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招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1-09-14黎传熙

职业时空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模式

黎传熙

摘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现代复合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普及和发展高职教育是快速弥补现代复合技能人才短缺,缓就业、稳就业的重要举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的招生方案。在此背景下,生源数量的激增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生源多样化对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针对多样化生源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生源多样化;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新时期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新业态产业升级背景下,面对现代复合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不断激增以及就业压力持续攀升的情况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报考[1]。”高职扩招不仅是单纯为解决教育行业某一实际问题而使用的教育政策工具,而且是从更高的宏观经济战略层思量,通过基于招考高职院校为载体,多样化生源吸纳,质量型人才扩招与培养,最大程度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延展学生成长空间、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补充供给现代复合技能人才紧缺[2],最终稳定与扩大就业,解决就业民生问题[3],综上对于当前“六稳六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二、高职扩招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与意义

(一)高职扩招内涵与意义

为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缓解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始终贯彻落实质量型扩招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不仅使高职教育面临巨大的改革与挑战,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改革带来重大机遇。百万扩招计划实质是国家政策释放的巨大红利,作为稳定和改善就业的宏观调控手段,利用教育资源补偿就业环节,对满足推动教育发展、改善整体教育结构、缓解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2019年高职扩招政策下发以来,扩招的生源数量激增,生源组成结构亦变得丰富多元,质量型高职扩招的落实不仅有利于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全面普及全民接受高等教育和提升整体知识水平,而且能有效促进相关院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激活职业教育,持续向社会输出现代复合技能人才,保障人才供给,推动教育及相关行业发展,助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未来结构性失业问题。

(二)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改革内涵与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引下,设计针对性的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以稳定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实践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等综合性实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4]。

高职院校的百万扩招是高职教育体系在新时期变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扩招本身并非简单的招生规模扩张和生源的扩大,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在高职扩招的生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传统的办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在面对以上群体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转变教育理念,要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滑坡的前提下,创新办学理念和方式、积极探索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传播载体,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提供适应不同角色群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使得扩招人群能接受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和时效性的柔性专属定制教育,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自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同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高职院校面临的其他问题,圆满完成落实保量保质扩招工作,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现代复合技能型人才,最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5]。

三、高职扩招人才培养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但现代高素质复合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要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制定与实施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大致归纳概括为四层纲要:(1)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2)实现培养目标的全部教育过程。(3)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4)全过程管理和评价制度。即培养目标+管理和评价制度+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如图1。

但与此同时,传统生源与扩招生源培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生源录取模式一般采取高考招生录取,院校根据考生志愿填报类属以及考试成绩高低而择优录取。高职扩招招生考试则由各个招考院校自行组织,在招考过程中较多侧重和关注考生的职业适应性或职业技能水平,与传统的文化招生考试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型百万高职扩招生源存在一定差异,照搬照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不适宜的。

(一)高职扩招缺乏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高职扩招向非传统生源敞开了高等教育的大门,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向更广泛人群延伸和普及,但由于扩招并非国家统一招考,而是各个高校采取自主招生的遴选方式,“开放式招生”势必产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生源基础知识差距大,学习能力不同质、学习需求与目的非一致,学生发展方向差异化等后遗问题。因此,现有的传统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体系难以完全植入到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计划中去。要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和个性化培养,就必须制定实施符合实际的培养方案,但这又是当前高职院校难以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二)高职扩招生源多样化导致的学生管理难度增大

高职扩招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生源的多样化使得高职院校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特殊的校园综合日常生活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传统高职教育以线下课堂面授为主,教学作息时间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而扩招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需求意愿,学习目的动机,学习形式与学习时长、入学前职业、岗位,职业规划等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變化,全日制的学习模式不再适应扩招人群。除此以外,还存在学习时间难以固定,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生活压力、就业情况等难以规避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无法完全依照传统学生一样的方式对扩招生源进行统一管理与教育,而“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成为非传统生源多元化培养的有效方案,但势必增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幅度和人才培养难度。

(三)高职扩招课程规范性、教学方式方法与社会扩招人群存在内部差异

我国传统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是由高校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等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并参考国标要求或其他院校方案,再进行商议决策并实施的,课程一般按照公共基础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教育课)和专业实践课(校内综合实践+校外实践)的三段式结构组合而成。课程设置、课程名称与内容、课程目标与大纲、学分与学时、考核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安排等都相对固定。而扩招人群个体本身具有较大差异,势必导致既有课程体系安排与扩招生源学习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除此以外,扩招人群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并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导致其知识水平和职业需求等多个方面皆存在差异性,学习需求具有异质化与柔性化等特点,如果扩招人群按照传统课程体系学习,可能会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相长、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扩招的意义就不大了。

(四)全过程管理和评价制度与学生多样性学习不协调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或者考查来评价,可以是试卷测验,可以是市场调研,也可以是实际操作。而扩招生源由于职业不同,经历不同,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需求不尽相同,需求和技能提升需求也不同,传统的评价体系难以全面正确有效地做出合理评价[4]。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现有的就业指导体系也要进行较大调整,要针对非传统生源的就业背景、就业方向、求职意向、生源多样化等特点实施特定的或一对一的就业指导,这同时也是高职扩招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综上所述,高职扩招的基本要求是保量保质,即招生规模要上但培养质量不能降,在扩招生源中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生源多样化和背景复杂化使得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存在许多现实的难题: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如何稳定推进政策落实和保障资源;如何提供充沛的师资资源;如何建设实训基地;如何改善实验和社会实践条件;如何创新机制;如何进行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如何指导生源积极就业等都成为高职扩招后保质保量需要着重解决的重要难题。

四、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路径方法

依托学院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高职扩招专业总体发展规划以“产教融合,校企一体”为培养体系,从产业人才需求出发,围绕特色专业搭建基于日常教学、项目实训、师资培训、校企合作以及技能认证的完整解决体系方案,努力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创新高职扩招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建立“项目驱动,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校企共建的实践基地,建立起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培养产业升级急需的现代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一)整合资源,多方合作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提升办学、教学水平

1.深入调研,通过对市场、企业等调查研究,了解相关企业的发展动态和对现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参考用人单位意见和建议,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重构高职扩招下多样化生源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及政府人员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落实现代复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具体方案,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在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背景下,了解非传统生源学习的特点和现实情况,精准对接和解决扩招生源的学习诉求,提高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加强教学及实践薄弱环节的升级改造,提升整体办学、教学水平。

(二)创新培养途径与方法,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式、课程评价、学生管理等体系改革

1.深化改革教学体系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生源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从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和培养手段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产学结合新形式、新方法,拓展产学结合的深度与广度,积累产学结合好的方法与经验。

2.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将项目按照工作流程分解成不同的任务,通过工作任务驱动,加强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构建合理、完善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学生获得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内容编排从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教学组织梯度递进等教学框架。将能力培养划分为技术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和扩展能力四个阶段,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4.推进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多样化考核方式(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专业认证),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合理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三)因材施教,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素质型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1.扩招后生源类型有所改变,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导向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需要更多时效性和针对性,需要量身定制符合不同专业教师的培训方案,更好地调整加快补充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学教师,保证高质量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的师资队伍。

2.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同时经常安排教师下企业进行培训。使任课教师理论水平提高,实践经验丰富,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

3.积极培养教师教学与实践水平,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相关职称考试,努力获取“雙师”资格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加项目开发,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对教师实施轮训制,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目标转变。以“产教融合,校企一体”为依托,围绕项目凝聚队伍,构建和扶持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学与实践团队,促进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四)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落实“双证书制”的要求,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1.有序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分和转换。逐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特色,以真实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2.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保障政策[5],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结构优化和内涵式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价值取向,除了对扩招人群的技能培养之外,同时给予其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教育,力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

3.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定位,以真实项目开发和技术应用综合项目为主开展教学,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工作。保障扩招生源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实践能力,不断拓展职业技能和提升综合能力水平。

(五)構建“政校行企协同,产学一体”的育人新模式,大力开展社会服务

1.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共同打造现代复合技术技能人才。从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和培养手段等方面人手,不断探索产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途径。

2.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将课程项目实训、综合项目实训与企业实际项目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3.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內延式发展。通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横向课题合作力度,大力推进成果转化,提升应用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认证三者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发展空间。

五、小结

高职扩招的目的除了培养现代复合高素质技能人才以外,还有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保障民生的深远意义。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高职院校应始终贯彻“标准不降、模式多元”的原则,做好多样化分类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多样化、多渠道方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现代复合技术技能人才,推进了人才供给侧改革,服务区域经济,切实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实际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9-03-05].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

[2] 刘阳,谢盈盈.高职百万扩招的意义、挑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17):20-27.

[3] 闫广芬,柯婧秋. 试论高职扩招政策的推进与完善———基于政策科学视域的思考[J].高教探索,2020(09):100-106.

[4]  黄玉春.高职扩招 100 万社会群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0(06):57-61.

[5] 叶华.我国职业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诉求、价值与路径[J].河北职业教育,2020(02):11.

猜你喜欢

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模式
刍议扩招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从政策杠杆到关系嵌入:对高职扩招的初步分析
扩招背景下在职与职后高职教育供给结构与质量改革路径研究
推进高职扩招的几个关键着力点
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问题分析及实践路径
高职“扩招”“提质”一样都不能少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