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衔接研究

2021-09-14李晨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材编写课程思政

摘  要:教材编写在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教材评价理论,通过对比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不同特点,结合各阶段思政教育规律,从顶层设计角度探讨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如何在不同教育阶段之间做好衔接,提出了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思政元素的呈现方式,以促进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材编写;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1-0041-04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既有传授学科知识的功能,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1]。涉及不同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或指南都明确指出了教材编写的思政育人原则。《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等文件,均强调教材的育人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4]。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应考虑到各教育阶段的不同特点,做好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衔接。

一、英语教材评价

英语教材评价的相关理论为教材编写原则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国外教材评价代表性的理论有Cunningsworth提出的教材深入评价原则和McDonough & Shaw提出的教材的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和综合评价原则。

(一)深入评价原则

Cunningsworth对教材的评价涉及教材编写的目的和方式、教材设计和组织、语言内容、语言技能、话题、教学方法、教师用书等,主张教材编写应符合以下条件:

1. 满足学习者需求,与课程目标一致;2. 符合学习者现在和未来的语言使用目的;3. 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避免教条地套用某一教学方法;4. 作为目标语和学习者之间的桥梁,支持学习过程[5]。

(二)内外综合评价原则

McDonough & Shaw详细列举了教材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的主要指标,就教材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既定编写目标做出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指标如下:一是外部评价。教材的适用对象、语言水平、使用环境、语言的呈现和组织、编者的语言观和教学观、使用方式、视觉材料的呈现、排版布局、文化取向,教材是否包含教师用书、词汇表、视听材料等配套资源。二是内部评价。教材涉及的语言技能、内容的难度分级和排序,练习测试与学习者和授课内容之间的关联,教材是否利于发展语言技能,是否反映真实交际场景,是否适合不同的学习风格,是否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三是综合评价。涉及教材的可用性、通用性、改编性、灵活性[6]。

国内教材评价代表性理论有乔爱玲提出的宏观设计原则和微观设计原则以及程晓堂指出的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原则。一方面,注重宏观层面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以及教材整体框架结构和单元课程的设计模式;另一方面,综合评价教材是否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7-8]。

从对以上理论的梳理可见,国内外教材评价理论都重视教材编写所遵循的理论方法、框架结构、涉及的语言技能和话题内容,评价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教材编写是否符合课程目标,是否支持学习过程。然而,以上评价理论的提出以国际英语教学为背景,没有结合具体的国情。英语教学本地化教材的特点需要通过本地教师的知识和认知反映出来[9]。英语教材编写应当考虑到学习者的兴趣、专业、教育及职业需求,个体的学习风格和班级的学习风格,并联系国情和本土文化进行编写[6]。

(三)本科英语教材问题调查

张虹等就本科英语教材在全国647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本科英语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教材的难度与容量不当;2. 输入材料主题与体裁缺乏多样性;3. 选材的时代性与趣味性不强;4. 中华文化融入不足;5. 练习活动不够多元;6. 配套资源不足且质量不高[10]。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大量取材英美文化,造成中国学生民族意识发展不足,国际视野相对狭窄[1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不是出于对英语文化的认同。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英语学习者的身份认同首先是把其本土身份置于首位,其次才是讲英语的世界公民[12]。一方面,中国的英语教学应优先考虑思政育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其次才是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4]。所以,大学英语教材应当立足中国文化,面向世界,在呈现多元文化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母语文化认同。

二、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原则

程晓堂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教材编写的原则:思想性原则、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和开放性原则[8]。其中最后一项原则主要涉及教材使用,其他四项原则都与教材编写的内容和设计密切相关。以此为基础,结合前述教材評价理论和各教育阶段的特点,可以赋予各原则新的内涵,指导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做好各阶段教材的衔接过渡。

(一)思想性原则

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应当精心选择蕴含丰富思政元素的教学材料,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对各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各有侧重。

1.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

本阶段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道德观念,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良好的品格意志[13]。

2. 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

本阶段德育教育侧重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品格。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还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13]。

3. 大学阶段的德育教育

本阶段德育教育重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党的理论方针、中国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历史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13]。

综上可见,从小学到中学和大学阶段,德育教育内容的理论性在不断增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增加。德育目标也从培养学生基本的是非观念上升到为祖国发展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

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机制中,“思政课程”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14]。在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中,应当以上述各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为标准,选择适合各阶段的思政素材,做好各阶段的衔接。小学阶段英语教材的思政元素应围绕小学生熟悉的校园和家庭生活展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阶段英语教材的思政元素应当开始涉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让学生在学习用英文讲述文化习俗、传统美德和革命故事的过程中,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了大学阶段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1.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 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5. 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15]。可见,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相比中学阶段,应注重选择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材料,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且融入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全面有效地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

英语教材不应当只局限于传授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应该有利于学生“在认知、情感、文化、策略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促进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8]。根据各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的编写在小学教育阶段应侧重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发展,中学阶段则强调发展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认知。到了大学阶段,应立足中国文化,启发学生对比中外文化价值观差异,深入思考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处理好价值观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各教育阶段的教材,发挥思政育人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科学性原则

1. 教学理论和方法

教材编写需要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陈坚林从理论、结构和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的框架。从教学理论角度来说,英语学习中既需要行为主义的语言模仿和操练,也需要基于真实语境的交际活动和建构主义的任务型学习。所以,对教材编写的指导理论应该采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态度。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方法也应避免教条和单一,应当是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16]。顾伟勤等指出小学外语教学應注重情感和环境,中学强调交际任务,大学则重在合作学习[17]。相应地,在教材编写方面也应体现出对不同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侧重,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做好各阶段的衔接。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应考虑基于情感交流,建立小学生喜爱的英语交流环境,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培养爱国热情和道德品质。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应倾向于交际活动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理解。大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应更多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学习任务设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任务中深刻感悟思政元素的理论内涵,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 结构体系

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体现在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和单元结构。大学英语教材主要采取主题编写模式,每个单元主题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选材难易程度的制约,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或主观性[18]。教师个人对教学材料的选择、解读和对其中思政元素的挖掘随机性和主观性较强,缺乏系统深入的顶层设计[19]。因此,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应特别重视教材在结构体系上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各分册之间以及每册教材的各单元之间都应当有清晰的、前后贯通的逻辑主线,形成有机整体。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价值要求,可以此为逻辑主线确定教材的单元主题,避免随机性和主观性。在设计有关中国文化的思政内容时,可以考虑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组成的结构框架,对文化主题做深入探讨。严密的教材结构体系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形成整体性的概念和深刻的领悟,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四)趣味性原则

教材编写需要充分考虑选材和设计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否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学既是一项认知活动,也是一项情感实践[20-21]。情感在价值观形成中具有弥散和内质性功能,价值观教育最终在人的情感层面形成伦理意识和道德精神[22]。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中需要特别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价值塑造。例如,选材时多用学生熟悉的人物、事例,适当以故事讲述的形式流露真情实感,增加对语境中情感要素的融入,以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各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编写中,这一原则是通用的。小学阶段的情感共鸣主要取材于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人物、故事和生活经历等,教学活动设计目标是营造轻松舒适的语言交际环境,避免初学英语时产生焦虑。中学阶段的教材编写可融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国家建设的丰功伟绩,为中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鼓舞,引导他们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决心。大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思政教材所建立的情感实践,更多以大学生关注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有影响力的组织和个人的事迹为思政元素,让大学生了解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成功背后的艰苦奋斗历程,激发大学生在思想觉悟和个人发展上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三、思政元素呈现

基于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属性,英语课程思政可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外交、中国故事等多方面进行选材。课程思政教学的素材来自报刊、书籍、网络等多个渠道,需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编写加工,才能使其适于课程思政教学。为了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机融入教学内容,需要对蕴含思政元素的材料适当改编,以满足教学目标中价值塑造目标、知识传授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避免课程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生硬地拼接。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有助于通过多媒体视听设备、互联网和云技术把课程思政相关的学习材料、视频资料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强化感性认识和情感共鸣[23]。在教材编写时要借助可视化策略,“如绘画、图片、影像、联想、内心对话、表演等,帮助学习者将(文字)内容转化成大脑的认知图式”[9]。对于思政元素的呈现来说,文字和图式之间的相互转换至关重要。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不同于思想政治课,其思政元素是融合在教学内容当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的。例如在讨论工匠精神的话题时,教材可以通过插图或配套视频展示国家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设计相关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小学阶段教材来说,图片可以更加丰富,文字数量不宜过多,建议以条文列表的方式呈现思政元素要點,帮助学生结合配图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中学阶段的教材可以在图片和视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文字叙述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更详细地阐述工匠精神,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讨论工匠精神的内涵。在大学阶段教材编写中,需充实更多的文字讨论和具体案例,但图片和视频的呈现依然十分重要,并且可增加思维导图来归纳工匠精神的内涵,训练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把图式内容转换为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用更加深刻的语言表达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教材编写中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思政元素入脑入心。

四、结语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跨越不同的教育阶段时,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要求语言教学中的情感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24]。鉴于情感实践在价值观塑造中的重要作用,编写英语课程思政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做好各教育阶段教材的衔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智慧赋能作用,利用可视化策略在教材编写中建立文字信息和认知图式的相互转换,从而提升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材承载着新知识、新思想和新观念[4]。应当在思政育人目标引领下,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模式指导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的顶层设计,实现教材结构系统化、教学内容多元化、呈现方式智能化,促进各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的有机衔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5-03(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0-4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9-91.

[4]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39-41.

[5] Cunningsworth,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15-17. (First published in 1995 by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UK)

[6] McDonough,J.,Shaw,C..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A Teacher’s Guid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62-71. (First published in 1993 by Blackwell Publishing Limited,UK)

[7] 乔爱玲. 从外语教材编写的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评估教材[J]. 山东外语教学,2002(03):75-77.

[8] 程晓堂.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4-67+86-88.

[9] 顾敏,邹为诚. 英语作为外语(EFL)教材本地化过程中的问题与研究[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01):54-60+89.

[10] 张虹,李会钦,何晓燕. 我国高校本科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调查[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01):65-75,147.

[11] 张弢,杨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偏离教育目标的现象及纠正策略[J]. 现代大学教育,2014(06):101-108.

[12] 库玛. 全球化社会中的语言教师教育:“知”“析”“识”“行”和“察”的模块模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4-38.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EB/OL]. (2005-7-19)[2021-7-28]. http://www.moe.gov.cn/s78/A12/s7060/201007/t20100719_179051.html

[14] 邱仁富.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 思想教育研究,2018(04):109-113.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2020-5-28)[2021-7-10].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16] 陈坚林. 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05):374-378.

[17] 顾伟勤,白玉华,刘思远. 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教学方法研究[A]//梅德明. 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第二卷)(pp.167-315)[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8] 莫启扬.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A]//文旭,徐天虹.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探索(pp.138-149)[C].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19] 崔戈. “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39-140.

[20] Hargreaves,A. The Emotional Politics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Development:With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dership in Education,1998(04):315-336.

[21] 胡亚琳,王蔷. 教师情感研究综述:概念、理论视角与研究主题[J]. 外语界,2014(01):40-48.

[22] 王平. 价值观育人的情感教育阐论[J]. 教育研究,2020(10):33-44.

[23] 许明月,李霞,赵珏. 教育学视角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J]. 高教学刊,2021(19):176-179.

[24] 李晨. 大中小学外语教育衔接中的教师情感素养研究[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21(02):42-47.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教材编写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航空军械勤务专业装备类课程教材编写研究
对初中化学用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之浅见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高中数学教材的心理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