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及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09-14岑家峰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广西高职院校

岑家峰

摘 要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基本职能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客观需要。基于对广西1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存在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差别大、服务整体层次不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足、学校社会服务平台缺乏、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加强社会服务统筹规划;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学校师资结构;积极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机制;打造社会服务品牌。

关键词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服務能力;广西

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随后,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将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发展能力作为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开展社会服务既是高职院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应然之举, 更是高职院校增强办学活力的内在需要[1]。当前,广西正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提升广西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2019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公布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11所高职院校入选“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这11所高职院校无论从办学规模还是从办学实力上,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因此,本文以这11所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其社会服务现状,梳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社会服务水平、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四大基本职能,社会服务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服务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一般是指高校作为一种教育、学术组织,直接为社会做出的多方面贡献,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贡献[2]。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高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直接地、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社会实践),直接服务社会的活动。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服务是其基本职能之一。主动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定向培养人才、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服务等方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是高职院校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高职院校彰显价值和地位的必然路径[3]。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征和资源优势,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是指学校利用自身的教学设施设备资源、科研资源、师资资源等条件,为社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职业技能培训、扶贫开发等服务活动。

二、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社会服务实践样态

(一)数据来源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质量年报”)是高职教育履行责任担当、确立质量发展观、宣传发展成绩、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制度载体[4]。我国自2012年开始探索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其中,“服务贡献”是年报重要组成部分,反映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体包括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去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和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非学历培训服务;非学历培训到款额六项指标。从2015年开始,广西各高职学校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公开发布质量年报,目前已连续发布5年。本文主要以《广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20年)》以及广西1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20)数据为依据,主要选取服务贡献表中的指标进行分析,探究其社会服务能力现状与问题所在,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二)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社会服务现状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责任。通过对11所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进行统计分析,剖析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状况。

1.服务就业,助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从就业率看,2019年11所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就业率达94.55%,高于全区高职院校就业率1.06个百分点。1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为社会输送了4.6万名毕业生,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的比例为67.85%,高出全区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留在所在地比例12.6个百分点。其中,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的比例为70.89%;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单位就业的比例为58.53%;到500强企业的就业比例为16.97%,见图1。部分高水平高职学校已成为当地技术技能积累中心,在优化地区人力资源结构、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强城市活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服务企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开展科技研发服务,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职院校科研区别于普通高校科研的重要表现。11所广西高水平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强与企业合作,技术服务以及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其中,技术服务到款额达到10820.18万元,较2018年增长了29.8%,占全区高职院校技术服务到款额的78.4%;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4383.03万元,较上年增长126.9%,占全区高职院校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的54.95%;技术交易额1770.14万元,占全区高职院校技术交易额的100%,见表1。这充分显示出11所院校在全区高职院校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3.开展高质量技能培训,推动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

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区域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提升区域人力资源水平、促进稳定就业的重要途径。1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积极服务社会,依托优质师资资源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役军人培训、基层社会服务人员培训、扶贫与对口支援培训等,培训人次大幅增长,非学历培训到款额20283.636万元,较2018年增长178.27%,占全区高职院校的83.09%,充分体现了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较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实力,见表2。

4.服务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助力区域发展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陆续提出,为广西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服务领域。11所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主动服务中国东盟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等,主动开展培训和服务,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服务能力。同时,各高职院校还联合行业、企业、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成立了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联盟(职业教育集团),如“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广西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等,在促进区域产业联动、企业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纽带作用。

5.服务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教育,是最直接、成效最明显的教育扶贫方式,职业院校参与精准扶贫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11所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坚持精准扶贫,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在职教扶贫、科技扶贫、结对扶贫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办学优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探索出“高职院校+公司+农户(贫困户)+N”的多种职教扶贫产业发展新模式,并在贫困地区得到有效推广,极大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职业教育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智力扶贫“1+1”工程,每个二级学院提出一项以上专业技能培训、服务或产业开发项目,根据专业特点,为贫困村开出专业技能培训、服务或产业开发项目清单,有针对性开展帮扶,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脱贫能力。

(三)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社会服务特征

1.注重依托技术优势服务地方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1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都基于所在地优势产业分布,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注重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加强相关技术研发,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地方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提供有力支撑。2019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重点服务南宁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目标,引进上海大学周忠福教授,成立先进制造创新工作室,组建“新材料服装研发设计”“新型切削液的应用与推广”“新型切削液投料器设计”3 个技术应用项目团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与南宁广发重工等企业开展科技攻关,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注重依托专业师资力量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1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都注重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培训特长,精准对接科技、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积极承担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委托的各类培训项目,培养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比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建设行业,发挥自身优势,为建筑行业企业提供岗位适应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在服务转型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注重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推动技术攻关

1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技术协同创新,重视将政府、企业、行业、园区等多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各类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合作攻关,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比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跨界协同,建设协同创新研究院,并将其打造成集智库咨询、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能传承等功能于一體的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有力支撑了柳州汽车、工业机械等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社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间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差别大

11所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质量报告显示,学校之间的社会服务能力不均衡现象突出。如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有些学校超过千万元,而有些学校仅仅十多万元,相差非常悬殊。再如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部分高职学校达到上百万元,而部分高职院校却只有几十万元,两者相差非常大。此外,从技术交易额看,6所高职院校有技术交易额入账,其他5所学校为0。这说明广西部分高水平高职学校科研基础仍然薄弱,社会服务能力不高,部分高职学校较少开展相关的社会服务。

(二)学校社会服务整体层次不高

当今社会,高职学校作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在推动社会进步、技术革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通过分析发现,11所学校社会服务多以社会培训为主,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培训、技术咨询等,为企业解决技术更新、生产流程改造、产品升级等方面技术服务相对较少,服务层次不高,服务面狭窄,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三)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足

繁重的教学任务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给学校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压力,教师工作量激增。很多专任教师平时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写教案、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上,投入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重教学、轻科研,科研积累少,科研能力水平提升慢。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科研能力薄弱,难以进行高水平研发活动,影响社会服务开展。

(四)学校社会服务平台缺乏

近年来,广西高职学校一直在强调校企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大部分高职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取得一定成效,建立了产教融合基地。但从现实情况看,产教融合深度仍然不够,很多合作还浮于表面,实质性合作较少,真正意义上能为广大教师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平台不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

(五)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

社会服务激励机制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健全。一般来说,教学与科研考核都应有统一的标准与依据,但社会服务考核却仍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难以转化为职称评定的工作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院校职称评定“唯论文”、轻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倾向仍非常严重[4]。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评价机制欠缺,尚未形成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利于指导教师正常开展社会服务。

(六)社会服务品牌缺乏

部分原先隶属于行业或企业、具有较强相关专业背景的职业院校自身的传统特色专业逐渐淡化, 竞相开设更热门的专业,原有社会服务优势被削弱。高职院校难以拥有特色明显的优势专业及师资力量为区域行业和企业提供具有品牌效应的社会服务项目[5]。由于缺乏社会服务品牌,学校社会服务影响力难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无法提升。

四、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一)加强社会服务统筹规划

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驱动力,是深化产教融合的资源集聚力。在特色高水平学校建设工作蓬勃开展的背景下, 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应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办学观念,树立社会服务意识,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放在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统筹谋划,探索将社会服务方面内容列入专业建设方案,在全校上下形成重视学校社会服务的氛围,树立并强化群体社会服务意识。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协会组织等供需对接,统筹制定学校“十四五”社会服务规划,明确学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职工技術技能提升、促进社会终身学习等方面的阶段性任务指标和重点项目。

(二)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不仅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更是高职教师职业成长的迫切需要[6]。因此,新时代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应注重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教师社会服务水平。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科研工作,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优化设置科研项目, 鼓励和支持广大教职工围绕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开展科研活动,通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为开展社会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主动面向市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教师入企顶岗实践和入企培训制度,通过推动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及培训,了解行业企业最新技术需求,为企业解决技术更新、生产流程改造等问题,促进教师自身技能和知识的更新,提升个人社会服务能力。

(三)进一步优化学校师资结构

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师资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社会服务。新时代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努力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技术研发型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交流,拓宽高水平师资的来源渠道,加大对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形成高层次技能人才队伍。要按照专兼结合、双师组合、机制融合的要求,着力打造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创新团队。要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依托,引进或选拔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平台,支持专业带头人带领团队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培育行业权威的专业带头人。通过优化师资结构,进一步充实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四)积极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搭建平台是确保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国家大力推进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应充分利用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机会,积极搭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服务平台,切实打通教师社会服务的通道。要充分发挥各高职院校主导建立的各类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等积极作用,为教师提供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机会,为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有效信息。同时,要紧紧围绕广西“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汽车、机械、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特色优势农业等产业领域,结合自身办学优势,探索建立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科研协同创新平台(如“协同创新中心”“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研究院所”“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技术研发,凝练自身技术优势和科技服务特色。面向地方行业企业开放,建设适应地方发展需求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如“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支持广大教师加强与行业企业协同攻关,开展技术项目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咨询服务,提高学校社会服务层次和水平。

(五)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机制

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必须注重建立健全学校社会服务机制,聚焦当前学校社会服务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制定出台支持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制度措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服务评价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 对社会服务的内容、范围、方式和形式、目标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以此来评价社会服务的实施效果[7]。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师生参与一线企业实践、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传承民族工艺等社会服务活动的成果认定、考核激励等制度,鼓励支持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学校专业建设开展技术研究和服务工作,从源头上解决广大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动力问题。要注重推动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与地方社会资源共享,构建多元合作平台,通过加快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运作机制建设,提升高职教育的服务能力。

(六)打造社会服务品牌

社会服务品牌是实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创新的有效抓手。对高职院校而言,社会服务品牌是一所学校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的标志,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资源优势等, 寻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对接点, 在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上体现自身的社会服务特色,打造社会服务品牌。一方面,要巩固已有社会服务优势,比如社会培训服务,要依托学校办学长期积累下来的专业特色优势和平台整合能力,开发标准化、模块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菜单,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 大力开展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和行业企业职工培训,构建特色培训基地,打造技能培训特色品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整合资源打造社会服务品牌,比如技术服务,要集中优势专业群师资力量,依托专业技术优势,加强与区域内优质企业深度合作,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更新,为企业提供特色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在若干个领域逐步树立社会服务品牌,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 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牟婷,柏文涌.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背景下高职内涵发展的问题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12-18.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9.

[3]吴一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素解构与评价策略[J].职教论坛,2016(13):14-19.

[4]关于持续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通知[EB/OL].(2019-11-28)[2020-02-05].http://www.moe.gov.cn/s78/A07/A07_gggs/A07_sjhj/201912/t20191202_410484.html.

[4]胡丽娜,孟莉,金明盛.“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0(3):77-83.

[5]张明,吴德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现状分析及提升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0(1):84-86.

[6]欧阳旻.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对策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45-48.

[7]张志强,唐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求、不足与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8(9):55-58.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广西高职院校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