程要展示出武术的本质“技击”而不是将武术按照操化的形式进行模仿练习。尽管大部分高校开展的都是初级武术套路,但是其中的技击性动作和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来,武术中的掌拳勾、踢打摔的要点要体现出来,在武术课程中将武术套路的练习与实战技法相结合,即打练结合。只有将“武”的本质在课堂上展现出来才能够满足学生对武术的好奇心和对武术的期望值,才能将其与其他“难美类项群”的项目区分开。其次,以武术的内涵“文”为点缀,将所学武术套路的拳种风格特点、拳种分类,以及武术套路中外在表现出来的运动方式、动作轨迹路线和武术自身的文化内涵、拳术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以此来展现出武术并非是单纯的肢体活动,而是富含哲理的高雅艺术。以此为契机,吸引高校学生对传统武术产生更加浓郁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不缺的就是信息收集渠道,而唯一缺的就是一个契机,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武结合为契机,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下的学习动力。再次,以武术的精髓“德”为提升。将武术的精髓通过武德体现出来,同时将高校武术课程的效果提升。众所周知,任何一项体育项目的学习和练习都是辛苦和枯燥堆出来的,武术更是不例外。将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融于武术教学中无疑是对高校学生非常好的锻炼。武德,更是习武之人在学武练武过程中做人的关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学校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更是此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高校是学生身份转换的最后一次修炼的场所,必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将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而武德教育是传统武术和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武德教育融入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继承和发扬武术文化的要求。经过调查发现,在部分高校武术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上下课会相互行抱拳礼。但是其动作的标准则参差不齐。所以,高校武术课程中的武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武礼”的层面,而应该更多将武德教育融入武技的学习和武理的学习过程中。最后,将“武(武形、武技)——文(武“理”、武理)——德(武德、武礼)”三者有机融合,可以将武术更加全面、深入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响应国家政策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又可以纠正武术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认识。青年人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栋梁,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应与高校年轻人一同健康发展,实现文化自信。

5 结论与建议

高校武术课程的开展现状显示高校武术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出现平面化和单一化,导致学生对武术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偏差和缺失。体育化的武术课逐渐将武术向形式化、操化的课程发展,使其文化性和技击性逐渐消退。武术课程维度的建构可以通过将武术的“文—武—德”三个方面合理的交汇贯通并融于课程教学中,使传统武术的影响力潜移默化的植入学生心中,为复兴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提供坚实的力量。高校武术课程的三维建构,需要在高校形成教学系统,在规定的学时内将按照“武—文—德”的顺序,将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在课程安排上加强承前启后的连接性。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

猜你喜欢

武德技击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