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2021-09-14鞠萍陈入画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8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鞠萍 陈入画

摘 要:加强学生思政的培养,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形成合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大部分课程发挥育人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并将之与专业知识点进行结合,丰富的教学形式、持续改进的教学设计,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提高和品德提升的双进步。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国际贸易实务》

1 《国际贸易实务》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要做好課程的思政教育工作,首先需要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在此基础上结合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笔者结合该课程的内容,认为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由于贸易对象地域性的不同,在交易的过程中买卖双方更愿意采用银行信用的信用证作为结算方式,而“单单一致、单证一致”是信用证下银行付款的条件,信用要求单据的一致性,外贸工作者就必须在缮制外贸单据的时候做到正确、认真、简洁、完整、及时,单据上一个多写一个单词、少写一个单词甚至是一个字母都有可能造成单据不符,遭到银行的拒付。这就要求将来要从事外贸业务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养成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的工匠精神。由于该部分内容在理论学习中的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细节的把握,因此老师在授课中,可以将国际贸易实务该部分内容给学生列个提纲,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同学之间相互讲解-发现错误-不断完善-形成工匠精神。

(2)诚实守信的精神。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诚实守信贯穿于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如商品的品质是否符合双方的合同要求、产品的等级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商品的数量方面是否存在缺斤短两、产品的包装是否符合环保的要求、出口商有没有和议付行勾结进行诈骗、有没有和船公司合伙开具虚假提单、在合同签订的时候有没有设置陷阱条框等方面。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授课中,可以通过不诚信带来的负面影响典型案例,来教育学生做人、做事要诚信,不诚信可以一时获利但不久远,从业务发展的长远来看是不取的。

(3)爱国主义精神。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件产品有多个国家共同完成的情况越来越多,中国作为国际分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增多,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和范围、中国出口产品的种类、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份额,通过参加国际性的博览会、增强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顽强拼搏的理想信念。国际贸易相对国内贸易而言,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外贸人员在从事此项工作的时候既要面对从了解熟悉产品、开发客户、合同签订、订舱、发货、交单、到结汇等烦琐流程,又要认真、细心的保证每一环节不出错,在学生培养时需要锻炼学生抗压、耐挫的能力。

2 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课程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案例的引入,以对外贸易进出口操作的典型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与相对应的思政元素充分对应,将知识讲授和学生思政的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部分专业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融合点如表1所示。

国际贸易发展概况爱国主义通过讲解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变化,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情怀。

交易的主体-商品诚实守信通过讲解在对外交贸易中严格按照合同保证商品质量,数量和包装要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交易磋商理想信念在国际贸易中多轮烦琐的谈判,培养学生的抗压、耐挫的能力,以及坚韧不拔信念与理想。

进出口合同的履行遵纪守法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一项交易的完成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在配合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报检报关与出口退税等环节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外贸单据的制作工匠精神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原则要求单证过程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 教学环节的设计

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授课形式丰富化,既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翻转课堂、体验式、沉浸式、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转换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教学内容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地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改正-完善课程建设。在多种形式中以专题为例,将每个专题授课教学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学情景创设引学;第二阶段为课内学习、互动、实践;第三阶段为研讨提升再学习,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阶段教学情景创设导学:通过提前向学生发送短视频、动画、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对专业教学知识目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明示暗示的方式将思政元素和知识点进行融合,并让学生试图提炼教学资源蕴含思政元素点。

第二阶段课内学习、应用与实践:在此阶段主要围绕专业课程理论知识难点、技能形成要点展开教学互动,在学生对专业知识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解着知识点中蕴含哪些思政元素,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融合,在技能操作的讲解与应用总结思政元素。在此阶段还可以发动学生录制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优秀网络资源库,让他们成为学习者和践行者,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也为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学习的途径和平台,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

第三阶段讨论总结再提升:此阶段主要是反馈完善阶段,在专业理论、实践讲授完后再次通过一个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案例进行重点剖析、学生集体进行专题讨论完成专业知识总结与思政功能加强。

此外,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注重中西文化的对比,通过对比让学习者清楚两种文化各自的优势,学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观察问题,进而具备多元的文化意识和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识。在提高外贸人的文化修养的同时,树立其尊重不同文化的观念,使其真正做到“和而不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外贸类思政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通过组织该类的一些的实践活动,增强外贸人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用外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双语的自媒体传播,结合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点,鼓励和协助学生进行双语传统文化小故事等系列活动的作品的推出,增强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对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润物细无声地在每门课程中都进行育人的培养,在环境中熏染,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这也是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武器,广大教育工作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本文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探索出该条课程思政的方案,希望对在课程思政探索中同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尹建平.课程思政,强化价值观引领[N].山西日报,2021-02-23(011).

[2]何菊,戴彩艳.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21,37(02):158-160.

[3]郭焕焕.高校思政课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两重维度及路径探析[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1):129-134.

[4]李仕春,华灯鑫,邵伟,等.工科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21,(02):94-98.

[5]王桂林,裴清清,陈曦,等.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探析[J].教育评论,2021,(02):106-112.

[6]齐再前,林妍梅.以课程思政推动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21,(02):30-32.

[7]耿思嘉.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1,(02):37-39.

[8]杨强,陈动,郑加柱,等.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索——以“遥感原理与应用”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06):77-80.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