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研究发展综述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21-09-15张心蕊
□ 张心蕊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深入,利用网络获知外部世界大事小情,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渠道参与事件讨论逐渐成为了公众的网络行为习惯。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9.9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中国网民数量庞大,网络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也日渐显著。公众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对社会问题、突发事件的看法,不同的态度、意见、情感等集合起来形成的网络舆情对官方决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对近二十年的新媒体网络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解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
数据采集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CNKI,为保证文献的精确度,以“新媒体”及“网络舆论”为搜索关键词,共搜索到期刊文献1326篇,来自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文章共205篇,数据采集的最后时间为2021年3月15日。
新媒体背景下国内网络舆论研究现状分析
文献量数据呈现与分析。根据调查,国内关于新媒体舆论的研究最早出现于2001年,之后几年虽也有相关文章出现但数量极少,从2008年开始相关学者逐渐重视该领域的研究,具体文献量如图1所示。
图1 国内新媒体舆论研究发文量
从图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8年发表的文章并不多,这是因为在这一时期我国传统媒体正处于发展的巅峰时期,新媒体虽然已经出现,但学界还未清晰认识到其在舆论领域的影响。如今,互联网新媒体大量出现,传统媒体面临着向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期,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了新媒体对舆论带来的正面或负面作用,并在迅速展开了较为细致的研究。虽然对该领域的研究在2020年有所下降,但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研究成果数量来看,仍然无法判定国内对新媒体舆论的研究呈下降趋势。
发文基本情况分析。出于citespace软件功能限制,本文从中国知网数据库获得近二十年国内关于新媒体舆论研究领域的发文期刊和发文机构的可视化数据图,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文献来源期刊分布(来自CNKI)
图3 发文机构分布(来自CNKI)
如图所示,刊登相关领域文献量排名前三的期刊是《现代传播》《湖北社会科学》和《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而国内关于新媒体舆论研究的文章大多来自于本土高校,中国传媒大学文献量占比最高,其次是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由此可以看出,老牌新闻传播专业院校是研究新媒体舆论的重要机构。
新媒体背景下国内网络舆论研究趋势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识别并显示研究关键词等因素,以可视化图形清晰展现新媒体领域网络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热点。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三方面的直观呈现,综述国内关于新媒体舆论研究在不同时期的研究主题,以期为后续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共现分析。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功能,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做成可视化知识图谱,以清晰地展现近二十年研究关键词的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反映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不同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这些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共同出现,共现的次数越多,连线越粗,而且连线的颜色代表第一次共现的年份。每个关键词外围都存在不同颜色的圈层,每一层圈层的宽度代表着关键词在相应颜色的年份出现的频次,频次越高,宽度越大。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研究主要以“新媒体”“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为探究新媒体舆论领域的热点和重点。
图4 新媒体舆论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4右侧部分是为了更加清晰地呈现关键词数据而加工而成的知识图谱。从图中显示的关键词来看,此领域研究涉及不同性质的媒体、研究理论、媒介融合背景等方面,而且能够看出这些关键词大多联系紧密,经常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被研究分析。其中,用星号标注的关键词,即“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的中介中心性最高,也就意味着相关主题的研究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新兴趋势。而从实际的研究来看,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问题的确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主题。
关键词聚类分析。聚类图谱是将关系紧密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并把同一聚类中最为显著的关键词作为该聚类的标签。如图5所示,系统自动生成了序号为0-6的共七种标签,序号越小,表示聚类的规模越大,其所包含的关键词越多。这些标签分别是“对策”“新媒体舆论”“新媒体时代”“策略”“新闻舆论工作”“主流媒体”和“意识形态”。由此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在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的舆论问题时,更倾向于提出有关舆论的实行策略,也有学者通过研究此类问题来为新闻舆论工作提供指导,或者是重点研究以主流媒体为代表的传播者在网络舆论传播中的作用。
图5 新媒体舆论相关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如表格1所示,序号为 1、2、4、5、6 标签的 silhouette指数大于0.7,也就是说这些聚类是成功的,但是由于关于“意识形态”聚类的size指数小于10,因此目前没有分析的价值。也就是说,处于“新媒体舆论”“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及“主流媒体”聚类内的成员之间联系程度十分紧密,而且从表格可以看出这些关键词共同出现的时间大都为2015年。因此,可以判断学界在2015年对新媒体舆论的研究呈现全面开花、大力发展的趋势
表格1 聚类成员之间紧密程度表
关键词突现分析。关键词突现图谱十分有利于分析研究的前沿趋势。从图6可以看出,国内早期更加关注媒体舆论监督及传统媒体等方面的问题,后来转向新媒体语境下的社会舆论问题,但仍然关注传统媒体对于舆论的影响。直到近几年,学界开始根据融媒体的时代背景,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新出现的舆论现象,如舆论反转,并积极提出相应的策略来应对舆论乱象。
图6 新媒体舆论相关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根据图中数据,“传统主流媒体”的关键词突现强度最强,且突现的时间最长,这说明该研究主题成为了2009年到2014年的重点研究对象,并随着新媒体社会不断出现的新特点,围绕“传统主流媒体”产生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对该时间段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有不少学者指出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弱化,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把关人”作用及议程设置功能的冲击以及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责任等方面问题。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文献主要围绕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实现转型以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与监督责任。由此可证明,“传统主流媒体”的确是该时期研究发展的重要主题和转折点。
结语
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判断国内关于新媒体背景下的舆论研究仍然主要围绕“新媒体”“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等主题,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及舆论传播中出现的新现象而向“舆论反转”“政务新媒体”“媒介融合”及“自媒体”等主题延伸,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新媒体网络舆论研究脉络。目前,我国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研究主要呈现以下三种趋势:
“三微一端”成为研究新视角。“三微一端”指的是微信、微博、微视频及手机客户端,这些都是当代人参与社会事件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也是网络舆论产生的重要载体。近几年,学者们高度重视这些平台中形成的网络舆论和舆情,并对其持续展开研究。不同的学者基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研究网络舆论传播渠道、群众参与过程、网络舆论引导与监督等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鉴于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由短视频引起的民众讨论及主流媒体进驻短视频平台引导监督舆论现象也是学者密切关注的研究主题。因此,以“三微一端”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成为了新时代学者研究网络舆论新视角。
官方和民间舆论场成为研究新阵地。当前学者对于官方舆论场的研究主要围绕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对于舆论引导和监督的正面作用,而对于民间舆论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媒体快速发展而导致的舆论乱象,探求肃清民间舆论场和正面利用民间舆论场打造绿色网络空间的有效策略。毫无疑问,新媒体的发展促使官方和民间两种舆论场的形成,学者分别从主流媒体打造的官方舆论场和互联网环境下公众形成的民间舆论场出发,研究新媒体时代官方舆论场议程设置功能和民间舆论场意见领袖舆论引导功能,并从两种舆论场的碰撞和融合出发,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发展的新现象、新特点、新对策。
新闻舆论“四力”成为研究新方向。新闻舆论“四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来的理论,不仅为新闻舆论工作明确了着力点,同时也为学界研究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提供了新方向。新闻舆论“四力”包括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众多学者基于新媒体网络舆论的传播现状,围绕新闻舆论“四力”理论,提出了各种提高主流媒体在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策略。但层出不穷的舆论反转、舆论极化、舆论暴力等乱象的现实证明,目前提出的相关对策虽然存在一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但对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方面收效不大。因此,如何切实有效提高新闻“四力”以推动网络舆论健康发展,仍然是未来新媒体网络舆论研究的重点。
总而言之,通过对国内新媒体网络舆论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对于网络舆论的研究已经趋于系统化、全面化,内容涉及舆论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等方方面面。但无法否认的是,国内对于此领域的研究趋于同质化,新媒体网络舆论研究逐渐陷入了僵局。希望未来我国能够基于网络舆论传播实践,不断丰富和创新理论,开辟新的研究视角,寻求解决我国当前舆论乱象的新策略,以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