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落实党管人才责任的实践与思考

2021-09-14周悦

党政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校

周悦

[摘 要]新时代以来,高校落实党管人才责任,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政治引领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从教环境,形成了一支承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任的人才队伍。新形势下,高校党管人才责任的落实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保人才工作正确方向;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强有力的制度建设保障职责落实;坚持以团结引领服务为载体,塑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氛围。

[关键词]高校;党管人才;责任落实

教育是强国之基,人才是强教之本。高校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回顾和分析高校落实党管人才责任的具体实践,进一步巩固制度优势,提升工作实效,为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根本动力。

一、党管人才责任的上层设计

2003年12月,党中央召开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以党内文件的形式确立党管人才原则。《决定》一方面明确了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并要求将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另一方面,明确了党管人才的内涵“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要求各级党委搞好统筹规划,坚持分类指导,注重整合力量,积极提供服务,实行依法管理。同时强调,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完善法制,优化环境。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八项任务之一。2018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将“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纳入新时代组织路线,并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高校落实党管人才责任明确了方向。

二、高校党管人才工作的实践特征

对标中央文件要求,高校在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过程中逐渐落实党管人才责任,是党的教育工作理念和人才工作思想的直接体现和实践表达,是在实践中将落实党管人才责任与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相结合,将党的领导贯穿于高校人才工作全过程,形成制度优势,集聚优秀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取得明显成 效。

1. 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以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学校发展。在“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期间,高校已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此后,高校在借助国家和地方各层次人才工程大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同时,人才队伍质量的提升对大学水平提升起到直接的正向促进作用,又使得高校越发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将其作为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指标。北京大学1999年启动“985工程”一期时就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键是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的指导原则,自2004年起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发展策略,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 ①清华大学2011年百年校庆之际确立“人才强校”战略作为新百年发展的核心战略,形成了“尊重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加强培养、积极引进、持续支持、统筹协调”的工作方针。 ②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提出“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筑人才高地,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2004年明确“重点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2016年制定《关于深入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激励、评价、服务和保障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③可以发现,凡是人才工作做得好的高校,自身发展也好。正是因为高校坚持将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以人才工作引领学校发展,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才为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2. 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做好包括人才工作在内的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北京大学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和由校长为组长的人才评价专家小组共同组成的北京大学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不断加强对全校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 ④清华大学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学校成立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各院系成立人才工作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人事、教务、科研、統战、工会、后勤等部门协同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⑤复旦大学发挥“三线联动”工作机制,学校党委发挥谋大局、管大事作用,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双组长”,全面领导学校人才工作,二级学院党组织保证人才战略在本单位落实,成立院系层面人才工作小组,落实本院系各项人才工作,形成党政齐抓共管、校院通力协作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⑥随着人才强校工作的有力推进,高校陆续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相关工作协调小组,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履行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职责,定期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工作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3.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习近平强调,要加大落实改革工作力度,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清华大学以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启动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推改革,基本形成一整套“标准明确、权责清晰、评价公正、流动有序”的教师队伍管理体系。 ⑦复旦大学出台“卓越2025”人才计划,构建“卓学—卓识—卓越—卓著”的阶梯式人才培育体系,完善教师教书育人评价机制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分类评价,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全校通力合作,以目标责任制,扎实推进一流人才队伍建设。 ⑧上海交通大学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构建人才“金字塔”体系;以持续激励为目标,全面推行师资分类发展改革;以薪酬制度改革为突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为导向,营造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加快建设一流大学人才成长体系。 ⑨高校在加强学校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的基础上,针对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把优秀人才集聚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来。

4. 加强政治引领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从教环 境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清华大学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院系党政正职领导责任,强化政治思想素质考核把关;明确立德树人为教师第一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党情国情校情教育;选树先进教师典型,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注重在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校党委委员与优秀骨干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⑩复旦大学增设师德建设委员會,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二级学院党支部增配教师思政工作分管副书记,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完善教师工作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保障;抓好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面上全覆盖,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轮训计划,组织赴国家重点单位考察实践,把校外挂职锻炼作为骨干教师培养的制度性安排;建立“三关心一引领”的校院两级工作机制,明确将骨干教师入党作为院系书记“一把手”工程;制定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将师德教育纳入教职工培训体系;注重正面宣传,以系列创评工作和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不忘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1高校以教师工作建设为抓手,全面覆盖政治引领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师德“一票否决制”落到实处,抓牢政治引领,做好政治吸纳,团结凝聚优秀人才,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和从教环境,以环境建设保障人才作用的发挥。

三、高校落实党管人才责任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高校亟须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责任,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以坚强的组织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以强有力的制度建设保障责任落实,以良好的环境氛围塑造引领团结凝聚人才,将人才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1.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保人才工作正确方向

习近平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高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对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在教育层面的呼应,也是一流大学建设的现实需要。曾经在一段时间内,高校内外对人才的考核评价过度依赖量化考核为核心,对人才的评价更注重论文、项目、专利、课时数等可以量化的指标,而弱化了育人成效、团队建设等难以量化的指标,使“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问题始终难以化解。问题的根源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上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弱化,直接表现为教育评价体系中对育人工作的相对弱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能,毋庸置疑是人才培养,这也是《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的。高校党委必须切实履行党管办学方向职责,以人才工作成效保障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高校落实党管人才责任,首要是坚持正确的人才工作方向,使人才工作方向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相一致,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在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聚焦“一流育人质量、一流学术成果、一流社会贡献”目标,注重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形成国家创新人才涌现的规模效应,以人才优势支撑国家建设。

2. 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的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在内的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高校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必须依托组织体系建设,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作用,通过制定人才规划,统筹人才政策,协调人才工作力量,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职能部门要履行主体责任和专责职能,将党委谋划通过具体的实践转化为体制机制优势。高校二级党组织履行用人主体责任,保证人才战略在本单位得到落实。各党支部要成为凝聚人才的坚强堡垒,切实发挥党的基层组织联系群众的优势,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要选配好院系党政一把手,把目标责任制和人才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党委书记的人才工作职责,将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与人才工作妥善耦合,不越位不缺位。加强党的领导,保障高校发挥学术力量的作用,为提升学科发展、激发学术活力保驾护航,以突显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功能,有效地凝聚师生共识。要实现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与院系内设机构建设二者良性耦合,将党支部建在学科、团队、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中,选优配齐支部书记,鼓励支部书记和内设机构负责人交叉任职,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奖推优、干部推荐等过程中,以体制机制设计明确、保障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行政的职责,体现政治和业务并重的原则,让党组织切实成为推动院系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力量。

3. 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强有力的制度建设保障责任落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我们党历来重视并不断加强党的制度体系建设,高校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必须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人才制度改革,以制度建设保障高校党管人才责任落实。高校人才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为以二级院系为用人主体,人事人才专职专责,相关部门协调保障的工作新格局。2012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责任的意见》,提出“四大工作机制”,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科学决策机制、分工协作机制运行较好,沟通交流机制、督促落实机制有待健全。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践中,各部门能切实履行专职专责,科学决策,有效落实,但由于当前人才工作复杂性,跨部门乃至涉及多位分管校领导的工作时有发生,容易形成强调本单位所担人才职能,弱化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容易将简单问题复杂化,陷入事倍功半的怪圈,导致工作力量增强并没有完全实现“1+1>2”的效果。因此,人才工作应注重顶层制度设计与内生发展动力相结合,将党管人才要求内嵌于高校治理体系中。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工作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在具体的人才工作中,充分发挥分管相关学科建设的校领导和学科专家的专业知识,发挥职能部门的专职专责,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划和政策细化落实到位。定期召开沟通交流工作会议,注重梳理分析研判人才工作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跨部门人才工作协调问题,形成解决方案。结合学校工作,发挥学校办公室督办职能,督促检查落实既定人才政策,分析研判人才政策实施效果。组织部门要将人才工作单列为基层党委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院长工作考核的重要参考内容,述职考核中注重体制机制建设、环境氛围塑造等情况,不能简单以人才数量作为考核的直接依据。

4. 坚持以团结引领服务为载体,塑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氛围

习近平强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高校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就要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团结服务,把党内和党外、校内和校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来。学校一方面要搭建人才事业平台,引导人才发展与学校发展、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使人才的干劲有处使;另一方面要完善综合生活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二级学院党委要落实对人才的生活关心、事业关心和思想关心,一方面要经常联系和了解人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让人才的心里话有人听,发愁事有人管,发展路有人带,增强实际获得感;一方面要做好学校和人才之间的联系纽带和沟通桥梁,做好上传下达。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关注了解人才基本情况,了解并反映师生困难诉求,发现和推荐优秀人才,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职能部门要通过新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干部培训,增进了解国情、民情、校情,增强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

基金项目:2020年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立项课题“新形势下高校落实‘党管人才责任的实践研究”,编号:2020GX003

注释:

①④《【发展的脚步】人事工作:创新机制体制 完善人才队伍体系》,2012年6月6日,http://pkunews.pku.edu.cn/ztrd/fzdjb/3616-243690.htm.

②⑤⑩陈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党建研究》2018年第1期。

③姜斯宪:《深化人才强校主战略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报告》,2016年9月12日,http://archives.dwgk.sjtu.edu.cn/info/1003/1370.htm.

⑥⑧焦扬:《着力集聚爱国奉献优秀人才》,《党建研究》2020年第2期。

⑦《以改革促发展 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清华大学新时期综合改革的实践和探索》,2019年7月17日,http://www.12371.cn/g/68.

⑨张杰:《制度激励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的人才成长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1期。

!1《举旗帜,聚英才,做好新时代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复旦大學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实践》,2019年7月18日,http://www.12371.cn/g/152.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人事处

(责任编辑 熊易芳)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