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应与契约精神相融合
2021-09-14毕延威
毕延威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毋庸置疑,儒家文化当中沉淀着深厚的思想精华,但同时,对现代社会而言,也存在一些糟粕,尤其是受儒家等级尊卑的功利文化影响的人,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于高估自己学习得到的认知与能力,自认为掌握了真理,成为“杠精”,也就是钱理群先生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二是过度仰视他人的主张与技能,唯尊者马首是瞻,甘愿被奴役,又为能分得一杯羹欣欣然,成为“巨婴”。如此,鲜有人既具备儒雅风范,又具备批判、质疑、自由、平等、开放、守信、救济的契约精神。
要做新时代的文明人,需要我们在接受儒家思想精华的同时,自觉接受契约精神。
“契约”一词源于拉丁文,原义为交易,其本质是一种交易自由的理念。所谓契约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出的契约关系与内在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救济的精神。契约精神不允许有单方面强加或胁迫的霸王条款,而是由各方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守信,这就要求有公平的社会制度来约束。
我向来不否定儒家文化,但主张对儒家文化要学会辨别和取舍。一个再优秀的文明社会,都需要大浪淘沙,都需要我们具备批判精神。
“巨婴”很好理解,就是不愿自理,总想找个人来照顾自己,期望大家都能统一思想,甘愿被奴役;生活又毫无主见,一切听从于尊者。
“巨婴”的产生与时下我们爱推崇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有很大关系。毫不客气地说,时下许多人,常爱拿着所谓的标准答案冒充尊者,为的是使自己能成为权威,好高高在上。学生在这种环境里,时间久了,耳濡目染,也想着为了让自己高考能考到高分,将来奔个好前程,就学会了听话,学会了仰视。
避免学生成为“巨婴”的办法,第一是教师放低姿态,自觉接受他人的批评,还要能自我批评;要有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和不断进取的批判质疑精神,更需要有谦虚学习的姿态。第二是教师不要为了刻意关心学生而大包大揽,也不要故意贬损学生——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学着独立。
凌宗伟老师说,教育只不过是给受教育者提个醒。提了醒,关键在自己“悟”。教师只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最好的方法是教师以学习的姿态走在前面,树立学的典范。学生毕竟还是未成年人,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肯定、夸奖与引导;同时不要忘了,实践活动更是必要的。所以,教师需要多给学生一些空间与时间,由他们自己去实践;要适当给点压力,让他们变压力为动力,激发自我思考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杠精”就是愛抬杠的人。这样的人从来不追求对错,只喜欢打压别人,“赢”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常把恶意当耿直,把口不择言当幽默。不管你说什么,他总有一套逻辑跟你辩,辩的内容不重要,先过了嘴瘾再说,似乎要引导你去怀疑人生。
记得我有个朋友,有一次他在乡里布置教学研究工作时出了岔子,死活不认账,跟单位领导“杠”起来。领导拿他没办法,就打电话向我求助。我带着单位工作指导的文件去了,询问了具体情况,没跟他讲道理,直接把文件拿给他看。
他一看白纸黑字,一时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儿,没想到他看着看着,看到文件上的年份,立马又来了劲,说:“毕老师,这是前两年的流程,怎么能指导现在的工作?”我又找出微信上我和他的聊天记录,他反驳说:“话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我之所以和他的关系好,是因为我知道他是个“杠精”。“杠精”的特点是爱断章取义,夸大其词。因而每次见面,我不和他讲道理,喜欢静心倾听他唠叨。我始终保持一个原则——让他“爽”,顺着他的话说,看他是否有独特的见解,或者干脆不接话,原地晾着他。其实,他唠叨完了,觉得没意思,也就不再说了;或者是他觉得自己赢了,就不说了。我俩的关系也就是这样保持着,竟然越来越好了。
我这样说,不是要大家都去做一团和气的糨糊,而是主张大家既要儒雅,又要在不给他人添麻烦的情况下,有契约精神,还要有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做一个新型的社会文明人。
话虽好说,事却难做,这需要我们首先能自觉接受儒家思想精华,养成批判质疑的科学逻辑思维,还要融合自由、平等、守信、救济的契约精神,更需要有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
做新型的社会文明人,不仅仅需要儒雅,更需要能遵守契约。遵守契约,不是要求大家都去奉献自己,而是学会互利、互惠、共赢。民主与法治社会更需要有新型的文化当摇篮,这个新型文化就应是儒家思想与契约精神相融合。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