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调解:融媒体时代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媒体宣传主阵地
2021-09-15肖丽
□肖丽
2019年4月中旬到8月底,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届市民调解大赛在滨城举行。这看似冷门小众的主题,最终获得一系列令人惊喜的数字加持:选手报名人数1256人,是两年前首届大赛的两倍;复赛16强调解实战电视展播,在片长平均30分钟的情况下,收视率平均4到5个百分点;决赛十强网络票选,一周之内收获16万人气;决赛播出开辟网络通道,在线收看人数达32.2万。还有数字以外的捷报:《法治日报》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大连实践”为题向司法部递送内参,并两次刊发报道,深度解读调解大赛成功经验;司法部调取第二届市民调解大赛决赛视频,准备在人民调解全国讲堂上作经验推广;外地媒体同行纷纷打探策划经过,希望在本地复制……
调解大赛的成功,源于本地一档电视调解栏目《非常帮》深厚的群众基础。《非常调解非常帮》是大连地区唯一一档电视调解类节目,也是东北首家成立了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媒体调解平台。开播9年来,《非常帮》深耕调解一线,累计调解各类纠纷20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70%以上。在栏目收视率长年稳居大连地区前列,收视、口碑双赢的同时,还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金牌调解员队伍。许多纠缠多年的矛盾和处于诉讼边缘的冲突,《非常帮》一到就握手言和、迎刃而解。这既是因为栏目和明星调解员们有“面子”,更是源于《非常帮》“专注专业、坚守主流媒体社会责任感”的“里子”。
专注专业:“非诉讼解决机制”的电视宣传平台
专业是指《非常帮》是一档专注“人民调解”的电视栏目。在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法律专业术语ADR(Alternation Dispute Resolution)。这是“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英文缩写。由于程序灵活简便、费用低廉,ADR——非诉讼解决机制被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并广泛应用。目前,在我国有明确法律依据的非诉纠纷解决方式有七种其中人民调解,名列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体制挺在前面”。目前我国正值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大力发展ADR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以适应化解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问题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诞生于解放区,“人民调解”作为我国人民独创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从创立之初便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视调解是人民调解与电视传媒结合的产物,其根植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土壤之中,同时又是对“人民调解”这种非诉讼调解机制的实现方式作出了自己的补充和延伸。可以说,电视调解已经成为“人民调解”媒体宣传的主阵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治真人秀:秀的是什么
《非常帮》创立9年,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曲折历程。“法治真人秀”,这是《非常帮》创立之初给自己的定位,栏目口号也相应地确定为,“无限迫近真实人生”。“真”和“真实”在采编过程中被反复强调。乍看一下,似乎毫无问题,真实,本就是媒体报道的生命。《非常帮》以“人民调解”案例为报道选题,只是对事实的切入角度特殊,但是它本质上还是“以纪录手法拍摄的电视专题”,因此追求真实并不为错。但是“真实”是什么,是否就意味着不加筛选地呈现。甚至更糟——打着“生活真相”的旗号,对丑恶的东西不加过滤、不惜篇幅地表现,就像曾经大火过的情感类节目一样。
从2007年开始,情感谈话类节目开始在各大卫视涌现。然而在人们猎奇与跟风的热情疲惫之后,此类节目的热度开始下降。于是有些节目开始制造噱头甚至编造虚假故事来吸引观众,直接导致广电总局后来颁下“限娱令”:一些节目停播,一些节目被下令整改。“逼近生活真相”,就曾是这类节目的突出卖点。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调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3家中央新闻单位,提出了48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其中,“引领导向”“成风化人”,为《非常帮》打造电视调解平台,在选题标准、采编尺度、价值导向上,提供了精神标尺。
宁肯牺牲收视也要严守底线:涉及到婚姻情感类的调解案例,杜绝“抓小三”“爆隐私”等低俗情节,不为博取眼球而退后半步。编辑成片过程中,素材选取有“度”:调解过程中,纠纷双方难免恶语相向,有时甚至大打出手,播出时不管调解意向是否最后达成,都对以上情节尽量弱化甚至不予展现,避免一时刺激收视走高,事后却导致矛盾升级。
调解是在“法、理、情”三者之间的平衡,但平衡不等于“和稀泥”:线下调解,有些调解员为了调解成功难免两面说话,但是在电视调解中,调解员必须恪守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把对与错、正与邪、合情合理合法与否明辨清晰传达给受众。
节目价值观与时俱进,用“春风”化人的同时更要用“新风”化人,比如在《非常帮》的报道中,观众很少听到“宁拆一座庙,不破一桩婚”的陈词滥调;老年婚姻、夕阳恋被深深理解和认同;赡养案例中,老年人的法律权益被无条件捍卫,但是“老”并不代表“必然有理”,“孝顺”的观念也被“爱”的理念刷新覆盖……
在此基础上,栏目重新设置了定位语,从“无限迫近真实人生”变更为“幸福生活 和为上”。这个“和”既是“和解”的和,也是“和谐”的和,它既联结在纠纷当事人双方之间,也是每个人和自己内心的契约:“与他人和解,就是与自己和解。”
把社会责任挺在前面:恪守主流媒体本色并非传播劣势
电视调解的迅猛发展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目前我国学者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传播学角度论证电视调解节目的有效性、法学角度论证电视调解的合理性两方面。比如王晨阳从法学的角度论证了电视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性,而陈晓燕则从法学和传播学角度分别论证了电视传播的正当性和有效性。然而以下问题少有人解答:电视调解是否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是否具有广泛的传播效应,电视调解助力的宣传推广工作是否真的减少了诉讼案件的数量。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电视调解是否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除了文章开篇提到的第二届市民调解大赛相关传播数字,再来看一组2019年《非常帮》栏目的收视率统计分析。2019年3—9月《非常帮》节目的收视率及市场份额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2019年3—9月份《非常帮》收视率及市场份额变化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非常帮》的节目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有走低的趋势,这和我们现在熟知的传统媒体市场占有率整体下滑有直接关系。但从绝对数值上(艾森尼尔森公司提供)看,栏目影响和传播到达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位。
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反驳,因为有这样的观点:传统媒体因为承载着主流价值观输出和沉重的社会责任,不如新媒体可以轻盈奔突,收获更大的关注度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个问题:电视调解节目是否有着广泛的传播效应。根据大连市司法局2019年度《大连市法律援助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电视节目是被调查者获取法律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占比达到75.00%,传播效应占据绝对优势。而在另一项专门的《人民调解调查问卷》中,“您在哪里听说过人民调解制度”问题下,62.57%的人选择了“电视媒体”(《非常帮》);“您了解市民调解大赛吗”问题下,表示了解的人占66.28%。
图2 2019年度《大连市法律援助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人们获取法律信息的主要途径
第三个问题:包括电视调解节目在内的广泛媒体宣传,是否真的帮助减少了诉讼案件的数量。同样根据大连市司法局的统计,在第二届市民调解大赛轰轰烈烈开展的2019年上半年,大连市内四区法院民事案件总数同比下降12%。众所周知,我国法院受理案件数量近年来呈递增状态:2017年和2018年环比增长分别为11.6%和8.7%,仅2019年上半年案件受理量已比2018年同期增长4.54%。在“诉讼爆炸”的总体背景下,大连市内四区民事案件能同比下降12%,这个逆行曲线,从侧面反应出群众对包括人民调解在内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大幅提升。这其中,包括《非常帮》在内的主流媒体阵地,功不可没。
融媒体时代,电视法治节目如何在新媒体和快餐文化的挑战下,找到自己的发展途径,更好地实现自己在化解社会矛盾、传播正确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希望以上针对大连台《非常帮》栏目和大连市两届市民调解大赛样本作出的粗浅分析,能给广大同行的思考以些微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