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传统的民俗饮食,还得在社区寻觅

2021-09-14丁云

现代苏州 2021年17期
关键词:菱角立夏爱华

丁云

节气是古人的智慧,蕴藏着天人合一,是古人追求与自然达成某种平衡的生活态度。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通过邀请民俗专家及本地老苏州开展一系列节气活动,引领社区家庭尤其青少年体悟自然奥妙与先民智慧,不但让社区成为居民领略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力量之一,也成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挂蛋斗蛋上秤,开怀安闲迎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南山社区为社区的孩子们开办了一场体验立夏的活动。

社区志愿者袁胜萍先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立夏“微课堂”,讲述苏州立夏的天气变化、风俗风物、时令美食等。接着,孩子们纷纷拿起彩笔,有模有样地画起彩蛋。

民间有谚:“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抵御夏令季节性疾病的挂蛋装备,便是一个套在脖子上的彩线编织网兜。社区钩织达人何淑娟主动联系社区,想为孩子们钩织一些立夏蛋套,增加他们过民俗的仪式感。她带来了各色棉线,纤细的钩针在指间上下翻飞,20多分钟后,五彩的棉线构成了漂亮的图案。何淑娟许诺,这些可爱的蛋套会作为奖品奖励给斗蛋胜出的孩子。

于是,斗蛋环节开始。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被击破一方认输。几个回合下来,蛋“硬”的孩子笑到了最后,赢的孩子获得了何淑娟钩织的蛋套,输了的孩子“立夏吃一蛋,力气长一万”,吃了砸破壳的蛋,大家喜气洋洋。

按照古人立夏“秤人”的习俗,社区做足了准备:小朋友跳进备好的竹篮里,两位阿姨抬起扁担,挪动秤砣,打秤花也有讲究,只能“里打出”,不能“外打里”,称时还得说着吉利话,这样孩子们“不怕夏热,不会消瘦”,会有好运。

做伏姜煮荷花粥,消暑提神度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就是大暑,大暑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冬吃萝卜夏吃姜”,白洋湾地区的人们做伏姜,生姜和红糖充分融合后食用,有祛风除寒的功效。

居民李桂金不但每年都做,还将做好的伏姜送给邻里乡亲:“以前家里都很穷,没有什么保健品,这些对身体有益的食物都是自己动手制作。虽然方法是土了点,但经过一代代人的尝试和改良,功效也是有目共睹的。”

她向大家作示范讲解:“姜先用流水冲洗,再用适量小苏打在水中浸泡15分钟,就变得非常干净。洗净的姜要晾干,确保表面没有水分,才更易保存。将这样的生姜切成小块,准备好干净干燥的瓶罐,一层红糖一层姜这样层叠交替装满,最后用准备好的干净纱布封口,用绳子扎紧放到太阳下晒。晒透后用瓶盖密封,放在冰箱保存。吃时用温水冲开调制,喝后身体会有发热的感觉,身上毛孔张开,不但能将体内多余热火带走,也把体内寒气一并带出。”

讲完伏姜的制作,有人接着讲绿豆汤的做法:“苏式绿豆汤里,绿豆和糯米要提前浸泡,泡过的绿豆不但易煮熟,也不易发黄,颜色更好看,且煮出来的汤清澈不浑浊。糯米就要煮得偏硬,不能太烂,这样会更有嚼劲……”

荷花盛开于夏季,有清香气味还具有消暑、提神的作用。“今天的荷花,是青灯荷塘里现摘的。”居民钟雪玲分享了荷花粥的做法:“将洗净的新鲜荷花和冰糖一起泡出荷花水,然后用这香甜的荷花水直接煮粥,出锅时就会莲香扑鼻,入口时米糯荷香清甜。”

煮鸭吃菱熬汤,开胃润燥转处暑

到处暑时,暑热正开始离去。8月下旬,南山社区的老苏州何爱华为家人准备了一桌处暑美味。

“春乏、秋困、夏打盹”,夏秋转换时,人在生理上出现困顿疲乏的状态,此时最宜吃开胃润燥的美食——鸭子。何爱华要做一道自己最拿手的百合鸭。她用精选的百合、莲子、陈皮等养肺生津的食材调制老鸭,煮出的鸭肉味醇鲜美,芳香可口。除了自家食用,她会做一些送给邻居品尝,应了俗语中那句“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菱角在8月落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外表有红有青,内里肉厚紧实,味香甘甜,营养价值不亚于板栗。餐桌上,何爱华的两个孙女比赛剥菱角。今天,奶奶要用菱肉做一道自创甜品。鲜嫩嫩的菱角配上甜爽香脆的梨,加一點冰糖,稍炖片刻,便是一道清甜的糖梨菱角。何爱华还用菱角做了盐水菱角和荷塘小炒。她告诉孙女们,这取决于菱角的老嫩程度,嫩菱角质鲜爽口,宜当水果;稍微老一些的,可做甜品;更老的煮熟吃,粉而不腻。

转秋时,气候日渐干燥,人也易上火,食酸味润肺滋阴。何爱华将乌梅、山楂、橘皮、桑葚、甘草等材料冲洗干净后,装入纱布袋入锅熬煮酸梅汤。清水煮沸,加入冰糖再文火慢炖30分钟,冷却后撒上桂花,酸酸甜甜,开胃消暑。孙女们端起杯子大口喝着,何爱华看得心满意足。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正是通过这样多元的方式包括以饮食文化的形式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猜你喜欢

菱角立夏爱华
野花
感受节气之美:立夏和小满
采菱角
立夏
四季蔬果最佳吃法——菱角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吃菱角
吃菱角盛智宸
五月里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