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高校纪律制度适应性研究与思考

2021-09-14蒋一琦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8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蒋一琦

摘 要:响应教育部“趋同化”管理要求,高校普遍实行中外学生纪律制度趋同化。为探讨纪律制度趋同化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的可行性与执行效果,本文实证调查留学生对纪律制度趋同化管理的理解程度及其对现行违纪处分规定的接受程度,进而分析其对纪律制度的适应性。研究发现大部分留学生接受纪律制度趋同化,但缺乏对违纪处分规定的深层次理解及价值认同。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纪律制度;违纪处分

0 引言

2010年教育部制定《留学中国计划》,推动来华留学生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要求各高校中外学生遵守相同的规章制度。而紀律规定作为大学生活秩序的保障,已率先实现趋同化。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提出,对于违反法律法规或校纪校规的学生,学校视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相应处分。此规范被视为趋同化管理时普遍执行的纪律规定。

此纪律制度中的违纪情况涵盖考试行为、学习行为、宿舍生活行为等各个方面,在中国学生群体中认可度高、执行力强,已作为成熟的管理守则。但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此制度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对于屡见不鲜的留学生违纪案例,一线留学生管理人员往往片面追求制度趋同化,一味遵循中国学生违纪事件处理思路,未考虑留学生意识形态适应性差异,导致留学生违纪事件处理效果参差不齐。

因此,趋同化管理应加强关注来华留学生违纪行为,研究留学生违纪处分方法论。充分了解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差异,掌握其对我国高校纪律规定的适应性及态度评价,探索培养其深层次纪律制度价值认同。

1 国内研究成果

笔者搜索了近年来关于“来华留学生纪律制度适应性”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此研究领域几乎为空白。以下为文献梳理总结:

(1)来华留学生适应性研究领域: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涉及来华留学生适应性研究的期刊论文数量较少,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适应性与学习适应性。涉及来华留学生对高校规章制度适应性的期刊仅有1篇,傅了艳等于2016年发表的《南亚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高校规章制度的可接受性探讨》,该文从留学生性格特征及文化背景角度分析了其对于临时住宿登记手续、上课考勤制度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表现。文章未探讨其对于纪律制度的接受程度,未提供实际调研数据。

(2)来华留学生“纪律”研究领域:为扩大文献筛选范围,笔者增加了“留学生违纪、处分、留学生规定”等关键词搜索,筛选出关于“留学生打工、就业”的期刊5篇,“留学生管理法律风险”的期刊1篇 ,“留学生违纪处理方式”的期刊1篇。均未涉及留学生群体对中国高校纪律规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以上文献搜索结果表示,现国内对来华留学生在文化、学习、生活上的适应性研究较为丰富,但鲜少研究其对高校纪律制度的适应性及接受程度,此领域有进一步研究的极大潜力与空间。

2 适应性调查研究

(1)调查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来华留学生对中外学生纪律制度趋同化管理的接受程度,及其对现行违纪处分规定的适应性,从未为留学生违纪事件处理提供参考。

(2)调查方法:采取匿名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法等调查方法取得结论。

2.1 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问卷设计为三部分,分别为“纪律制度趋同化”态度、“现行纪律制度”可接受度、“违纪处分规定”适应性,均采用李克特量表,将问题选项分为数字1至4,分别代表非常不赞同(1)、不赞同(2)、赞同(3)、非常赞同(4)。问卷发放对象为南京某双一流高校的英文授课来华留学生,均为四年制本科在读。共收回有效问卷98份。

问卷数据显示,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外学生纪律制度趋同化政策的赞同指数为3.12,大体呈赞同态度,但仍有21%的留学生认为不应该实行趋同化,占相当部分比重。62.2%的留学生认为中国高校纪律制度与他们国家不同或完全不同,但92.9%的留学生愿意接受中国高校纪律制度,赞同指数为3.33。证明他们意识到较大的纪律制度差异性,但仍然愿意学习与理解中方制度。因此,留学生对于纪律制度趋同化整体呈现积极接受态度,此趋同化政策可执行性较高。

针对现行的违纪处分规定,大部分留学生认为避免违纪较简单,但18.4%的留学生认为很难遵守纪律规定,无法避免违纪。对于考试违纪、考勤违纪等教务相关违纪处分规定,留学生态度指数均超过3.5,呈赞同态度。但对于宿舍违纪规定的态度指数为2.66,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宿舍违纪规定不合理,28.6%的留学生不赞同“夜不归宿违纪处分条例”。

在98份有效问卷中,有29人曾因违纪接受处分,证明留学生违纪比例较高。其中86.2%的被处分学生认为在心理上真正接受了处分结果,但有44.8%的被处分学生认为处分对他们之后的学习生活有消极影响。

2.2 访谈结果分析

笔者对该校专职留学生辅导员、一线留学生管理人员及曾受过违纪处分的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试图了解师生双方在实际违纪案例处理过程中的接受程度、主观评价及情感感受。

受访的老师普遍表示在处理留学生违纪事件时,无法与留学生顺畅沟通,留学生抵触情绪较严重,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处分结果。同时,留学生违纪事件通常由相关辅导员独自处理,辅导员表示处理时压力较大,压力来源有以下几点:

(1)涉及外籍人士,担心处理不妥有舆论影响。

(2)因语言不通,无法与校学生工作处共同处理违纪事件。

(3)缺乏心理健康老师的专业指导,担心自己的处理方式影响留学生自尊心。

受访的留学生大多表示内心接受学校的处分,但是对于处理过程中的师生沟通不满意(如辅导员无法解释违纪处分规定背后的理由),也没有渠道反映自己对于处分规定的质疑。部分学生表示无法真正理解警告、严重警告、记过与留校察看的区别,也无法从老师口中获得明确的解释。少数受访留学生认为自己受的惩处过重,学校应该给他们第二次机会。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变迁的路径与特点
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探讨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来华留学生使用汉语电商平台意愿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典舞蹈文化教学初探
高校来华留学生“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